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工人康復後捐獻血漿幫助更多,他在社區群發聲傳播正能量|重生

長江直播 發佈 2020-06-14T16:52:57+00:00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清晨5時30分,天空剛露出魚肚白,李康斌準點起床。愛人和兩個孩子還在熟睡,他躡手躡腳,洗漱完爬到房屋天台,打拳、做操。

長江日報-長江網訊 清晨5時30分,天空剛露出魚肚白,李康斌準點起床。愛人和兩個孩子還在熟睡,他躡手躡腳,洗漱完爬到房屋天台,打拳、做操。「大病」痊癒後,李康斌更加愛惜身體,每天擠出上班前半小時鍛鍊身體。

(圖為李康斌拿著快遞和菜回家。記者陳俞 攝)

6時30分,他從家裡出發,驅車半小時,趕往建築工地上班。李康斌是一名建築工人。今年初,他在「生死線」上走了一遭。白衣天使們的悉心救治和日夜守護,讓他重獲新生。「幸運的是,身邊的家人都沒有感染,生活恢復到往常一樣。」如今,李康斌繼續在這個城市奮力打拚,對未來有了更多的信心與期許。

病情一天天好轉

原本恐慌的心安定下來

李康斌老家在黃陂,2011年,他和家人搬到江岸區後湖街建設新村社區居住。建設新村路和溫馨路交叉口,走百米就到了李康斌的家。這是一棟三層樓的低矮房屋,李康斌一家四口租住在三樓。

回憶患病經過,李康斌至今不明白自己是怎麼感染的。1月,李康斌開始出現咳嗽、頭暈。起初以為是感冒,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打了一周吊針,身體卻一直不見好轉。

1月21日,他來到武漢市中心醫院南京路院區,經過驗血、拍CT,檢查結果顯示為肺部感染。經再三輾轉,李康斌來到協和醫院,一邊在門診就診,一邊排隊做核酸檢測。

門診就診期間,李康斌每天打一針,搭配中西藥服用。「醫生非常認真負責,不會因病人多而怠慢或不耐煩,用藥也很到位。」本來很恐慌的李康斌,感覺到症狀逐漸在緩解,自己的精神狀態也一天天好起來。

核酸檢測結果出來時,李康斌被確診患上了新冠肺炎。

經社區協調,他被送入武漢市中醫院漢陽院區住院治療。這時,他的身體已經好了一大半。住院過程很順暢,入院第一天,醫護人員就悉心囑咐他,讓他放心治療,各種費用有國家補貼。這些都讓李康斌原本害怕的心,安定下來。

(圖為李康斌的生活恢復到往日狀態。 記者陳俞 攝)

每次領到的飯菜熱氣騰騰

「白衣天使為我們付出了很多」

和李康斌同一天進病房的,還有另外3名新冠肺炎患者。2月14日,經過醫護人員的悉心照料,4人同一天出院。在這裡,他們都很喜歡劉醫生。

「瘦瘦高高的個子,應該是個很俊朗的人。」每次過來查房,劉醫生總是穿著防護服,至今李康斌還不知道劉醫生長什麼樣子,但對他印象深刻。李康斌記得,第一次看診,劉醫生認真看完了他的所有檢查結果,對他說,「是輕症,在醫院住上一段時間,堅持治療,很快就能好」。此後,劉醫生每次來看他,常說的一句話就是,「情況一天比一天好,不用擔心了」。

住院期間,李康斌無數次被醫護人員感動。「醫院病人多,醫生和護士們走路基本上都是一路小跑。他們白天上班,晚上值班,累了就隨便找個地方趴一下。」

每天早上7時、中午12時、下午5時30分,是吃飯時間。李康斌每天總是準點從醫護人員手中領到盒飯。「四菜一湯,打開蓋子,飯菜依然熱氣騰騰。他們雖忙,但永遠把病人放在第一位。」

有時候,他和病友們也想減輕醫護人員負擔,幫點忙。聽說飯到了,他們主動提出:「我們自己可以走動,身體好得差不多了,自己下去拿行不行。」但都被醫護人員拒絕了。「白衣天使為我們付出了很多。」這些感動都印記在了李康斌心底。

(圖為李康斌在家附近買菜。 記者陳俞攝)

出院後立即捐獻血漿

托朋友給社區送去防護服

經過12天的住院治療,李康斌康復出院了。住院期間,李康斌每天都會通過手機了解疫情的進展。看到有媒體呼籲康復患者捐獻血漿救治重症患者的新聞後,他就下定決心,「等痊癒了一定要去捐獻血漿」。

在家隔離一段時間後,李康斌到金銀潭醫院做複查。結果顯示已完全康復,他毫不猶豫來到醫院2樓捐獻了300毫升的血漿,「我曾是病人,知道病人的痛苦,這些血漿對於重症患者來說就是希望」。

李康斌所居住的建設新村社區屬於「村改居」社區,外來租戶多,面臨的管理問題多。疫情最嚴重的時期,考慮到社區防護物資緊缺,李康斌特地委託好朋友,為社區送來了一箱防護服和30個護目鏡。

惦記著在遠城區的老家,他又向黃陂區羅漢寺街道邱皮村村委會捐款1000元錢,用於購買口罩和消毒用品。

出院居家隔離期間,李康斌加入了社區團購群。不少居民想法多、需求不一,有居民埋怨團購物資不夠豐富,他就站出來說話:「特殊時期,不能要求太多,先搞定吃飽,一次多買一些,避免因頻繁外出增加感染風險。疫情過後,再講究生活品質。」看到身邊人出來發聲,有的居民也站出來為李康斌點讚。

社區書記魏丹婷很感動,「他總是引導大家,發出正能量的聲音」。

( 記者陳俞 通訊員劉培 劉文華)

【編輯:姚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