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年中越戰爭爆發,解放軍無頭盔可用,大量裝備仿製侵華日軍頭盔

候知健 發佈 2020-05-01T22:34:48+00:00

上圖是一張解放軍官兵在中越邊境戰爭中的合影,合影地點是嶗山周邊。M1盔懸掛做的比較合理,是參考當年橄欖球頭盔懸掛設計的,腦幹部位還有橫檔,調節好以後,戴上不系下巴帶也很穩固。


上圖是一張解放軍官兵在中越邊境戰爭中的合影,合影地點是嶗山周邊。值得注意的是,圖中紅色箭頭所指的軍人,佩戴的是一頂美軍二戰時期的M1頭盔;但是頭盔的懸掛和原版M1不一致,可能是去掉內盔後改裝了80式頭盔的日式懸掛。其他人佩戴的都是80式頭盔。


由於建國後的左傾作風,給士兵裝備頭盔一度被主流觀念認定是貪生怕死的行為。在79年對越戰爭爆發的時候,解放軍面臨無頭盔可用的窘境;有一部分部隊不得不把倉庫里積灰幾十年的抗戰時期繳獲、接收的侵華日軍90式頭盔拿出來用。


國產第一代80式頭盔就是90式頭盔的仿製改進型,適度修改了一下外延形狀,總體盔型和內部懸掛基本一樣;兩點固定帶的設計水平不高,穩定性和舒適性差,總體水平和90式頭盔一致,相當於世界30年代末期水平。


圖:M1頭盔的內盔和懸掛


美制M1頭盔國內也有。它的特色在於金屬外盔和複合材質內盔組合,內盔可以單獨戴,但沒有防護功能,只有類似安全帽的防撞擊功能。M1盔懸掛做的比較合理,是參考當年橄欖球頭盔懸掛設計的,腦幹部位還有橫檔,調節好以後,戴上不系下巴帶也很穩固。


它仍然也是兩點懸掛,略微不如二戰英國傘兵盔三點懸掛固定帶穩固,但比其他所有兩點懸掛結構的盔都穩定。而且該盔可調節性好,適合任何人頭型。二戰後,亞洲親美國家、地區的軍隊,均大量使用M1頭盔或者仿改產品,均未見聲稱不適合亞洲人的反饋。


圖:新頭盔使用芳綸纖維等材料取代了鋼材


國內80式頭盔基於90式頭盔而非M1頭盔,主要的原因是結構簡單、成本低。至於體制內論文和後來一些老粉紅洗地說M1不適合亞洲人頭型,純粹是洗地。


80式頭盔在國內直到09年才停產,生產廠家較多,不同外形的版本也較多。80式沿用時間長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中間有多款頭盔試圖取代它都沒有成功。


比如96式鋼盔在面世後,部隊的主流意見認為鋼盔在技術上已經過時,需要發展芳綸等複合材料的頭盔。而02式頭盔面世後,也因為種種原因沒有被主流認可;直到03式頭盔在發展好幾年後,才真正大規模取代80式頭盔。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