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史話:劉備在"白帝城託孤"中,咎由自取的背後隱藏危險分子

大觀古今 發佈 2020-04-12T08:02:33+00:00

按照《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章武三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昭告於成都,屬以後事,因此諸葛亮就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一方面,在歷史上,皇帝在臨終之際,往往會選擇不止一位託孤大臣。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要懂得知人善任,這或許是劉備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事實上,劉備確實是

白帝城託孤的時候,劉備之所以會任命兩位託孤大臣,並不是信不過諸葛亮。當時的三顧茅廬後跟隨自己的諸葛亮,劉備是百分百信任。按照《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在,章武三年(223年)春,先主於永安病篤,昭告於成都,屬以後事,因此諸葛亮就說:"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

一方面,在歷史上,皇帝在臨終之際,往往會選擇不止一位託孤大臣。作為一個管理者,必須要懂得知人善任,這或許是劉備為數不多的優點之一。

事實上,劉備確實是三國里最善用人的。凡是劉備任用的人才,不管是龐統、法正,還是諸葛亮,人人忠心耿耿,即便是姜維,後來也被洗白了。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對於歷史上的託孤,往往都不會只選擇一位託孤大臣。進一步來說,這不僅是因為希望託孤大臣之間可以互相制衡,以此確保年幼的皇帝可以順利掌控朝廷,也是因為託孤大臣中需要有文有武,以此更好地輔佐新皇帝。

到底用誰呢?劉備自然而然的想起了諸葛亮。但是誰能保證諸葛亮就不會是司馬懿第二?

要知道,他親哥諸葛瑾在吳國,本家諸葛誕在魏國。相比小說《三國演義》,現實倒是少了些一波三折,劉備把諸葛亮叫到跟前說道: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

嘴巴說的再好,要看行動。白帝城託孤之前,諸葛亮的頭銜是丞相錄尚書事,假節,又領司隸校尉。注意,此時的諸葛亮還沒有開府。


這句話里有兩層意思。第一層,肯定諸葛亮的才能,劉備說的"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國,終定大事"。這句話說明了什麼?諸葛亮不是將才,也不是帥才,而是君才,是個當老闆的材料。

在東吳的威脅還沒有解除時,劉備需要一位託孤大臣坐鎮永安,掌握兵權。

就在此時,因此,劉備白帝城託孤沒有一點虛假之心,完全是真心。反觀諸葛亮,李嚴就是非常適合的人選,所以,劉備指定了兩位託孤大臣。按照自己當前的局勢來講,就算諸葛亮在劉備死後篡位了,大部分的罪名就是"亡國之君",更何況諸葛亮把名節品德看的比性命還重要,怎麼可能會篡位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