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球史上最出色的五支世界盃冠軍球隊

談球說愛 發佈 2020-03-27T17:14:57+00:00

自1930年首屆世界盃舉辦以來,除開因為戰爭導致停辦的1942年&1946年,足壇歷史上一共產生了21支世界盃冠軍隊伍。

世界盃,足球賽事的最高殿堂,同時也是地球上知名度與影響力最大的體育賽事。

自1930年首屆世界盃舉辦以來,除開因為戰爭導致停辦的1942年&1946年,足壇歷史上一共產生了21支世界盃冠軍隊伍。歷史由勝利者書寫,每一屆賽事中最強的球隊必定是最後捧起金杯的王者,這群人也代表了一個時期的最高國家隊足球水平。

時代是進步的,足球的技戰術也仍在不斷革新。只是這不代表球迷印象流中的隊伍強弱比較感覺就不會存在。縱使是跨越了時空,總有某些年份世界盃的冠軍隊較容易給人一種只是捧杯的時機到了的感覺,某些年份的球隊則是讓球迷不禁產生了王中之王的驚嘆。

如果要在21支冠軍球隊中再選出TOP5級別的強者,又該怎麼選擇呢?

關公戰秦瓊,永遠難以得出統一的標準答案。在本文之中,筆者將綜合當屆決賽圈上的表現力、陣容的星度與深度、時代足球環境環境等三大要素,嘗試選出最具統治力的五支冠軍。當然,如有遺珠之選或商榷之選,亦歡迎諸位看客在評論區分享看法。

五、西班牙 (2010年)

戰績:6勝1負,入8球失2球,凈勝6球。

陣容:卡西利亞斯、雷納、巴爾德斯、阿爾比奧爾、拉莫斯、阿韋洛亞、卡普德維拉、皮克、普約爾、馬切納、阿隆索、法布雷加斯、布斯克茨、哈維、伊涅斯塔、大衛-席爾瓦、馬塔、比利亞、托雷斯、洛倫特、佩德羅、赫蘇斯-納瓦斯。

大賽經驗豐富、球員年齡結構合理、沒有任何一個位置存在人才短口、主力球員全為五大聯賽豪門球隊的要角,2010年的西班牙隊等同於完美國家隊的代名詞。

紙面實力領先同時代的對手之外,這一支西班牙國家隊更是站上了時代頂端的潮流引領者。以巴薩夢三的球員為戰術核心、立Tiki Taka戰術為基底、走蕭規曹隨的道路,博斯克帶領鬥牛士站上了世界之巔。無論是兩年前的歐洲杯、較早之前的世界盃預選賽階段,西班牙黃金一代的表現就已經無可挑剔。

天時人和皆有的西班牙隊順帶還享受了地利。要知道,南非的世杯場館大部分都處在海拔1000米以上的高原地帶,球員跑動起來需要消耗更多的體力。這一片土地正是西班牙人追求控制、製造倒腳、不斷形成傳球三角的最佳場所。於是乎,我們見證了世界盃歷史上攻擊力看似平平實際上掌控力極強的王者誕生。大賽結束後,卡西利亞斯、普約爾、拉莫斯、伊涅斯塔、哈維、比利亞六人攜手入選最佳陣容。西班牙人占據了半壁江山,足見這一支球隊的強大。


四、阿根廷(1986年)

戰績:5勝1平1負,入15球失4球,凈勝11球。

陣容:巴蒂斯塔、博奇尼、博爾吉、布朗、布魯查加、克勞森、庫休福、馬拉多納、恩里克、加雷、朱斯蒂、奧拉爾蒂科切亞、帕斯古力、蓬皮多、魯傑里、塔皮亞、特洛比亞尼、巴爾達諾。

開打之前,潘帕斯雄鷹並沒有被世人視作是爭冠的T1集團。法國、西德、巴西三隊才是奪冠大熱。回顧這一屆賽事的最佳陣容,潘帕斯雄鷹也僅有一人入選。翻看這一批阿根廷國腳的名單,估計中新生代的球迷對至少過半的名字相當陌生。說一句難聽點的話,除開馬拉多納,常規首發11人里的其餘10為球員在評選阿根廷的隊史最佳陣容的榜單,他們中的任何一人,連隊史最佳第二陣容都進不去。

縱使如此,筆者還是會毫不猶豫地把這一支整體星味平平的冠軍隊放到榜單之中。理由很簡單,這一支球隊擁有巔峰馬拉多納。為了限制這一位前場自由人的表現,各支球隊不惜犧牲了整體隊形的平衡性,以兩人起步外加球員協助包抄的態勢嚴防馬拉多納,作用微乎其微。恕筆者筆力有限,馬拉多納1v3、1v4那一種足壇史詩級別的個人英雄主義表現,實在難以用文字躍然紙上,還請觀看錄像感受。整個決賽圈打完,馬拉多納拿到了5進球5助攻的數據,獨自製造了全隊2/3的火力。若非射手群把握機會的能力太差,這一屆阿根廷的凈勝球還能再上一個層次。

誠然,在如今追求全員都能控球在腳進行傳導的綠茵新世代,圍繞孤膽突擊手做體系的玩法早已經走不通了。除非,你的球隊擁有1986年版本的馬拉多納。

三、西德 (1990年)

戰績:6勝1平0負,入15失5球,凈勝10球。

陣容:伊爾格納、布雷默、科勒爾、奧根塔勒、布赫瓦爾德、利特巴爾斯基、哈斯勒、沃勒爾、馬特烏斯、貝特霍爾德、斯特凡-羅伊特、雷蒙德-奧曼、卡爾-海因茨-里德爾、安德雷斯-穆勒、保羅-斯泰內爾、奧拉夫-托恩、漢斯-普夫盧格勒、貢特-赫爾曼、安德烈斯-科普克。

常言道,風水輪流轉,冤家常路窄。1986年世界盃決賽中,馬拉多納率領阿根廷隊強勢地擊敗了西德,最終站上世界之巔。花無百日紅,哪怕是球王,歲月也會在你的身體上留下一些痕跡。四年之後,阿根廷隊仍不失為一支強隊。不過嘛,他們正在改朝換代的交替之中。馬納多納老又了四歲,身邊原來的老臉孔也僅剩三人,以風之子卡尼吉亞為首的新力量登場亮相。

反觀老對手,在貝肯鮑爾的帶領下,自籌備參賽開始,新一屆的德國戰車就呈現出勢不可擋之勢。眾所周知,三架馬車的組合是這一支球隊的主要構架。

此外在馬特烏斯、克林斯曼、布雷默三大巨星身旁,還有科勒爾、利特巴爾斯基、貝特霍爾德等大批實力球星保駕護航。每一位球員就像精密機器中配合運轉的組件,使得這一屆的西德隊予以觀眾美妙整體足球的強烈觀感。

二、巴西 (2002年)

戰績:7勝0平0負,入18球失4球,凈勝14球。

陣容:馬科斯、卡福、盧西奧、儒尼奧爾、埃德米爾森、卡洛斯、里卡迪尼奧、吉爾伯托-席爾瓦、羅納爾多、里瓦爾多、羅納爾迪尼奧、迪達、貝萊蒂、波爾加、克萊伯森、德尼爾森、萬佩塔、儒尼尼奧、艾迪爾森、路易桑、塞尼、卡卡。

按世界盃比賽牌面論,02巴西並非足壇上逆天級別的強隊,除了3R+雙卡外,其他位置的人員配置一般般。只是,見證過那一屆日韓世界盃的球迷絕對難以忘懷這一支夢幻巴西隊的無堅不摧。

時間回到2002年的世界盃前,時任巴西主帥斯科拉里堅持不把羅馬里奧帶到日韓。與此同時,這位老頭子一意孤行,在預選賽階段就冒險變陣3-5-2。當時在巴西國內掀起了一片爭議,巴西隊傳統上一直是以4-4-2體系為尊。當時巴西的後防天團真不算鞏固,差點就給三中衛陣式直接送跪在了南美預選賽。

所幸,開賽之後,桑巴軍團徹底完成了完成了體系磨合,進攻的表現驚艷了綠茵世界。3R組合中的任何一人都有恐怖的有球能力,球迷看到了他們三人願意彼此配合、與有榮焉的共生表現。雙後腰、三後衛順利地防守中做好本職工作。這屆賽事中,他們根本沒有進攻意願,最大的任務就是在反擊中把球給到3R任何一人手上。只要這樣,巴西隊就能策動起一波又一波的進攻,輕鬆完成少打多的任務。巴西隊18入球里,3R合計進了15球。在世界最高的足球競技舞台上,三位不世出的天縱之才硬是玩出了如同周末組隊去公園踢野球一般斬瓜切菜般的寫意效果。

一、巴西 (1970年)

戰績:6勝0平0負,入19球失7球,凈勝11球。

陣容:菲利克斯、赫庫萊斯-布里托、威爾遜-皮亞扎、卡洛斯-阿爾貝托、科洛多亞多-桑塔納、雅伊爾津霍-文圖拉、 熱爾松-努內斯、愛德華多-托斯塔奧、貝利、羅伯托-里維利諾、 埃維拉爾多-馬克斯、馬爾科-安東尼奧、斯丁根-阿多、羅伯托-米蘭達、何塞-巴爾多奇、何塞-方塔納、若埃爾-馬丁斯、保羅-塞薩爾-利馬、喬納斯-埃杜、若澤-桑托斯、何塞-澤馬里亞、埃默森-萊奧。

1970年世界盃,被廣泛公認為歷史上極其經典的一屆世界盃。首先,那屆世界盃是有史以來第一次向全球彩色電視轉播的世界盃。其次,這是世界盃歷史上第一次全部由往屆冠軍組成四強。(烏拉圭、義大利、聯邦德國、巴西),另外一次則出現在1990年世界盃(聯邦德國、阿根廷、英格蘭、義大利)。

最後一點,時至今日,這一支巴西隊仍被無數球迷奉為世界盃史上最偉大的陣容。在這一屆世界盃上,球王比利第三次率隊捧起雷米特杯,讓巴西人擁有了永久保留雷米特杯的榮譽資格。除了球王貝利之外,這一屆的巴西隊還擁有阿爾貝托、雅伊爾津霍、羅伯托·里維利諾、熱爾松、托斯唐、塞薩爾等多位天王巨星。在功利的防守主義欲要大行其道之時,巴西人用復古的陣型,依靠著華麗的攻勢足球和個人能力錘爆了所有對手。

1970年的巴西隊,不僅僅是第一支在單屆世界盃上全勝的球隊那麼簡單。更為重要的事情,在做到這一壯舉的同時,電視熒幕里的這群黃衫藍褲人展現了自由奔放的進攻足球、浪漫主義的迷人氣息、無與倫比的優雅風範。自目睹過1970年的巴西隊之後,來自全世界的觀眾產生了一萬種為足球傾心的理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