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蘋果解釋了什麼叫「嚇人」

虎嗅app 發佈 2021-10-19T07:23:30+00:00

在 CPU 方面,對比之前配備了 8 核 i9 Intel Core i9 處理器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M1 Pro 和 M1 Max 在運行 Xcode 時項目構建速度提升了 2.1 倍。

前兩天,Intel CEO 接受美國媒體 Axios 採訪,他說:

蘋果認為,他們自己可以製造出比我們更好的晶片。而且,你知道,他們做得很好。所以我要做的就是做一個比他們自己做的更好的晶片。我希望隨著時間的推移,能贏回他們的這塊業務,以及其他許多業務。

但昨晚蘋果的第二場秋季新品發布會,用兩款性能極強的晶片,讓 Intel CEO 那句「贏回蘋果業務」,顯得格外無力。

蘋果的新晶片有多強?

去年 11 月,蘋果在發布會上直接發布 M1 晶片,5 納米製程,160 億個電晶體,是當時蘋果最強的自研晶片。

在將近 1 年的時間裡,配備了 M1 晶片的 Mac 獲得無數好評,在性能極強的前提下還極好得保持了低功耗,給 Mac 設備換來了相當強的續航。後來發布的新款 iMac,也得益於 M1 晶片非常小的體積,在硬體設計上實現了極為輕薄的機身外觀。

而昨晚的發布會,蘋果發布的 M1 Pro 和 M1 Max,雖然同樣是 5 納米製程,但 M1 Pro 的電晶體數量直接翻倍到 337 億個,M1 Max 電晶體數量 570 億個。

與 Intel 被人調侃的每年更新晶片「擠牙膏」不同,蘋果兩款新晶片雖然依然掛著 M1 的名號,但性能提升極多。

CPU 方面,M1 Pro 採用了 10 核處理器,其中包含 8 顆高性能核心和 2 顆高效率核心,按照蘋果的說法,M1 Pro 的運行速度比 M1 提升最高可達 70%,而 M1 Max 同樣也擁有與 M1 Pro 一樣的 CPU 核心。

兩者最大的區別在 GPU 能力上,M1 Pro 的 GPU 最高配置為 16 核,速度是 M1 的 3 倍以上,M1 Max 的 GPU 數量直接翻倍,最高 32 核,速度是 M1 的 4 倍。

另外,M1 Pro 最高可配置 32GB 的高速統一內存和 200GB/s 的內存帶寬。M1 Max 最高可以選配 64G 內存,內存帶寬達到 400GB/s。

光用自家晶片對比還顯得不太直觀,所以在蘋果官網的場景展示中,蘋果拉上了之前配備 Intel 晶片的自家產品進行對比。

在 CPU 方面,對比之前配備了 8 核 i9 Intel Core i9 處理器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M1 Pro 和 M1 Max 在運行 Xcode 時項目構建速度提升了 2.1 倍。

在 GPU 方面,最直觀的視頻渲染速度,與配備 Radeon Pro 5600M 圖形處理器 (8GB HBM2) 的 16 英寸 MacBook Pro (此前蘋果 MacBook Pro 中的最高配置)相比,渲染 8K 視頻,M1 Max 提升 2.9 倍,M1 Pro 提升 1.7 倍。這兩款晶片在與之前 13 寸使用 Intel 集成 GPU 的 MacBook Pro 對比 4K 視頻渲染速度時,速度提升了 13.4 倍和 9.2 倍。

蘋果的訂單,Intel 確實很難贏回來了。

另一方面,因為對功耗的更靈活把控和 ARM 架構的先天優勢,M1 Pro 和 M1 Max 在性能極強的同時,還能比較好的控制功耗,保持設備的電池續航時間。

在 2013 年到 2019 年的 6 年時間裡,使用 Intel 晶片的 MacBook Pro,單核性能只增加了 25.4%,多核性能增加了 122%,但這還是直到 2018 年在 Intel 更新了 Coffee Lake 晶片後,多核性能才開始大幅提升。

同樣是這段時間,iPhone 使用的蘋果自家 A 系列新品啊,單核性能增加了整整 5 倍,直逼 Intel 晶片,多核性能增加了 6 倍。

而 M1 Pro 和 M1 Max 晶片,僅僅是在 M1 晶片發布一年後,就再次將性能的提升「以 N 倍計算」,可以這麼說,在將電腦換自研晶片這件事情上,蘋果誠意驚人,且效率絕對領先於整個行業。

晶片性能極強,但 MacBook Pro 設計退步了?

在去年發布 M1 晶片的同時,蘋果發布了全新的 MacBook Air,全新的 13 寸 MacBook Pro,全新的 Mac Mini,只換晶片,沒換設計。隨後新款 iMac 更新,得益於 M1 晶片相當小的尺寸,新 iMac 在厚度上做得極為激進。

在發布 M1 Pro 和 M1 Max 兩款晶片後,在之前傳聞中多次出現的 14 寸和 16 寸 MacBook Pro 終於發布,換了外觀設計,大幅提升了產品力。

最大的區別有這麼幾點:

首先是多個「老設計」的回歸,在新款的 14/16 寸 MacBook Pro 上,蘋果拿回了 HDMI 接口、 MagSafe 磁力充電口 和 SD 卡插槽、並且在鍵盤上取消了 Touch bar 設計,採用較為原始的全尺寸功能鍵盤。

看上去像是設計層面的退步,但實際上,這樣的更新更加符合 Pro 用戶的真實需求。

蘋果推行了多年的 USB- C 接口,換來的結果是,對於 Pro 用戶,雖然在蘋果自家生態產品下非常方便,但外接別的第三方配件總需要進行轉接,MacBook Pro 上 HDMI 接口和 SD 卡插槽的回歸就非常實用。三個 Thunderbolt 4 協議的 USB- C接口也比之前更多,可以外接更多屏幕或配件。

在屏幕方面,新款 MacBook Pro 的屏幕用上了 miniLED 支持 Liquid Retina XDR,峰值亮度為 1600 尼特,對比度為 1000000:1,同時還用上了 ProMotion 自適應刷新率技術,最高可達 120Hz。

其實在之前的同類型產品中,MacBook Pro 的顯示屏素質已經足夠領先,新款 MacBook Pro 的屏幕,更是把顯示素質直接拉滿,唯獨有點兒遺憾的是,為了保證提升到 1080p 解析度的前置攝像頭,新款 MacBook Pro 的屏幕變成了劉海屏。

因為 MacBook Pro 的屏幕尺寸夠大,所以小尺寸的劉海並不會遮擋屏幕內容,甚至會讓屏幕的屏占比看起來更大。但在視覺觀感上,確實稍微有點兒讓人彆扭,得適應一下。

除了更多的接口,更強的屏幕素質,和 M1 Pro 以及 M1 Max 晶片帶來的極強性能。新款 14/16 寸 MacBook Pro 在續航上也得到了提升,以視頻播放作為衡量標尺,14 英寸的 MacBook Pro 可以播放長達 17 小時的視頻,16 英寸的 MacBook Pro 則長達 21 小時,比上一代多 10 小時——這是 Mac 筆記本電腦迄今為止最長的電池續航時間。

電池也支持快充了,30 分鐘可以充 50%。

可以這麼說,新款的 14/16 寸 MacBook Pro,因為 M1 Pro 和 M1 Max 晶片,獲得了在同類型產品中,絕對強勢且領先的產品力。

蘋果的革命,才剛一年

2018 年的 WWDC,蘋果宣布了一個叫Marzipan 的項目,隨後繼續解釋,Mac是為自己的硬體開發的,比如鍵盤和觸控板,顯示和存儲靈活性以及強大的性能。但只要用 Intel 的 X86 處理器一天,本質上,蘋果電腦就很難和其他的 PC 拉開差異。所以蘋果選擇了自研晶片,從 Intel 晶片,轉移到自研的 ARM 架構晶片上。

簡單來說,用了 ARM 自研晶片,蘋果就可以根據自己都有硬體想法來規劃自家晶片的性能分配,達到高性能+低功耗的獨特效果。

而更重要的是,當 Mac 使用了 ARM 架構,目前所有的 iOS 和 iPadOS 上的 app 都可以直接兼容到 Mac 上,而無需獨立開發,這毫無疑問拓寬了 Mac 的使用場景以及架構優勢。

如果你對過去 10 年的數碼設備足夠了解,肯定會說這樣的嘗試微軟已經在 window RT 上做過了,失敗放棄了,驍龍處理器的便攜輕薄電腦也賣得不好。但注意,失敗的原因就在於 PC 系統上沒有移動生態,沒有開發者為 ARM 的 windows 來開發 app,而基於 ARM 的 iPhone 和 iPad,已經發展處一個每年能牽動 5000 多億美元的 App Store 生態,Mac 作為桌面端系統,去兼容像 iPhone 以及 iPad 這樣的行動裝置 app,是非常容易的。

而如果你歲數再大點兒,了解一些關於 iPhone 初期的故事,就會知道:

在 iPhone 和 iPad 初推出之時,一直有傳言指蘋果將採用英特爾的 x86 晶片作為處理器,而英特爾的 Moorestown 亦據說是衝著當 iPhone 的處理來來設計的。然而,賈伯斯打算為第一代 iPad 配上英特爾的晶片之際,當時還是蘋果員工、被視為 iPod 之父的 Tony Fadell,指 ARM 遠比 x86 更簡單、更省電,並很激動的以辭職作威脅,阻止賈伯斯採用 x86。

最終,英特爾與 iOS 擦身而過,然後給他們留下一個世代的遺憾。而蘋果選擇在 iPhone 上使用 ARM 架構,則是後來十多年讓整個智慧型手機界跟著自己屁股後面跑的勝利根本。

去年開始,蘋果正式公布自研處理器計劃。

蘋果想在 Mac 上複製當年 iPhone 一樣的革命,藉助目前整個蘋果生態的優勢,讓蘋果真正建立起從硬體到軟體的壁壘。

當時,蘋果給出的預測,是實現整個轉變時間,需要兩年時間。

僅僅一年,蘋果用 M1,M1 Pro 和 M1 Max 三款領先於傳統領導者的晶片,用多個「N 倍性能」,再次震撼了整個消費級電子市場。

很顯然,蘋果想要的,不單單是從 Intel 手中拿回來自家電腦產品線的主動權,而是掌控整個電腦行業發展趨勢,甚至是整個世界的計算設備的未來發展趨勢。

1976年4月1日,兩個年輕的Steve也就是Steve Jobs和Steve Wozniak在一間車庫裡創辦了蘋果公司。公司發展幾年之後,Mac團隊越來越龐大,賈伯斯想要的,是雖然他們越來越像正規的海軍,但團隊還是要保持最初的叛逆精神。1983 年 8 月,Mac 團隊搬到了一個更大的辦公場所。由於那個地方沒有什麼特色,Mac 團隊想要留下自己的印記。從 Lisa 團隊過來的 Steve Capps 有了一個靈感:如果 Mac 團隊是一群海盜的話,那麼,建築上應該懸掛一面海盜旗,象徵蘋果的 Think Different。

很難想像,再給蘋果一年時間,他們在晶片上,在硬體產品的性能能力上,能強到什麼地步。

正在改變與想要改變世界的人,都在 虎嗅APP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