郭嘉在官渡之戰中為什麼未出一計

涵妹兒說歷史 發佈 2020-01-09T16:09:47+00:00

郭嘉在官渡之戰中為什麼一計未出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謀士,跟隨曹操四處征戰且多有謀劃,但官渡之戰這個曹操軍事生涯中的重要戰役,卻未見郭嘉有任何計策獻上。

郭嘉在官渡之戰中為什麼一計未出

郭嘉是曹操的重要謀士,跟隨曹操四處征戰且多有謀劃,但官渡之戰這個曹操軍事生涯中的重要戰役,卻未見郭嘉有任何計策獻上。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郭嘉在官渡之戰中一計未出呢?

官渡之戰發生在建安五年(200年),對陣雙方為河北的袁紹和中原的曹操。本來,兩人的關係還是比較好的,最早諸侯聯合討伐董卓兩人都參加了。興平三年,公孫瓚和陶謙聯合進攻袁紹,袁紹和曹操一起,很快打破了這次進攻。呂布奪了曹操的兗州,袁紹主動提出來和曹操聯合,只是因為袁紹要的條件後續將有大麻煩而沒有成。建安元年(196年),漢獻帝擺脫軍閥的控制東向洛陽,袁紹、曹操兩大集團都對迎接皇帝問題進行了評估,但得出結論卻不一樣。袁紹集團認為,漢朝就要完了,接了這樣一個皇帝來,有事請示他自己的權力就小了,不請示又顯得失禮,因此決定不接。曹操集團認為,現階段還是漢朝天下,皇帝還有用,接來可以朝廷的名義號召天下(挾天子以令諸侯),於是決定接來。曹操派出一支先頭部隊,然後親自帶兵前去,皇帝到了自己地盤上,於是許縣成了許都。皇帝到了曹操地盤,袁紹立馬就後悔了,因為他一聽說詔書來了,總是擔心會對自己不利。於是袁紹向曹操提出,希望讓皇帝住到鄄城,這樣皇帝也離自己近一點兒。曹操不同意,兩人的矛盾逐漸的凸顯並越來越深。建安四年,袁紹統一了河北之地,馬上整頓兵馬,準備進攻許都。曹操也在打敗了袁術,招降了張繡,擊破了劉備以後來到了官渡。官渡之戰正式開打。

狹義的官渡之戰分為兩個階段:前一段為延津、白馬接觸戰到官渡的對峙;後一階段為官渡相持到烏巢奇襲再到袁紹兵敗。

建安五年(200年)二月,袁紹派遣他的大將郭圖、淳于瓊、顏良來到白馬,進攻東郡太守劉延,袁紹自己率兵來到黎陽。

四月,曹操率兵北上救援東郡的劉延。荀攸對曹操說:「如今我軍兵少,難以力敵,只有分散敵軍的兵力才能取勝。主公可先帶兵赴延津,假裝要渡過黃河、斷敵後路,袁紹必然要分兵應付;然後,再以輕裝部隊偷襲白馬,攻其不備,定可活捉顏良。」曹操欣然接受。袁紹聽說曹軍要渡黃河,果然分兵往西應戰。曹操則帶兵日夜兼程,直撲白馬,距白馬尚有十里之遙,顏良得到消息,大吃一驚,匆忙前來迎戰。曹操命張遼、關羽作為先鋒接敵,大敗袁紹軍,大將顏良被關羽斬殺於陣中。這就是白馬之圍和解圍。曹操軍沿著黃河往西轉移,袁紹也已經渡過黃河,緊追曹軍,一直趕到了延津關南。曹操停止行軍,在山南坡下安營紮寨,派人登上高壘瞭望敵情,最初回報說:「大約有五六百騎兵。」一會兒之後,又報告:「騎兵正在增多,步兵更是數不勝數。」曹操說:「不必再報告什麼了。」當即下令騎兵卸鞍放馬。這時,從白馬運來的糧草軍資堆得滿路都是。眾將認為敵人騎兵太多,不如退保大營。荀攸說:「這樣做的目的正是為了誘敵上鉤,豈可撤回呢!」袁紹的騎兵將軍文丑與劉備帶著五六千騎兵先後趕到。等到敵人的兵力越來越多,開始爭搶曹軍的軍用物資,曹操下令進攻。袁紹軍被打敗,大將文丑也死於亂軍之中。八月,兩軍在官渡相持。這期間,兩家雖然打了一些仗,但都沒有傾盡全力,而糧食供應問題卻漸漸地暴露出來。曹操給後方的荀彧寫信,商量著撤回許都,荀彧說最危難的時候也是一個最有機會的時候,必須堅持下來。我們現在的困難,難道比劉邦和項羽鴻溝對壘時還難嗎?於是曹操繼續堅守。袁紹軍雖然不缺糧,但運輸也同樣是個問題,當他的數千輛運糧車將要到達的時候,荀攸獻計要他襲擊。曹操採用後,派出徐晃、史渙截擊成功,這樣一來,袁軍同樣也面臨著糧食連續供給的壓力。

這時候,袁紹手下有個謀士叫做許攸,他因為家人犯法被治罪,背叛了袁紹來投降曹操。許攸帶來了消息,說淳于瓊剛剛運來了糧食,就存在烏巢糧倉。還說這地方防備不嚴,要是把這些糧食燒掉,袁軍必然不戰自敗。消息是個好消息,主意是個好主意,但又有誰知道許攸是真的來投降還是來引魚上鉤?於是,曹操左右的人大部分不同意攻擊烏巢的淳于瓊,只有荀攸和賈詡勸曹操進攻。曹操不但相信許攸不會有詐,還親自率兵前往。經過突襲和奮力死戰,終於將烏巢糧食燒毀,大將淳于瓊也被殺。袁紹聽說曹操去攻擊烏巢,覺得曹操大營可攻,於是派出張郃、高覽向曹軍守將曹洪發起進攻,未等攻破曹洪,淳于瓊已經失利。張郃等害怕被追究責任,反而投降了曹操。張郃到來,守大營的主將曹洪也害怕有詐,不敢接受。荀攸說:「張郃的計策得不到採用,憤怒之後才來投降的,有什麼可懷疑的?」曹洪接受了張郃投降。在曹操軍糧即將用盡的時候,曾經問計於賈詡,賈詡說,主公有四個方面必勝,所以半年不定的原因是,只求萬無一失。如果看準了戰機馬上就下決心,一瞬間就可取勝。曹操於是大軍全出,圍擊袁紹三十里的營寨,全部擊破。袁紹軍潰散,袁紹父子拋棄大軍,渡過黃河跑了。至此,曹操取得了官渡之戰的勝利。

從以上過程中不難看出,整個官渡之戰並沒有看到郭嘉出什麼主意,那麼這當中的原因又是為什麼呢?大致有三個原因:

一是郭嘉的強項在於幫助主公決斷。人們把智謀分為謀劃和決斷,用現在的話就是做出方案和選擇方案,而郭嘉的強項在於幫助主公做出選擇。就好比說要進行一次戰役,需要制定一個作戰方案,謀士們的職責就是做出自己的方案。有時候我們看到是幾個人在做,也有時候是一個人做出幾種方案,比方說經常看到的所謂「上中下三策」等等。假如比較被看好的有甲、乙兩個方案,但兩個方案又是有差別的,主公在這個時候是猶豫的,郭嘉的長處就在於幫助主公下決心,做決斷。不是說郭嘉做方案不行,而是說在做方案方面可能有人比他更好。具體到官渡之戰,可能荀攸和賈詡做的方案比他要更好。

二是在相持階段雙方更多的是要靜觀其變。官渡之戰的後一個階段,對陣雙方都沒有大動作,雙方似乎都是在等。在這種等待的過程中,其實雙方都是在等待著對方先變,然後自己再出應對之招,既然對方沒有變,自己這方也就沒有出招的必要,這就是雙方謀士都沒有出謀劃策的原因。許攸的出現是官渡之戰的一個重大變化,不過,這個變化對雙方來說都是被動的,也是意想不到的,所以,這個方案也是唯一的,但這個決斷卻不是隨便哪個人可以做出的。這就牽涉到了另一個問題,郭嘉在曹營中的資歷。

三是郭嘉這時候的資歷恐怕還不夠。先看看以上提及幾個人的職務。荀彧:侍中,尚書令。荀攸:汝南太守,尚書,後來為曹操的軍師。賈詡:執金吾,冀州牧,因為冀州還不在曹操手中,暫時留在曹操身邊「參司空軍事」。程昱:領濟陰太守,都督兗州事務,振威將軍。郭嘉只有一個職務:司空軍祭酒。司空是曹操的職務,郭嘉這個軍祭酒,有點兒曹操私人軍師的意思,非常信任,受重用,前途一片大好,但眼下的職務確實不高。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