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風雲人物,妻子臨終要求他不續娶,於是一生不續娶不納妾

靈楓歷史閣 發佈 2020-02-26T12:32:13+00:00

自古以來,母憑子貴,尤其對於地位較低的女子來說,孩子更是她的希望與未來。但是,有的母親等來了揚眉吐氣,有的母親卻只能隱忍一生。

自古以來,母憑子貴,尤其對於地位較低的女子來說,孩子更是她的希望與未來。

但是,有的母親等來了揚眉吐氣,有的母親卻只能隱忍一生。

民國風雲人物譚延闓,立志改變母親的境遇。在母親下葬那天,他躺在了棺材之上,圓了母親一生的心愿……

一、為母親,立志考狀元

譚延闓的父親譚鍾麟是清朝進士,曾多次任各省總督,在官場上是如魚得水之人。而他的母親李氏,不過是一位外來丫鬟,與譚鍾麟相識更是一番偶然。

當時,譚鍾麟的好友前來借住,李氏便是這位好友的丫鬟。好友離開前一天,李氏失手打碎了一個貴重花瓶,擔心受到責罵,便慌忙進入一間房,躲到了床底。

在那個年代,丫鬟的性命全憑主人高興,如今打碎花瓶,等待李氏的或是一番毒打,或是性命不保。想到此處,等到好友要離開時,李氏都不曾出現。

無奈之下,好友離去,臨行之前告訴譚鍾麟:「若尋到這個丫鬟,便留在譚府伺候你吧!」

等到好友走後,譚鍾麟在床底發現了李氏。不久之後,李氏便從譚府丫鬟成了譚鍾麟的小妾。

可在那個封建的年代,小妾本就毫無地位,何況她的出身還是個丫鬟。儘管身份有所變化,但在衣食住行上,她也並未比府中下人好多少。有時候,就連譚府的下人,都能欺負她。

好在沒過幾年,譚延闓出生,李氏在譚府的日子也好過許多,畢竟生的是個男丁。

自譚延闓記事時起,他便知道,母親在家中沒有地位。吃飯的時候,母親只能和下人在偏房吃,父親和正妻在正房吃。

在那些受欺負的日子裡,譚延闓始終陪著母親,他下定決心,考取功名,讓母親揚眉吐氣。

二、進士及第,揚眉吐氣

正是孩子玩鬧的年紀,陪伴一般人成長的,可能是玩樂、是無憂的享受,但陪伴譚延闓的,卻是讀書、寫作、練字。

在別人享受父母之愛時,譚延闓要求自己,每天必須練字讀書,三天要出一篇文章了。這種刻苦,放在如今,清華北大不是夢。而在那個年代,要想脫穎而出、一鳴驚人,唯有靠科舉。

最終,功夫不負有心人,在24歲那年,譚延闓考中進士。其實,按照譚延闓的水平,本該是個狀元之才,但卻因為慈禧而生生斷送。

當時,戊戌六君子的事情剛出不久,慈禧對譚嗣同心有餘悸,連帶著也不喜歡「譚」姓之人。在出榜之前,她一手操控,使得譚延闓成了進士,劉春霖成了那一年的狀元。

不是狀元,雖有些遺憾,但譚延闓的初衷達到了。此後,在譚家,母親雖依然是小妾,卻不用與下人一起吃飯,可以坐到正房裡,與父親一起用餐。

而譚延闓的人生,也因為進士身份開始改變。身在亂世,譚延闓的眼光並不限於清朝,他加入同盟會,也當過幾次督軍,成為革命一派炙手可熱的人物。

且不說他手上有軍隊多少,光靠「譚延闓」三個字,在當時便已極有影響力。

可即便如此,對於某些家族裡的封建陋習,他依舊無力改變。

三、此生不納妾、不再娶

1916年,母親去世,譚延闓冒著被趕下台的危險,回家奔喪。於他而言,功名權力在重要,亦敵不過他的母親。

可是,到了母親的出殯之日,他卻被告知,因為母親是妾室,不許從正門走,只能走偏門。

儘管死者為大,譚家那些長老族人依舊不讓分毫。

面對這樣的固守封建的族人,譚延闓十分無奈,他不能動用武力,更不願委屈了母親。權衡之下,譚延闓被迫做出了一個驚人舉動。

他徑直爬上棺材,躺在上面,大喊一聲:「我譚延闓已死,抬我出殯。

就這樣,李氏的棺木緩緩從譚家正門抬出。最後這一遭,譚延闓給了母親最好的尊嚴。

受母親影響,譚延闓在自己的婚姻中,堅持一夫一妻,絕不納妾。

然而,老天卻不太眷顧這個好男人。他還在壯年,妻子方榕卿就早早撇下他去世了,只留下一子三女。

方榕卿臨終之前,囑咐譚延闓:望你不再娶,照顧好孩子!

放在如今,亡妻此種要求都屬過分,何況那個男尊女卑異常明顯的時代。可偏偏譚延闓,終其一生,未再娶。

即便後來有人撮合他與宋美齡,譚延闓也以亡妻遺願拒絕了。他所樂意的,是撮合蔣宋,看著朋友幸福。而自己,只要時不時給妻子寫封情書便好。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