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劍恩仇錄》里的乾隆是漢人,為什麼不做喬峰式的選擇?

電影新世界 發佈 2020-04-24T05:37:50+00:00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書劍恩仇錄》在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裡,所有正派武林人士都是有民族大義的。

慧極必傷,情深不壽,強極則辱,謙謙君子,溫潤如玉。

《書劍恩仇錄》


金庸先生的武俠世界里,所有正派武林人士都是有民族大義的。

《射鵰英雄傳》中,楊康甘心做金國完顏康而被江湖所不齒;《倚天屠龍記》中,明教和六大門派因為共同對抗蒙元而捐棄前嫌;《雪山飛狐》《書劍恩仇錄》《鹿鼎記》等清朝時期的武俠,所有的名門正派江湖人士都反清復明,或者禮敬反清復明的義士。


喬峰是金庸武俠世界的第一大英雄,身懷絕世武功又胸懷天下蒼生,是真正的俠中之俠。


然而,在《天龍八部》這,民族大義成了喬峰命運的一道坎。

喬峰最後的結局,讓無數讀者唏噓不已。為什麼這樣的大英雄卻是契丹人,為什麼他最終不能像其他人那樣笑傲江湖,而非要如此慘烈的死去?

在金庸先生的其他十幾部經典武俠小說中,好多位男主角都是有很美好的結局的,比如《碧血劍》的袁承志,《連城訣》的狄雲,《倚天屠龍記》的張無忌,《鹿鼎記》的韋小寶,《笑傲江湖》的令狐沖,《射鵰英雄傳》郭靖,等等。

甚至《天龍八部》中的另外兩位男主角,段譽和虛竹,最終也都有美好的結局;都是帶著冠絕天下的武功,成為一方霸主,身邊還有絕世美人相伴。

《天龍八部》故事所處年代,是北宋中期,與北方的遼國相抗衡多年。喬峰是在大宋長大的遼國契丹人,對宋朝有感情,卻天生有著契丹血統。

所以,他天生就是個矛盾共同體。

他幫大宋攻遼是不忠,幫大遼攻宋是不義;幫哪邊都不對,甚至哪邊都不幫也不對。

【如果把喬峰換到《倚天屠龍記》中,代替個性軟弱的張無忌,以喬峰的實力和個性,絕對可以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在金庸先生的另一部武俠經典中,還有一個人物也曾經面臨喬峰式的兩難選擇,但他卻沒有成為另一個喬峰,而是成就了所有讀者夢想中的那種結局。

只不過,他的身份和地位與喬峰完全是天地之別,因為他就是

《書劍恩仇錄》的乾隆。

《書劍恩仇錄》是金庸先生的第一部武俠小說,從1955年2月8日至1956年9月5日,連載於香港《新晚報》,1980年正式出版單行本。

《書劍恩仇錄》的故事藍本,起源於金庸先生的故鄉海寧流傳的一個民間傳說:乾隆皇帝是海寧陳閣老的兒子。後來,雍正使用調包計,用自己的女兒換了陳閣老的兒子,再後來這個兒子做了皇帝,就是乾隆。

雖然,歷史上真正的乾隆皇帝也不可能是漢人陳閣老之子。然而,歷史上乾隆皇帝六下江南曾四次到訪海寧鹽官,而且每次來都會住在陳家安瀾園,卻也是不爭的史實。

現在的海寧陳閣老宅,還保存著一塊御賜九龍匾,正中刻有雍正皇帝御書「躬勞著訓」四個大字,證明了陳家曾經的榮寵。【據傳陳家共有7塊御賜匾額,乾隆題字的最多,但保存下來的只有雍正的那塊。】

在《書劍恩仇錄》里,男主角陳家洛,是江湖第一反清復明大幫會紅花會的總舵主,海寧陳閣老的二公子,天池怪俠袁士霄的關門弟子,也正是乾隆的親弟弟。【福康安則是乾隆的私生子。】

紅花會是以反清復明為己任的,而他和乾隆的身世之迷,也只有紅花會中少數幾人得知。

乾隆和陳家洛有幾次重要會面。第一次是西湖偶遇,互不相識,卻感異常親近。第四次,乾隆在海寧拜祭父母,看到陳家洛痛哭墓前,已知陳家洛是自己弟弟。

說明,《書劍恩仇錄》中的乾隆早就知道自己的漢人身世。

之後,陳家洛和紅花會在六和塔囚禁乾隆,脅迫他和紅花會結盟,恢復漢人江山。

最後,年輕的陳家洛輕信了城府深諱的乾隆,不僅賠了絕美如仙的香香公主喀絲麗,還差點讓整個紅花會被一網打盡。


按照《書劍恩仇錄》的設定,乾隆是漢人血統,卻從小養在滿清宮廷,最終成為一代帝王。貌似和喬峰的處境相似,其實千差萬別。

乾隆已經是大清的皇帝,自己是滿是漢,自己知道就行,不影響其至尊地位。如果他亮出自己的漢人身份,想把已經創立百年的清王朝改旗易幟,則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清朝1636年立國,乾隆1736年登基,剛好100年。】

在那個時代,滿清在漢人眼裡是蠻夷,漢人在滿清統治者眼裡和其他人一樣都是奴才。

雖然一直存在天地會、紅花會,這樣打著反清復明旗幟的地下社團,但事實上都威脅不了清朝的統治。

在《鹿鼎記》中,年輕的康熙,面臨權傾天下的鰲拜、吳三桂為首的三藩、台灣鄭家、蒙古和西藏,等等多方勢力的威脅,都頑強的抗了過去。

到了數十年之後的乾隆朝,如日中天的大清,更加無法顛覆了。

而且,紅花會的做法,是從內部瓦解,再把滿清胡虜趕出關外,乾隆繼續做皇帝,但要恢復其漢人身份。這看似要求不高,實則極難。

反清復明之所以不會成功,有一個重要原因是,他們互相不團結。他們反的是同一個清,但復的不是同一個明。有的打著福王的旗號,有的打著魯王的旗號,等等;起點相同,目標卻不一致。

紅花會推舉乾隆的做法,則是同時和所有反清復明的勢力做對。不僅沒人呼應,還會被其他反清復明勢力,聯合滿清一同剿殺。

這樣的傻事,乾隆怎麼會做呢?

所以,他回到紫禁城,脫離紅花會高手的控制,馬上就著手消滅紅花會。這絕對比當年他爺爺康熙,打下一個台灣島容易得多。

在紅花會看來,乾隆是漢人卻做了滿人的皇帝,這是不忠不孝​。

對乾隆來說,是不是漢人或滿人不重要,是不是皇帝才重要。【漢人做了滿人的皇帝,何嘗不是一種勝利呢?】​

所以,在《書劍恩仇錄》里,乾隆是反派,因為他沒有喬峰那樣的民族大義,他不會為此而犧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