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吳四英將(一)——三國志與三國演義中反差最明顯的人

爐邊古今暢談 發佈 2020-01-31T15:41:47+00:00

吳大帝孫權,少年英才,豪氣蓋世,乃三國梟雄者也,曹操曾說,「生子當若孫仲謀」,但是軍事謀略差了一些,十次進攻合肥皆無尺寸之功,逍遙津之戰鑄就了張遼一世英名。

今天,小編為大家談談東吳的四英將,即周瑜,魯肅,呂蒙和陸遜,關於他們的生平和著名的戰役,不在這裡詳說,只說些自己感悟出來的和你不知道的故事……

吳大帝孫權,少年英才,豪氣蓋世,乃三國梟雄者也,曹操曾說,「生子當若孫仲謀」,但是軍事謀略差了一些,十次進攻合肥皆無尺寸之功,逍遙津之戰鑄就了張遼一世英名。但是孫權有識人之術,乃聰明、仁智、雄略之主。史書記載「吳侯納魯肅於凡品,是其聰也;拔呂蒙於行陣,是其明也;獲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荊州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據三江虎視天下,是其雄也;屈身於陛下,是其略也。以此論之,豈不為聰明、仁智、雄略之主乎?」,同時慧眼識周瑜,寵遇用陸遜,所以才有赤壁之戰、平分荊州、白衣渡江和夷陵之戰的千古佳話。那這四個人有什麼異同呢?

先來看這個表:

周瑜:戰略攻勢者

在小編看來,三國里戰術家居多,而戰略者寥寥無幾,何為戰略者?能參透天下大勢,規劃歷史走向,並能踐行於實際者,謂之戰略家。

周瑜,字公瑾,淮泗集團中堅人物,胸懷天下,致力於幫助孫氏北進中原,一匡天下。他的規劃藍圖是,赤壁之戰擊退曹操,穩住戰線,然後舉兵西向,平定荊州,直驅巴蜀,全據長江。之後,出兵漢中滅張魯,聯合馬超,自己坐鎮荊州,出襄陽,而西涼馬超出長安,形成鉗形攻勢,攻洛陽,逼許昌。史書記載,「乞與奮威俱進取蜀,得蜀而並張魯,因留奮威固守其地,好與馬超結援。瑜還與將軍據襄陽以蹙操,北方可圖也」。

圖為:

戰略上共分為五步:

赤壁之戰中分天下占據江陵遙控荊襄平定四川劃江而治聯馬抗曹北擊襄陽鉗形攻勢一統天下

可惜,天妒英才,宏大的戰略規劃未有完成便英年早逝。建安十五年(210年),病逝於巴丘,年僅36歲。

下一集說說繼任者魯肅和呂蒙,請大家繼續關注。

在這裡,小編爐邊說幾句,周瑜在三國演義和正史三國志中的形象差異很大,《三國志》記載,「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而到了羅貫中筆下的《三國演義》中,就變成了一個氣量狹小,錙銖必較之人,最後被諸葛亮三氣而死。而恰恰是三國演義中的周瑜的形象深深的印在大家的心中,留在大家的腦海里,而正史中真正的周瑜卻無足輕重了,真是莫大的諷刺。小編細細想來,這便是「世俗化」的力量吧,小說的魅力更勝於枯燥的史書,人們更願意相信空城計、草船借箭的故事,而忘記魯迅先生的那句話,「諸葛多智近乎於妖」。

世俗化,是一種可怕的力量,它可以改變人的認知,改變歷史原來的面貌,所以,有時候,好看的未必是真實的,好聽的也未必是真心的,做人,守得住方寸之地,才能留得住清白之魂。

讀一點書,行一程路;看一看世界,講一講故事。原創文章,點擊右上角關注,每日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