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無比厭學?大多源於這3種錯誤家教

蘭花教育 發佈 2020-01-04T21:22:53+00:00

許多孩子都有厭學情緒,而大多數家長把錯誤歸咎於學校生活。這時孩子學習的動力不再是內在的興趣,而是外在的獎勵,就算父母的本意只想讓孩子體驗一下考得好和考的不好是有區別待遇的,但是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功利,同時,在這種獎懲制度中,父母的愛也會慢慢消失。

許多孩子都有厭學情緒,而大多數家長把錯誤歸咎於學校生活。比如枯燥的課堂、嚴肅的老師、玩鬧不務正業的同伴,甚至是不良的教育制度、冗重的學業……

其實,別急著一味地考慮外因,內因也是至關重要的,這裡所說的內因就是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失敗,才是孩子厭學的根源。以下這三種教育方式,您認同嗎?您用過嗎?

獎懲制度的濫用

許多父母習慣用獎懲制度對待孩子的學習表現,孩子考好了,獎勵孩子一個iPAD,帶孩子去遊樂場;考不好,就不許孩子看電視玩遊戲。

這時孩子學習的動力不再是內在的興趣,而是外在的獎勵,就算父母的本意只想讓孩子體驗一下考得好和考的不好是有區別待遇的,但是一旦養成習慣,孩子就會慢慢變得功利,同時,在這種獎懲制度中,父母的愛也會慢慢消失。


當然,也許有一部分父母會有這樣的經歷,就是在提出獎懲後,孩子的學習竟然有了意想不到的進步。

因此我們不贊成使用獎勵,並不意味著父母不能在孩子每次成功的時候去欣賞和鼓勵他,只是不要試圖去用一種「獎勵制度」去操縱孩子的行為。

因為獎勵與懲罰會影響孩子的自我認知,並使他們感到焦慮。在漫長的學習知識的過程中,物質獎勵是非常脆弱的,內心自發的動機才是最持久有效的動力。

不公平的對比

許多家長喜歡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的孩子比較,讓孩子認識到自己的不足,給孩子一個奮鬥和努力的目標,以此激勵他們的成長。

其實,家長都沒有想到,這樣的比較和言語刺激不僅難以起到一種激勵作用,甚至會起到反作用。因為這會損傷孩子的自尊心、上進心,讓孩子在學習中倍感壓力,容易氣餒。從而更加厭惡學習,使教育進入「惡性循環」。


處處拿孩子與別人家的比,不如讓孩子和自己比。拿他的今天與昨天相比,仔細找出他的進步。如,從孩子不主動上學到主動去;從回家不主動看書到主動看一頁書......

父母要珍惜孩子一點點的進步,同時讓孩子意識到自己是在改變 的,感覺自己是有無限希望的。那時,他才敢於邁出更大的步伐,去爭取更好的成績。真正建立起自尊和自信,才能擁有真正的學習動力和自強精神。

你的主要任務就是好好學習

學習也是生活的一部分,所以學習的能力並不獨立在生活能力之外的。孩子的生活本應是豐富多彩的,學習書本知識只是孩子生活的一部分,是孩子學校生活的主要內容。回到家裡,孩子需要豐富的家庭生活,需要有回到家裡的感覺。


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父母的羽翼蒙蔽了真正的社會。孩子在不同的年齡階段就應該讓他承擔起相應的家庭責任。如果孩子的學習變差,問題並不在浪費時間於生活中。

來源:課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