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甲午戰爭中,清朝堅持不投降、繼續打、不賠款,結局會怎樣

平凡人生走出坎坷路 發佈 2020-01-23T19:43:42+00:00

清朝光緒二十年(西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的結果以清朝戰敗,割地賠款而告終。不過,甲午戰爭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甲午戰爭的失敗,意味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此前西洋列強認為清朝的國力同沙俄仿佛,因此清朝和西洋列強之間倒也有了相對相安無事的一段時光。

清朝光緒二十年(西曆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戰爭的結果以清朝戰敗,割地賠款而告終。不過,甲午戰爭對中國歷史的影響是深遠的。


甲午戰爭的失敗,意味著洋務運動的破產,此前西洋列強認為清朝的國力同沙俄仿佛,因此清朝和西洋列強之間倒也有了相對相安無事的一段時光。而甲午戰爭讓列強看穿了清朝的實力。於是,瓜分中國熱浪拉開序幕,義和團運動也由此激化——甚至之後的八國聯軍進北京,都和甲午有著一定的因果關係。

那麼,倘若甲午戰爭中,清朝堅持不投降、不賠款,長期抗戰的態度,結局會怎樣?

清朝方面

清朝洋務運動,一定程度上為大清帝國發展出了一些兵工廠、造船廠等國防工業。不過,空有技術沒有有效的經營管理措施,會導致生產混亂。這種管理模式套用在清廷的政治和軍事上,也是如此。


因此,甲午戰爭前的大清朝雖然擁有近代化的陸軍和北洋艦隊,但這些不過是紙老虎而已,因為管理問題而無法形成有效的戰鬥力。因此,甲午戰爭爆發後,清軍基本上處於一觸即潰的狀態。

不過,清朝也有著清朝的優勢:一來大清幅員遼闊,戰略縱深寬廣;二來大清的財政情況要豐裕。

日本方面

日本是一個國小民貧的國家。雖然明治維新後確立了資本主義體制,但是,改制給日本帶來了太多的內亂,這種內亂,迫使日本不得不制定這樣的一個政策:既大陸政策。

所謂「大陸政策」,指的是日本將東亞大陸作為自己的殖民地,用來傾銷國內的產品,同時掠奪財富回日本。這個政策的制訂,就意味著日本需要通過武力手段,迫使東亞各國就範。

而日本對清朝所發動的戰爭,事實上是一種豪賭——既網上所說的「賭國運」。日本雖然軍事比清朝強大,但不足之處依舊存在:

首先。日本兵源稀缺,不足以維持太長的戰線。事實上甲午戰爭結束四十多年後,中日全面戰爭爆發後,日本依舊面臨這樣的局面;

其次,日本財政吃緊。如果戰爭不能速戰速決,日本就會深陷中國戰場上,最終,財政崩潰,日本將陷入萬劫不復之中——《坂上之雲》有過此類描述。


第3, 日本的北鄰沙俄,歷來有趁火打劫的傳統。如果日本的軍力全部被清朝拖住,沙俄趁機偷襲日本,必將迅速占領日本全境。

因此,甲午戰爭如果清朝抱著長期抵抗的心理,是可以將日本熬死的。不過,代價是清朝的精銳喪盡。清朝獲得慘勝後,依舊會陷入極端虛弱的狀態,並且,沙俄也會對清朝進行趁火打劫——最起碼,長城以北的東三省、內外蒙古乃至西域,很難留在清朝版圖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