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總會在意別人對自己的評價?

芳馨小雅 發佈 2021-09-20T04:30:41+00:00

前些天打開朋友圈更新,看到一個女孩子在朋友圈寫到,為什麼我如此努力的活成他喜歡的樣子,對方怎麼還是不喜歡我,我點了她的朋友圈,都是每天的這種情緒。

前些天打開朋友圈更新,看到一個女孩子在朋友圈寫到,為什麼我如此努力的活成他喜歡的樣子,對方怎麼還是不喜歡我,我點了她的朋友圈,都是每天的這種情緒。

我在她朋友圈寫了一句話,做喜歡的自己,那個喜歡你的人不需要你努力討好,你只需要儘可能的活成自己,喜歡你的人不需要你費力討好,需要費力討好的人對你忽冷忽熱的態度背後,喜歡的不是你,而是你對他的喜歡僅此而已。

隔了不一會兒,女孩子私信問我,小雅姐,我怎麼這些年從來沒看到你在朋友圈發過失落的心情,每天都很開心,不是我不出現失落,而是我把情緒調成靜音模式,不在輕易打擾他人,也不想人盡皆知而已,只是默默的自我消化,自我成長。

有人問過我,你覺得你哪方面的能力最好,我想了一下說,熬的住這點要比大部分人好那麼一點,還有一點,不在意別人評價,做任何事,只跟著內心深處的感覺,我這些年都是遵從自己內心而活。

很多人問我是作家嗎,我經常回答說不是,我說自己掃馬路撿垃圾種地的,有的人問過我是不是還是學生,我說不是,現在已婚六年兩個女兒,但是相信我說真話的人不多,後面我懶得回復,這樣面對別人的質疑我也省得解釋,不回復對我而言何嘗不是另一種回復。

我活了三十年,最最擅長的就是微笑和沉默,我很多時候,大家都在說,我安靜聽別人說,我從不發言也不打斷他人說話,別人不問我,我從不開口,有些事別人問我,我不想說的時候,也只會說一言難盡,微笑一下就離開了,現實生活中的是這樣的。

我在現實里,我沒任何表現欲,別人需要什麼我能幫的能做的,我做了就可以,做完我也不需要別人感謝我,只是覺得助人為樂是一件事自己開心的事。

很多人問我為什麼照片總是微笑那一個表情,能不能換個表情,有時候我也會嘗試換一個,但是在我所有表情里,我唯獨偏愛微笑,在我個人成長的人生里,微笑只是自己常態化的習慣表情。

小時候被同學欺負推到牆上磕的,那時候自己剛換的新牙齒碰的滿口都是血,我一個多月不能吃東西,後面好不容易牙齒長好,但是一個門牙總是比另一個要黃很多,看起來總是異常的明顯。

我笑不露齒的原因是我張大嘴,大笑露出牙齒的照片真不怎麼好看,我也不想發出來嚇人,別人喜歡我什麼樣子,那是他們的標準,我只想按照自己喜歡而特有的方式生活,無需取悅他人的標準審美,很多時候我很不喜歡那些那些帶著自己標準綁架他人的人,己所欲勿施於人何嘗不是更高級的教養。

或許是我更懂得一個人遵從本心而活多麼重要,我深知這點的重要性,我從不會給他人主動提出改進意見,哪怕別人主動問我,我才會說,那我也會說一家之言,僅控參考。

我不想自己的想法對他人的人生有所干擾,把自己的想法強加於人那是非常自私而不禮貌的行為,每個人有權利按照自己的標準活著,如果可以,請不要用自己的審美要求他人,這個世界每個人有權利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呈現自我在每個當下最適合自己的狀態。

如果作為吃瓜群眾有出現審美疲倦的情況,吃瓜者可以到別處換其他更符合自己審美的人去欣賞就可以,我通常就是這麼處理別人給的意見,如果一個口味的菜吃多膩,我那可以換其他口味,但是我不會批評以前那個菜的口味有問題,用自己的喜好標準綁架別人始終是顯得很沒教養。

當我們發現我們也只能活成自己,而非別人的時候,我們就能夠理解每個人的立場不同,所呈現出來的自我狀態不同,不要在別人的標準和要求里修行自己,更不要用自己的標準苛責要求他人。

沒有人有義務按照你的標準活著,即使有那也是對方很有修養,人家懂的何為尊重,你積極主動的意見反饋有時候只是一種不禮貌和干擾罷了,如果三番五次強求,那更是綁架別人,我通常會什麼話不說拉黑這種人。

因為從小到大的我,我發現能夠聽懂我內心聲音的人很少,所以我懶得說話,我覺得聽比說收穫很多,所以我有傾聽他人的習慣,別人說的時候,我認真聽並及時做出反饋就可以,我發現我能夠通過別人語言了解說話者背後的思維模式和認知層次,更多時候我會思考別人為什麼那樣,找到背後的原因,我喜歡談話後帶給我的思考,對我來說是寶貴財富。

愛控制別人的人有一種奇特的邏輯——我知道你是誰,而你不知道你是誰。比如很經典的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正是長久生活在這種環境下,我們不能去尊重自己的感受,慢慢形成這樣的邏輯——「我不知道我是誰,所以我要通過別人對我的評價來認識自己。」

小時候我最大的痛苦就是覺得自己都是錯的,我說的話都不會受到家人的喜歡,總是被罵不會說話,我仿佛一開口就錯,仿佛我只能按照大人的標準活才是好的,但是我發現不管自己怎麼努力我也只能是一自己,我的沉默和微笑起初就是為了迴避周圍人的指責而開始的。

後面我找到了自己喜歡且熱愛的事做,那種自我價值感是發自內心的。我熱愛一件事,就會全身心的投入地去做這件事,做事的過程會給我帶來巨大的快樂,這種快樂本身會驅動我繼續投入去把這件事做的更好,我只有在這種情況下,別人的評價,指責謾罵,嘲諷,打擊辱罵都不會影響我做一件事的熱情。

假如一個人很在乎別人對自己的看法,這並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你成長的經歷中形成的。你回頭檢視一下自己的成長曆程,這會幫助你從別人的評價中解脫出來,從而投入地去做你喜歡的事,我就是這樣一步一步走過來的,當你內心足夠強大的時候,你是不會在乎別人說什麼。

世界是自己的,你有權利遵從本心而活,找到自己的生命意義和價值。

平時有一部分讀者找我買衣服,她們總會問我那件合適自己,我通常會說選擇自己第一眼就喜歡的款式和色系,而不是別人覺得衣服怎麼樣,適合自己的衣服穿著才會覺得得體而感到自信,所以說一個人的衣品也是這個人的自我表達方式。

雖然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是一個人內在自我其實都是在這些小事裡培養出來,對孩子也是,我的孩子喜歡什麼我尊重她的選擇,而不是我喜歡什麼就讓孩子做什麼,因為我想孩子能夠選自己所愛,愛自己所選,而非強迫孩子活成大人希望的樣子,我更多希望孩子能夠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因為我的家人在我小時候,總是把大人的意志和標準強加給我的時候,我感覺自己很痛苦,內心特別對抗和無助,我出現很多心理疾病最後導致自殺的原因,就是我一直都無法活成大人期待的樣子,仿佛我不按照大人要求的做,我就會遭遇大人的責罵,被指責各種沒出息,這種童年成長中的痛苦我再也不想在自己的孩子身上重複上演。

每個生命活著,都有屬於自己的使命,都需要自我發現,自我探索找尋屬於自己生命的意義,而非活成別人,所以也沒必要在意別人說什麼。

有一天一個讀者問我,你覺得自己喜歡自己重要,還是別人喜歡自己比較重要,我說兩者都挺重要的,但是非要做出選擇,我都會選擇自己是不是喜歡自己更為重要。

我的成長經歷里,如果身邊的人給我愛和認可多點,我不至於對這個世界絕望透頂,覺得生無可戀而選擇自殺結束自己,那時候的我寫的遺書,你們都覺得我一無是處,我對你們來說只是垃圾,我死了一了百了,很抱歉讓你們感覺不好啦,無意間翻到十年前自己寫的話,我現在依然會難過。

因為我從小大人就罵我各種沒出息,我就是又笨又丑,總是拿來和別人家的孩子比較,那種被自己的親人嫌棄,謾罵,指責打擊的感受太難受了,我從小被冷漠對待的時候,我潛移默化覺得,如果我自己沒價值,就連自己的父母都會鄙視我,傷害我。

因此,小時候的我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我性格敏感自卑,我特別怕社交,因為我怕別人不喜歡我,不接納我,我從小甚至不敢開口說話,我怕一出口就錯,所以我只能禮貌微笑,所以微笑成為我生命中成長的印記。

我自進入網際網路,我慢慢學會了在自己熱愛的事當中自得其樂,我的抑鬱也慢慢的康復了,那個抑鬱好了的自己,從此以後認為自己喜歡自己更加重要,所以隨著自我的成長,不那麼在意別人是不是喜歡我,因為我認為那是別人的事,我不會為了取悅他人而委屈自己。

我是一個不怎麼喜歡社交的人,從小獨來獨往習慣了,也從不主動靠近任何一個人,但是也不拒絕別人靠近或者交流,我在與人交往中,我不會被所謂的優秀所吸引,別人身上的光環仿佛和我無關,所以每次加我的人給我發過來自己很長的簡介,有的人頭銜多到近千字,但是我通常和這種人沒任何說話的欲望,人家發了,我也禮貌點讚後藉故有事結束交流。

我現在的網絡自媒體圈子裡,大把的人都很有才華很優秀,不是詩人就是作家要麼就是導演製片人,記者,畫家,很多企業老闆,也有很多高校的教授,不同行業很優秀的都有很多,我覺得大家在一個行業自媒體生態圈子裡相互學習,也有助於促進個人的學習成長。

這些年我從這些比我優秀的人身上越多很多,我個人的思想認知也在不間斷得到提升,自我的視野和格局也拓寬,一個人選擇和什麼樣子的人在一起很重要,但是有個人際關係潛規則就是,你是什麼人,就會吸引什麼價值觀的人靠近你,人以群分也大概如此。

越是優秀的人,越是謙卑好學,從不會隨意評價他人,他們懂得和而不同,懂得換位思考,懂得尊重他人,這是我這些年在優秀的人哪裡發現的一個共性,反之,越是層次低級淺薄之人,特別喜歡評價他人,不懂人與人交往邊界感,總是用自己標準要求綁架他人。

在我看來,任何的人際關係,並不是靠外部條件是否優秀決定的,而是由彼此是否相互喜歡來決定的。

彼此合得來的人,哪怕對方身上有小毛病,也可以相互寬容和體諒,彼此合不來的人,哪怕這個人樣樣出眾,也做不到惺惺相惜和親密無間。

我個人認為,喜歡是一種友善,不喜歡則是一種態度。你無法做到人人喜歡,更無法要求他人來迎合你的喜好。人生碌碌,唯有活成真實的自己,哪怕不被人喜歡,你也會更加喜歡自己。

這個世界,總存在你不喜歡的人,也總是存在不喜歡你的人,我認為這都很正常。並且,無論我們有多好,也無論對方有多好,都苛求彼此不得。因為,好不好是一回事,喜歡不喜歡更是另一回事。

一個人真正想要做到不受他人評價的影響,這一路需要天賜的運氣和披荊斬棘的勇氣。因為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自己成長的背景和經歷。

在我們自身的成長過程中,我們的自我認識和評價系統的建立,往往在最初的時候,是來自於我們的父母和自己的老師。

極少有人天生就對自己的認知全面且充滿自信的,據我這些年對那些優秀之人的成長背景了解得到一個結論,那些自信滿滿,自我價值感很高的人,要麼就是小時候受到了來自父母全然的支持和接納,要麼就是在成長過程中,遇見了名師指路,幫助自己不斷完善和確認自己的價值。

而大多數的我們,並非有那麼完美的父母,換而言之,我們的父母可能從小就對我們充滿了各種的要求和評價。

我們稍有做得不盡人意的地方,可能還會遭到來自父母的指責和攻擊。同時,我們也並非那麼幸運能遇見明師指路,許多老師可能自己也有諸多缺陷,當我們成績拖後腿時,當表現不如其他孩子優秀時,某些老師可能也會在班級里對學生進行公然批評指責。

我從小遇到的老師,當我緊張課文讀錯,作業做錯的時候,班主任經常公開在課堂辱罵我,不虧是瘋女人生的孩子,腦子裡裝的都是漿糊,我的作業本百分之九十都是錯號,我經常不及格被打手心,我手心放學回家都是紅腫的,其他學生都欺負我,我就是那個在學校里被別的孩子起外號,被孤立的小女孩,我小時候恨透了傷害我的班主任。

我們對自身的負面評價,很多時候都來自於少年時經歷的各種打擊和不被周圍的人認可。

當這種來自外界的不認可,逐漸內化成我們自己的自我評價體系以後,你就有種種對自己不滿意的地方出現。

比如我自己從小覺得我不夠好看,我太胖了,所以我媽媽喜歡鄰居家漂亮的女孩而不喜歡我,我做事拖拉,我反應很慢,我比較笨,我能力不如別人,這些都是我成長中外界對我的評價反饋。

諸如此類種種對自身的不滿意,它們會一直存在在於我們的內心裡,成為了我們自己的潛意識,在一定場景下成為我們自我評價自己的潛台詞。

這些對自己的不滿最直接產生的結果就是:你變得非常在意別人的評價。這樣別人的負面評價就能夠輕而易舉地擊垮你。因為你對自己的某些不滿,已經進入了自己的潛意識狀態了。


這時候,一個人的潛意識自我防禦模式會啟動:往往會做出一些相反的舉動,極力地掩飾和平衡這種不滿意。


你去生活中觀察,那些越是拖延的人,越想要同時做完多件事情。那些越是對自己外表不滿的人,越需要化濃妝和各種粉飾自己。

同時對自己已經內化的負面評價特別敏感。

我以前特別胖,女孩子的時候,體重140斤,身高166㎝,後面結婚生孩子那時候,體重上到190斤,現在118斤,我這個本來就覺得自己胖的人,會特別在意別人對自己身材的評價,我特別羨慕那些身材苗條的人,現在正常體重的我合理飲食,保持運動和正常作息時間,我不在意身材體重變動對自己的影響。


本來在親密關係中就沒有安全感的人,會特別在意伴侶的一舉一動,所以會出現伴侶偷看對方手機,但是發現伴侶和其他異性聊天了,經常引發各種矛盾,我經常遇到很多讀者因為伴侶偷看手機而引發問題,我老公也是,我的婚姻里,我的成長很快,也帶給我老公很多不安,但是我不會在意,也從不怕任何人離開我,或許是我從小不把希望寄托在別人身上。

往往自身有這種自我防禦機制,會讓自己做出很矛盾的舉動。也就是說,往往會哪方面不行,越想要證明自己,越要在哪方面跟自己較真。


然後越跟自己較真,往往就越容易失敗,然後無論是外界的評價還是自己內心的聲音,就這麼被創造出來,再次確認了:自己果然不行。接著就是更強的自我防禦,導致更強烈的自我對抗,再導致更強烈的自卑,更低的自我評價,諸如此類,惡性循環永不停歇的自我內耗,自己的生命力會被掏空。


這是曾經抑鬱自殺前的自己,我就是這樣差點活活的把自己逼死,幸運的是我活下來並可以打破自身的魔咒,這種從小在成長環境中形成的自我評價體系的負面影響非常大,如果有我類似的經歷也希望你可以停止一切對自我不滿和攻擊,學會愛自己接納自己。

我們必須承認一個事實,我們每個人都不可避免地活在一個複雜的人際關係網中。哪怕你的人際關係簡單到,只有老公和孩子,他們都會像鏡子一樣地呈現你內心最真實的聲音。

所以,這些看似來自外界的評價,其實早就已經存在於我們的內心深處了,如果我們自己從來不認為自己是個好看的人,那麼真的沒有人會說我們好看,就算有人說你好看,對你也不會有任何影響。

我小時候臉蛋特別紅,紅蘋果一樣的,胖乎乎很黑,嘴巴很笨,做事總是很緊張,很怕做錯事說錯話被大人嗎,經常有人說長那麼丑不要出來嚇人了,我對自己的身材長相很自卑,即使後面進入網絡,有人說我微笑治癒,長的好看,我都不會相信,總覺得這都是假的,一個人除非自己接納和打破過去的自我認知和自我評價體系,你才有可能活成更好的自己。

那些來自於別人的評價和聲音,那些讓我們倍感受傷的時刻。其實是你內心深處埋藏已久的定時炸彈。是你自己對自己一直以來的批判。

哪如何能讓自己不受他人評價的影響?其實說簡單也很簡單,就是停止對自己的不滿意,不再持續對自己進行自我攻擊。

儘可能允許自己在某些方面暫時可能就是不太行。儘可能接納真實的自己:我就這樣其實也沒什麼問題。

如果想要變得更好,那麼我也給自己一些時間和計劃,付諸行動,只問耕耘,不問收穫,不著急立刻馬上就變好,給自己時間和耐心陪伴自己。如果真的做到以上幾點,無論你有多麼不堪的過往,一定可以逐漸撫平和蛻變的。

你有沒有總是期待他人的肯定和讚美嗎?比如穿了好看衣服希望別人說好看,寫了文章希望有更多人點讚,學了沒多久鋼琴,你著急得到他人讚美等一些想法。

比如小孩子做一件小事,就著急得到媽媽的認可和表揚,我小時候特別渴望,但是我從沒有在自己的父母家人哪裡得到過,所以我從小到大,內心是匱乏,有很低自我認同感,覺得自己不好。

後面我發現自己女兒也是,畫了一幅畫,就希望媽媽看,如果媽媽覺得好看,她就特別開心,然後接著畫更多畫出來給我欣賞,我總是會特別認可和鼓勵孩子,包容她成長所犯的錯,我希望我的孩子活的自信而獨立,可以自信的面對自己的人生,所以我用欣賞認可的眼光確認孩子成長中的價值。

在生活中,你也會發現一種人,他們總是很喜歡炫耀,看起來很高調,戴一塊手錶,巴不得人人問他時間,喝一瓶酒要說這酒多貴,有點成績到處顯擺,希望看到他人羨慕的表情,越是想證明自己優秀的人越自卑,他們特別在意別人的評價,但是往往很多人不喜歡這類人。

關於這點,心理學三巨頭之一阿德勒認為,總是想證明自己比別人優秀的人,非常在意別人對自己評價,喜歡回應他人的期待。為了讓自己看起來比實際上更高大,他會刻意踮起腳尖,希望能獲得更多的「成功與優越性」。


阿德勒說:「因為我們習慣用成不成功等成果判斷一個人,而不是通過一個人面對困難、超越困難的能力判斷他。不僅如此,我們的文明,不太重視根本性的教育,比較重視顯而易見的成果或成功。」


阿德勒認為:「作為全體之一的個人,會以追求優越性為目標而行動,想要脫離軟弱無力的狀態而希望變得更加優越,這是每個人都有的、顯而易見的欲望。

其實我們與外界這個世界所有的關係,本質都是自己與自己的關係,外界有時候一句簡單的評論,卻往往成了自己心裡過不去的那道坎。


一個極度自卑的人,那是因為他們曾經被人歧視,從而而形成了輕視自己的慣性思維。哪怕他們後面努力讓自己變得很優秀了,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深處仍然覺得自己處處不如別人,因此他們太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

而別人是根本不會在意你活成什麼樣子,他們的評論只不過是無聊的時候過個嘴癮,過後早就忘了自己說什麼了,而你以為他們在意你,往往他們的評論卻在不停的傷害著你,讓你感覺很不舒服。

其實說白了也是我們自己太把自己看的太重的結果,別人只能對你的生活進行評判,但別人絕對不會為你的悲喜買單,更不會為你的人生負責。



我認為只要我們不違背道德良知,一個人怎麼活開心就怎麼活,既然怎麼做都有人說你,那就讓別人隨便的說,我擁有被別人討厭的勇氣,為什麼我們不選擇做一個活得讓自己開心的人,畢竟那個真實而美好的自己總讓我很著迷不是嗎?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