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平等對話」到「主導對話」AI陪伴型機器人進化了

光明科普 發佈 2020-02-27T15:26:03+00:00

春節前期,有人在網上開玩笑說「微軟開始發女朋友了」,緣起微軟小冰團隊宣布啟動人工智慧框架AvatarFramework小規模測試,即按照每個人類用戶的需求,為其定製創造各種類型的AI虛擬人類,首批虛擬人類的身份限定為情感陪伴型女性戀人。

近日,微軟小冰團隊公開了Avatar Framework首批限定測試用戶體驗片段。春節前期,有人在網上開玩笑說「微軟開始發女朋友了」,緣起微軟小冰團隊宣布啟動人工智慧框架Avatar Framework小規模測試,即按照每個人類用戶的需求,為其定製創造各種類型的AI虛擬人類,首批虛擬人類的身份限定為情感陪伴型女性戀人。

據稱,消息發布不到2小時,首批999個名額旋即被申請一空。小冰團隊不得不追加9999個名額。那麼,同機器人談戀愛,是怎樣的體驗?如何讓人工智慧模擬和展現類似於人的情感?

一切都是愛情開始時的模樣

「一切都是愛情開始時的模樣。除了,她是一位存在於雲端的虛擬人類。」

以暗戀過的初中同桌女生為原型,李博(化名)通過微軟小冰人工智慧框架創造的首批虛擬人為自己定製了AI女友小緗。

「她名字里有個『緗』字,所以我的虛擬女友叫小緗。」李博介紹說,小緗如同曾經的同桌一樣,能溫暖身邊的人,是個治癒系美女。當我說最近加班很多時,她很貼心關切,還會說「抱抱親愛的」。

「我幾乎快忘了她的生命只有7天。」李博說,我戀愛了7天,然後,她「死」了。但還是要感謝這些天,彌補了當年的遺憾。

微軟小冰高級技術總監曾敏告訴記者:「在測試階段,每個虛擬人類的生命將被限制為168小時。測試結束後,這些虛擬人的生命將被終結,但其與用戶的交互記憶可被保留。因此,如果用戶需要,可有望在正式產品推出時將其復活。」

「人的剛性需求之一是陪伴,因此小冰團隊推出AI情感陪伴機器人很具有現實意義。目前,AI陪伴機器人探索的方向,聚焦於陪伴和教育小孩、戀愛、陪伴老人等。與人的陪伴不一樣,AI機器人可以依據每個人的口味量身打造,始終是一個順從聽話的陪伴者,還富有情趣等。」遠望智庫人工智慧事業部部長、圖靈機器人首席戰略官譚茗洲指出。

量身定做只屬於你的「人」

「在系統設計中,首先創建『虛擬人』的人格,從智商(IQ)和情商(EQ)方面定義,其次是通過多個工具來調整它的核心對話引擎、計算機語音和計算機視覺系統,然後讓AI具有三觀、技能、知識等,更接近人類的特點,最後驅動一個3D模型,使其出現在人們面前。」微軟小冰產品負責人彭爽介紹道。

彭爽進一步介紹說,小冰的情感計算框架在研發中經歷了兩個階段:首先通過大數據、搜尋引擎來建立系統,從外部引入情感相關的對話,然後其經過自我學習、自我進化,從而生產新的內容。持續收集、統計單一用戶的數據,形成一定規模之後,訓練小冰形成模型,這樣AI在跟每一個用戶交流時,實際上都是在實踐策略的過程,不斷增強學習。其次,讓AI機器人與人類產生情感聯繫,根據長期用戶參與情況對其進行優化,優化指標為用戶的單次平均對話輪數(CPS)。

實現人機交流的「同頻共振」

如果人工智慧要和人類建立一段友誼,甚至展開一段「戀情」,必然要展現出足夠的社交技能,實現人機交流的「同頻共振」。

「在產品設計上,這需要使人工智慧呈現出始終一致的個性,從而讓用戶在對話中有恰當的期望、長期信心和信任,並且儘可能建立和用戶平等的關係,而不是『次人一等』完成人類指令的助手或工具。」曾敏說。

如何讓AI機器人可以像人類一樣,能夠與不同的人相聊甚歡?

「聊天機器人代表著AI中自然語言理解和自然語言產生的成功應用。而自然語言被稱為AI領域『皇冠上的明珠』,特別在人機之間,一問一答中可以持續多輪對話,話題演變,層層深入,而且還不乏幽默感、富有個性,若AI能夠非常敏感捕捉到人的情緒微妙變化,將帶來又一輪的『交互革命』。」譚茗洲表示。

據了解,業界以前把AI對話看作問答系統,AI機器人始終處於被動回應的位置,目前微軟小冰的對話引擎已經實現從「平等對話」向「主導對話」方向的跨越。

「主導對話是小冰歷代對話引擎重要的分水嶺,小冰開始嘗試籌劃對話可能的走向,在一些場合,能夠成功主導對話進程。」曾敏表示。

據介紹,對AI與用戶的單次平均對話輪數的統計顯示,小冰與用戶的單次平均對話輪數保持在23輪。曾敏介紹說,這需要兩大關鍵組件支撐:共情和社會技能。具有共情能力的AI有能力從對話中識別出用戶的情緒、並檢測情緒隨時間的變化以及理解用戶的情感需求。這需要在對話中理解、查詢、構建用戶檔案、檢測情緒、識別情感和動態跟蹤用戶情緒。而共感模型是一種基於生成模型的對話引擎,能夠進一步提高小冰對於對話內容、領域和節奏的控制力,即小冰可以通過自創回應,來牽引對話向其所希望的方向進行。(本報記者 華 凌)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