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40億!英特爾計劃投入巨資,在歐洲建廠,歐媒卻高興不起來

小林觀點 發佈 2021-09-20T05:53:25+00:00

今年9月,英特爾CEO帕特在慕尼黑IAA車展上,表示要在歐洲地區投下6140億美元的巨資,原因就是為了增加歐洲地區晶片產能,這與歐盟在今年3月發布的《2030 Digital Compass: the European way for the Digital Decade》計劃,

今年9月,英特爾CEO帕特在慕尼黑IAA車展上,表示要在歐洲地區投下6140億美元的巨資,原因就是為了增加歐洲地區晶片產能,這與歐盟在今年3月發布的《2030 Digital Compass: the European way for the Digital Decade》計劃,也就是與2030十年歐洲數字指南針計劃不謀而合,此計劃和英特爾的目標一樣,正是為了在2030年之前將歐洲晶片產能整整增加一倍以上,並且要保證晶片製造在全球的占比要超過20%以上,所以此消息一出,立馬引起全球業界人士的圍觀,大家都認為這勢必將會是一場互惠互利並且雙贏的好事,然而事情並非如表面所說,因為英特爾計劃在歐洲投入6140億巨資是有相應條件的。

在英特爾看來,全球新能源汽車迎來蓬勃發展,車用晶片的需求將會與日俱增,所以在未來英特爾將會把重心放在車用晶片之上,才有了要在歐洲投入巨資的計劃,但是投入巨資是有前提條件的,那就是希望歐洲相關部門,能夠拿出612億美元支持英特爾在歐洲建廠,包括後面工廠運營以及人力資源方面的開銷,也算在這612億美元之上,目前英特爾已經派人在歐洲進行遊說,希望歐洲方面能答應他們這個請求,其實英特爾的目的很簡單,就是想降低建廠成本,因為如果在亞洲建廠的話,那至少比歐洲要便宜30%,所以英特爾希望能夠通過這個前提條件,達到和亞洲一樣的運營成本,那對英特爾來說無疑是最好的結果,可就是這個條件,導致歐洲媒體極度不滿,他們直接表示高興不起來。

確實如此,這就相當於你連事都還沒做,就想先把錢分了,天下哪有如此便宜的事,很多亞洲網友都表示不要遊說了,歐洲也不是傻子,直接來亞洲建廠吧,畢竟未來全球半導體產業的春天在亞洲,為什麼這麼說呢?其實就是中國,因為中國近幾年因美國限制,在半導體領域的投入可以說是相當巨大,最重要的是中國目前的進度已經取得了不錯的效果,那未來也勢必會有不錯的成果,所以其實力絕對不容小覷,比如中國投入巨資研發EUV高端光刻機,包括建立集成電路大學,培養高端晶片人才等等諸多大事,都足以證明未來全球半導體的春天就在中國,而英特爾這個時候居然想著在歐洲建廠,那不是自找死路嗎?

其實並非如此,有人就說了,英特爾早已在亞洲建立大量工廠,再加上現在全球半導體領域的格局現狀,以及看到了中國半導體未來的發展潛力,和歐洲晶片產業進展緩慢以及迫切需要突破的心態,所以就有了和歐洲談判的資本,那在這個時間點與歐洲談判簡直再合適不過了,早一點晚一點歐洲方面都不會那麼容易被說服,如果歐洲說服了,那將大大節約英特爾的建廠成本,可以想像,英特爾派出的遊說使者,一定會把中國掛在嘴邊,以此來威脅歐洲,如果你們不合作,那晶片產能勢必無法提升,與中國的差距就會越拉越大,這個場面完全可以想像。

那麼英特爾到底是想在歐洲的哪個國家建廠呢?歐洲媒體目前的態度又是怎樣的呢?

英特爾對即將在歐洲建立的工廠,要求還是很高的,因為要保證基礎設施能夠支撐8個晶片製造設備同時運行,所以必須要吸引歐洲當地最優秀的人才,才能順利進行接下來的事兒,那麼歐洲發展最好的國家,德國、法國、波蘭,就成為了首選。但是對於英特爾提出的這個前提條件,很多媒體已經發表了自己的觀點,那就是他們認為雖然英特爾的加入,勢必會讓歐洲半導體產業的整體水平提升,但是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其實也是從中國半導體的發展歷程來看,歐媒認為這將會導致歐洲企業和中國一樣,過度依賴美國晶片技術,所以最終勢必也會得不償失,他們要學習中國,走自主研發的道路,這樣才能贏在未來。

不得不說,歐洲方面有這份覺悟,那可以說得上是相當不錯了,就像我們中國院士倪光南說得一樣,核心技術不是買來的,是買不來的、求不來的、討不來的,只有自己加大科研投入,克服最初的艱難時期,掌握核心技術,方能擁有行業話語權,方能贏得別人的尊重,相信歐洲方面也是這樣想的,所以歐媒才直接指明了方向,希望有關部門注意不要上了美國的當。

有一句話說得好,科技雖然無國界,但是科學家是有國籍的,當技術被誰使用的時候,那是具有很深的民族烙印的,所以最終我們還是要靠自己,才能真正不被他人所限,走自己的路讓他人無路可走,才是未來半導體發展的希望。同時也希望那些在國外留學並為國外服務的中國晶片高端人才,能夠肩負起咱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使命,早日回國發展,為中國,為14億中國人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連歐洲都看穿了美國的心思,咱們又怎麼能受制於他人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