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一年兩部神劇,一個豆瓣9.5,一個豆瓣9.2,這個實力?服

影評時光機 發佈 2020-02-27T03:16:52+00:00

簡單來說與《父母愛情》持平,比《我的團長我的團》略高;2019年下半年11月,台灣出品的另一部劇集《想見你》正式上映,隔年的2月完結更新,走到今日37萬人打分,分數穩定在9.2。

2019年上半年3月,台灣出品的《我們與惡的距離》正式上映,如今22萬人打分,分數穩定在9.5,這個分數是個什麼概念?

簡單來說與《父母愛情》持平,比《我的團長我的團》略高;

2019年下半年11月,台灣出品的另一部劇集《想見你》正式上映,隔年的2月完結更新,走到今日37萬人打分,分數穩定在9.2。

這個分數與《闖關東》持平,比《康熙王朝》略高。

另外這兩部作品還有一個共同的特點:「豆瓣」評分皆是從下到上的逆向增長,這與開局蹦出高分,一路直下的區別,各位自行腦補。

當這兩部作品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完美的頭尾王炸,小小台灣一年兩神劇,這一切值得內部省份的同胞好好借鑑、好好學習,究竟如何才能快速、精準的產出精品劇作?

01:《想見你》

沒人看、不想看,應當是《想見你》來到內地後呈現的第一視覺,彼時的媒體也常用「燃爆台灣的《想見你》為何在內地遇冷?」這些類似的標題在述說著這一切。

但其實這種冷不僅體現在《想見你》,更在整個台劇大環境和之前的一切「言情劇」(當然《想見你》不是標準的言情劇,這個原因後面再說)。

台灣「言情劇」給這一代人的感覺依舊是屬於瓊瑤劇式的舊有風格,無論是新舊世紀相交的《情深深雨濛濛》,還是新世紀初期的《流星花園》、《惡作劇之吻》基本都延續了這一切,如果說早期的《情深深雨濛濛》算是家庭倫理劇的開創之作,《流星花園》算是校園愛情劇的開創之作,那其後的台灣言情劇便再也沒有創新,它們基本保留了:「甜膩的笑」,「嗲嗲的音」、「陽光的貌」,「繞不過的國考和聯考」……

當20年的時間走過,台灣言情劇套路化的模板用多了以後,觀眾自然便會疲倦,而就在此時近些年內地古裝言情劇的突然崛起,又成功的捲走了一票少女的心,此時《想見你》來內地又能占到多大便宜?

但《想見你》是言情劇麼?

《想見你》中國內地版的正式海報相較於台灣的正式海報有一個較為有趣的改變,台灣選擇的海報人物是一男二女,內地選擇的是一女二男,對比如下:(左邊台灣、右邊內地)

乍一看,似乎沒有區別,同時內地版海報本就是台灣版預告的同一模板,只是旋轉了90度而已。

這種不同區域選擇不同模板的做法,看似無心,其實大有文章,暗藏玄機。

台灣版兩位女主分別是穿越前後的黃雨萱與陳韻如,而男性則是男一李子維,兩女一男是為了三角戀麼?看起來像是。

但台灣在《想見你》上映之前早就已經做足了宣傳,人人都知道這並不是一部言情劇,海報里的兩位女生也並不在一個時間維度下有所糾纏,選擇看似「三角戀」的畫面作為海報,自然也就不會給人誤解。

我們再說內地版海報,兩男一女,是為了戀愛麼?

答案依舊是,選海報的人一定認為狗血的愛情劇以及雙男主才是如今內地觀眾的最愛,所以他們就這樣粗暴的來了。

但前面說了台灣現代言情劇在內地古裝言情劇的衝擊下,早就不靈光,再加上許光漢、施柏宇這些人哪能蓋得住內地正火的肖戰、王一博。

於是便有了前面說的那場開局不靈光。

但《想見你》終究還是在朋友圈的相互介紹下,慢慢的火了起來,尤其在熬過了前五集之後,會立馬進入到欲罷不能的狀態,原因?

極致懸疑+不膩言情,便是制勝法寶。

《想見你》首先是一部「懸疑片」,然後才是一部「言情片」,但實際上懸疑又只是為了完成主角言情鋪設的一種手段,簡單來說便是用懸疑把言情做的更好看。

隨著劇集的慢慢鋪設和展開以後,觀看的觀眾也漸漸分為兩類,一類是懸疑派,糾結和研究劇中的「莫比烏斯環」的穿越細節,用盡力氣的要去分清誰是誰,誰又不是誰;還有一類是言情派,許光漢成了新老公,施柏宇成了新老公,至於其他的不重要……

總之各有所需的人,找到了各有所需的點。

過往懸疑+言情這種架構衍生的影視作品很多,而《想見你》可以逆襲成為神劇的原因不在於「莫比烏斯環」的創新,而是在與他們的精緻,能夠把劇作、攝影皆做到了能夠做到的最高水準,《想見你》的劇本可能便是過往一年裡最好的劇集劇本。

02:《我們與惡的距離》

相較於《想見你》無論是海報還是劇集名字都透露的濃濃言情感,《我們與惡的距離》(以下簡稱《與惡距離》)從第一秒鐘就在告訴觀眾:這不是言情劇!

但不是言情劇的《與惡距離》,卻還不如是言情劇的《想見你》架構設定更新穎,所以《與惡距離》能夠得到9.5的超高分數,原因不在題材,而在於演員給力和描寫真實。

我們先說描寫真實,《與惡距離》改編自台灣的一件真實案件,與現實中相比電視劇里有虛構人物的增加,但總體保持了原有案件的因果關係和社會反映。

這樣的題材和處理方式,熟悉麼?

近些年內地作品中同樣有不少這種類型的影視劇出現,或取材於現實案件,或虛構一個與現實案件相似的新案件,然後通過講解案發過程和人物事後的生活以及社會各方的反應和討論來充實整部作品的內容和架構。

那我們不禁要問,同一題材,為何質量差距甚大?

為了過審?演員、導演沒有耐心,只為凸出偶像人設就行?或是這些,又或不止這些。

《與惡距離》的主出品公司為台灣公視HD台,在百科中關於公視HD的介紹有這麼一句話:台灣唯一的非商業無線電視台,不受任何政府、政黨及利益團體控制,是台灣唯一真正以民為尊的電視台……

這裡有多大的水分暫且不管,但至少說明HD有權播出任何他們認為適合百姓觀看的作品,而無需考慮到政黨形象、某些集團的利益等諸多電視之外的因素。

這一點,是內地出品公司註定無法做到的,也是影視作品裹足不前的最大壁壘(這一切有利有弊,也並不是一言兩語就能斷得了對錯的東西)。

但對於《與惡距離》來說,同樣的案件題材,《與惡距離》便可以剖析的更深,同時活躍在案件線條上的律師、法院、警察等諸多政府機構,也可以毫無禁忌的被揭露,裡面躲藏的的腐朽和邪惡便會成了觀眾眼裡的風景。

我們再說演員。

在《與惡距離》橫掃第54屆金鐘獎時,作為整部《與惡距離》絕對主角的賈靜雯拿下視後,本應是沒有任何懸念的事情,但腦海里依舊記得那一天賈靜雯在聽到自己奪得視後時不相信,繼而喜極而泣的那種驚喜和感動。

或許是闊別紅人圈太久,又或者當年正值芳齡的趙敏如今早已四十出頭……總之這些年賈靜雯在熒幕之上,並無太多出彩之處,也沒有太多可以表現的機會,而這一次《與惡距離》算是她這麼多年的努力後得到的最大回報。

如果說賈靜雯是用了心、憋了勁,狠狠地發泄了一把,那劇中的其他演員本就是公視HD找來的金字班底。

據說溫昇豪(劇中賈靜雯的丈夫)為了演好失去孩子的那種憔悴和悲傷,他刻意的再減重了四斤,同時劇組準備的西裝、外套皆是大了一號的那種,以此來形成多年悲痛,身形消瘦的感覺……

林哲熹(劇中的那位思覺失調症的患者,思覺失調症就是精神分裂症)為了演好精神分裂的感覺,專門去了康復院學習、觀察……

用心、用心……天下之事,無用心不可得。

2019年已過,台灣貢獻的這兩部神劇,已經豎立在了這裡,不遠不近,而未來屬於內地省份的高產神劇在何方?無比期待,山影加油!

(文/大娃)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