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名中醫70年臨證用藥經驗13條

壹號醫學視頻 發佈 2020-01-19T01:50:38+00:00

張老幼時便讀書好學,及習醫後,舉凡《內》、《難》、《傷寒》以至後世諸家之書,更是無所不讀;少師學醫得父輩及老師指點,終以內、婦科成家,尤長於婦科;50年代後即重視學習西醫,強調無論中醫、西醫,皆各有長短,善為醫者,應巧於取長補短,而不可立門戶之見。

導讀:張志遠老大夫,是國家評選的「國醫大師」代表人物之一,並在2019年9月29日被授予「全國中醫藥傑出貢獻獎」稱號。

張老幼時便讀書好學,及習醫後,舉凡《內》、《難》、《傷寒》以至後世諸家之書,更是無所不讀;少師學醫得父輩及老師指點,終以內、婦科成家,尤長於婦科;50年代後即重視學習西醫,強調無論中醫、西醫,皆各有長短,善為醫者,應巧於取長補短,而不可立門戶之見。並且張老不僅注重臨床治病,更是山東中醫藥大學的博士生導師,以教授臨床經驗、傳授中醫知識為己任,為中醫創造人才。

本文摘選了張老臨床經驗用藥13條,更有擅長的內、婦科病症治療方,望各位細細研究。

張志遠臨證七十年日知錄

1.白帶常用四藥

成年婦女陰道分泌物「津津而下」,起潤滑作用,乃正常生理現象,若流量過多、黏稠、刺癢,伴有穢味,即屬病態。部分患者與滴蟲、真菌感染令病程延長。老朽調理白帶,在分析證情辨因施治的基礎上,加入白芷9~20克,黃柏6~12克,雞冠花8~15克,芡實子20~40克,療效較好。時也可配合百部、板藍根、苦參、穿心蓮、川椒、龍膽草煮水外洗陰道或坐浴。

2.婦女二仙草治療婦科病

血性遇熱則行、逢寒則凝,婦產科有兩種藥物辛苦微寒,能活血化瘀,主治對象相同。除調理經閉、量少、排出困難、腹中墜脹,還可行水消炎,療陰道紅腫熱痛、內生瘡瘍,對盆腔積液、宮頸糜爛、陰道炎、子宮收縮不良都有作用。兩者投量,一般在10~20克。其名即益母草、馬鞭草,人稱婦女二仙草。

3.三品散治消化道疾病

老朽臨床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制有三品散,宜於消化道泛心、疼痛,久治不愈,收效良好,由烏賊骨150克,公丁香30克,吳茱萸15克組成,碾細末,每次5~7克,日2~3服。長期應用功力最佳。

4.銀屑病用藥

家父生平勤苦好學,對皮膚病亦有研究,治牛皮癬常用蟬蛻、補骨脂、全蠍、徐長卿、苦參、蜈蚣、生首烏、土茯苓(煮水入藥)、蒼耳子、雷公藤 (水煮兩小時破壞毒性入藥),製成水丸,每次9克,日3服。其中劑量,可依據病情而定,藥量變化較大,連用2 ~6個月,功效顯著。

5.趙文凱大劑量黃芪、白朮治肝硬化腹水

家父之門生河北趙文凱,為人清廉,有較深造詣,勇於進取,以布衣終身。他治肝硬化腹水,只要脾大,均投入大劑黃芪50~200克,白朮50~150克,無論酒精性、病毒性,皆有療效,在老朽學兄中,其經驗當推巨擘。根據實際情況,也給予茯苓、豬苓、大腹皮、車前子,絕對不投破利、峻瀉藥。否則,即加速死亡。

6.鼻淵良藥桑白皮

慢性鼻炎常隨著感冒風寒、煙霧、異味刺激而發作,以頭痛、鼻塞、噴嚏、流涕為主。濁涕不止者,中醫謂之鼻淵。時間日久,頭昏腦漲、嗅覺喪失、記憶力下降。老朽臨床常用藿香、蒼耳子、辛夷、白芷、露蜂房、細辛調治。如鼻淵現象嚴重者,加桑白皮15~50克,功效良好。此外,鵝不食草的作用並不理想。

7.風熱感冒,桑菊銀翹「抗生」藥

傳統上將感冒分為風寒、風熱,現今所見風熱型,高熱症狀明顯,且雜有細菌、病毒,流行性為多,醫治時運用桑菊飲、銀翹散,應重新組方,要增加「抗生」藥,才能提高功效,老朽常開者,由銀花、連翹、貫眾、青蒿、大青葉、黃芩、板藍根、柴胡、白蚤休、金果欖等,清熱解毒、防疫逐穢、化濁消腫,取其綜合作用,

8.蒲公英與紫花地丁處方要大量

蒲公英與地丁,同類異名,前者稱黃花地丁,後者為紫花地丁,都屬清熱解毒抗菌藥,外科瘡瘍疔癤應用最廣。對內科炎症、癰病亦有較佳效果,如食管炎、胃炎、十二指腸炎、闌尾炎、腸系膜淋巴結炎急性發作,或肺膿瘍可投予,就連潰瘍性結腸炎,也有口服機會。處方要用大量,給予30~50克,連用1~2周,功力極好。

9.附子可使火復水升療口乾

業師原籍江南,受地理環境影響,推崇葉、薛、吳、王,然對經方應用,亦屢見不鮮,且恰到好處。老朽侍診時,一患者求醫,經常手足發涼、舌色淡紅、口乾、怕冷、無汗、脈沉有力,先生斷為陽虛、血運不良,投附子30克(先煎1小時),桂枝15克,甘草9克,連用10劑,症狀大減,口乾亦消失。指出附子屬陽性藥物,並不傷損津液,相反血通陰上、火復水升,口乾反而解除,無必要套取白虎湯證口渴加人參,或師法時方家加天花粉、石斛、玉竹、麥冬、五味子,內在轉化可以自愈。同時甘草也令「甘守津還」。

10.升麻應用經驗

升麻屬常用藥,其功能主要有三:一為昇陽舉陷,提氣止脫,用於中氣不足,胃下垂、久瀉、脫肛、子宮脫出,同人參、白朮、黃芪、甘草配伍;二為清化解毒,用於外科癰疽,同銀花、蒲公英、連翹、野菊花、敗醬草、紫花地丁配伍;《鼠疫約編》還投予甲級傳染病暴發性鼠疫;三為用於肝炎、膽囊炎,降低谷丙轉氨酶、穀草轉氨酶,抗肝纖維化。在劑量上,凡升提處方,一般2〜5克;瘡瘍、消炎、降酶15~30克,無不良反應,很少副作用。老朽臨床,降谷丙、穀草二酶,加五味子、水飛薊、垂盆草組方,效果甚好。或雲量大易引起噁心嘔吐,但實際發生者不多。

11.仙鶴草應用經驗

同道翁時來,素研藥理,臨床數十年屢起沉疴大病,不計報酬,以濟世為樂。對老朽說,仙鶴草又名狼牙、脫力草,有多種用途,一益氣補虛,治全身乏力,精神不振;二調整心律,治心臟期外收縮,脈結代間歇,呈現早搏;三治吐血、衄血、尿血、便血、皮下出血多種溢血;四消炎,治痢疾、慢性結腸炎症,如濕疹、蕁麻疹、皮炎、銀屑病、老年性血燥。本品具有保健、醫療雙重性,屬廣譜臨床藥,老朽在調理B型肝炎過程中,發現還有抗B肝病毒、能令五項指標轉陰的作用。

12.黃精應用經驗

黃精屬野生植物,道家常採集蒸熟食之,尊為養生上品。因能降血糖、血脂,預防糖尿病、中風,使人健康長壽,而有仙藥之稱。補氣滋腎,可養腦益髓,延緩動脈硬化,抗早衰與老年性痴呆。同何首烏相比,其消血脂作用較遜,但降血糖的功力卻超出甚多,為何首烏所不及。二味雖都有返老還童之說,然治療各異。劉紹先前輩將蒸黃精500克,制何首烏500克,加蜂蜜500克,煉成水膏,每次15克,日3服,名不老丹。

13.咽喉腫痛用大劑金蕎麥

老朽治療急性咽腫痛,常指咽炎、喉炎、扁桃體炎、口腔炎、舌炎,所用藥物名山豆根、麥冬、桔梗、金蓮花、蟬蛻、木蝴蝶、射干均易收效。其中金蕎麥,即金鎖銀開,必領大劑投予,一般開到20~40克,方見其功。

— THE END —



▶ 版權聲明:

1、文源:《張志遠臨七十年日知錄》,作者:張志遠,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編校/鄭佩瑤。

2、本平台旨在傳播中醫文化知識,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尊重知識與勞動,轉載請保留版權資訊。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