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多變到災害頻發,看「小冰期」氣候對中世紀英格蘭的社會影響

清風薄帷 發佈 2020-02-09T00:45:30+00:00

14世紀早期英格蘭整個經濟和社會是混亂的,幾乎所有地區都發生穀物歉收、價格上漲、社會混亂等現象,整個社會一片蕭條的景象,無疑這一社會現狀與當時異常的氣候是有關聯的。

氣候是當今世界關注的問題,氣候的變化對人們的生產生活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古代生產力低下,人們的生產生活無不打上氣候的烙印。風調雨順人們就會有剩餘穀物進行明年的耕種,歉收就會導致大規模的饑荒,食品價格上漲,人們生活質量下降,出現屍骨遍野的景象。14世紀早期英格蘭整個經濟和社會是混亂的,幾乎所有地區都發生穀物歉收、價格上漲、社會混亂等現象,整個社會一片蕭條的景象,無疑這一社會現狀與當時異常的氣候是有關聯的。

一、「小冰期」氣候異常的表現

1、「小冰期」的由來

「小冰期」是指一段在中世紀溫暖期之後開始的寒冷時段。這個名字由弗朗索瓦·埃米爾·馬泰於1939 年所創立。大約從13世紀末 14世紀初開始,全球氣候進入寒冷期,許多地區的冰川都發生明顯擴張和前進,這是「小冰期」名詞最直接由來的依據。

最初由斯堪的納維亞的學者把定居點的遺棄和可耕地的放棄聯繫在一起,提供了更加令人信服的方法和理論證據,證明從1300年開始,北歐氣候開始惡化。後經過半個多世紀的爭論,「小冰期」這個概念已為廣大的地理學家、地質學家、歷史學家和氣候學家所接受,並廣泛地用於描述中世紀暖期之後到20世紀暖期之間的大約持續6個世紀的寒冷時期。

2、「小冰期」氣候異常的表現

「小冰期」低溫的氣候特點是相當明顯的,尤其是在高緯度和高海拔地區,氣候敏感的生態脆弱帶所表現出的環境效應十分突出,影響植物生長和農業生產,給社會經濟的發展帶來嚴重的後果。從13世紀末開始,全球氣候逐漸變壞,歐洲自然災害頻發。在1314 年秋季英格蘭開始了不同尋常的降水,拉開了14世紀持續數年的寒冷降溫天氣。

14世紀開始不久,歐洲氣候劇烈惡化:春寒襲人,夏季淫雨,冬季寒冷潮濕。海冰和風暴使挪威、冰島和格陵蘭之間的通航十分困難,割斷了與冰島的聯繫;一些資料也表明波羅的海在1303年、1306年、1307年凍結,無法航行,冰島糧食不能收割;北方漁業曾經十分繁榮,然而這一時期北方冬季變得更加寒冷,魚群從而改變遷移的路徑,漁民和農民的生活變得艱難。

歐洲氣候逐漸變壞,海冰覆蓋面積增加,處於北大西洋的整個歐洲經歷了頻繁災害,寒冬和異常濕熱的夏季等極端天氣增多,耕作的範圍不斷收縮,穀物收成變壞,歐洲被「小冰期」異常的氣候所控制,英格蘭難逃這場氣候異常帶來的厄運。

二、小冰期對經濟的影響

1、穀物減產

中世紀的英格蘭還是以農業種植為主的國家,因此可以說氣候對中世紀農業生產起主導作用。在中世紀氣候異常情況下,沒有更好的措施減輕穀物受到的損失,傾盆大雨急劇而下,就會沖走土壤中的肥料,降低土地生產能力,造成地主及農民穀物大量減產。14世紀早期英格蘭的春季就經歷了持續的小雨,氣溫降低,種子不發芽;夏季雨量大,各種穀物缺少陽光直接照射;秋季收穫季節時,降溫時間提前,晝夜溫差大,溫度驟降,這些都造成穀物乾癟不成熟,產量下降。

中世紀晚期英格蘭在氣候異常的影響下,農業危機蔓延開來,穀物收穫量下降,農業發展緩慢或停滯,結束了自13世紀以來英格蘭農業經濟快速發展的趨勢,這一時期畜牧業也遭受到瘟疫的嚴重打擊。

2、牲畜數量下降

莊園帳目中記載了這一時期氣候異常牲畜瘟疫發生的情況,一些牧區的牲畜幾乎全部死亡。牧場潮濕易受洪水侵蝕,牲畜抵抗疾病的能力極其脆弱,雨水和寒冷前所未有地使各種牲畜大量死亡,雖然在這一時期,疾病沒有同時發生在所有地區,但是大量的證據表明,14世紀早期許多分散的莊園區由於羊群瘟疫遭受重大損失,羊羔、幼羊死亡率特別高。

1315年到1317年間洪水泛濫,當時人把這次洪水與聖經記載的大洪水相比擬。農業連年歉收,加之1313年開始在羊群、1319年開始在牛群中間流行瘟疫。氣候異常導致饑荒,造成牛羊瘟疫泛濫,其它沒有受到嚴重影響的牲畜,在這個時期也經歷疾病和飢餓帶來的考驗。瘟疫對牛群的破壞一直延續到1317年以後,牛群遭受了一種新的傳染病,大量牛死亡。

3、手工業影響

14世紀早期氣候異常發生時,對英格蘭的手工業也產生了一定的影響,我們可以從當時英格蘭的出口貿易中有所了解。對於13世紀和14世紀的英格蘭而言,最引以為自豪的就是他們巨大的羊毛出口貿易,他們幾乎壟斷了這項珍貴的原料。

英國羊毛的出口大約在13世紀末達到高峰。14世紀初開始英格蘭的羊毛出口開始顯著下滑,其中一個原因便是綿羊的大量死亡,這給以羊毛出口和毛紡織工業為主的英格蘭以不小的打擊。英格蘭的北部的一個小的城鎮考克莫斯地區,由於這一時期羊群瘟疫的破壞,羊毛生產衰退,羊毛工業陷入危機。

三、氣候異常對人們生活水平的影響

1、生活日用品價格上漲,人們生活水平下降

14世紀早期由於氣候突變英格蘭經歷了一場農業危機,在一定程度上也導致英格蘭社會發生了一系列變化,生活日用品價格上漲,人們生活水平下降,這對於中世紀的人們來說是不小打擊。

異常的氣候狀況導致連續多年穀物歉收,饑荒持續加重,並在一定程度上蔓延。對於中世紀人們來說,穀物產量降低50%勢必會引起價格浮動,對某些大量稀缺卻需求量增加的穀物來說,價格會是正常時期的四倍或更多倍,這給中世紀英格蘭社會帶來不小的震盪。

事實上,依據編年史家記載的不只是穀物,所有食物都出現短缺並且出現價格上漲趨勢。編年史家特偌克洛聲稱馬肉太貴,其他編年史家也提到由於貧窮,人們被迫吃貓、狗和其它「不乾淨的食物」。人們偷吃他們的孩子這種殘忍的傳聞可能被誇大,但這些都證實了這段極端惡劣的氣候影響下,恐怖饑荒狀況深刻印在同時代人們的記憶中。

14世紀早期饑荒年發生時,穀物價格並不是唯一上漲的物品,鹽的生產也出現了短缺,價格上漲的幅度也讓人們記憶猶新,價格上漲了四倍,激增到和小麥同樣高的價格。從14世紀初開始,除了穀物、鹽等物品價格上漲,像畜牧產品奶酪、黃油、油脂、肉類、雞蛋價格也開始變化,這些日用品價格上漲直接影響人們的生活水平。

2、地主和普通大眾生活水平下降

氣候異常對地主生活水平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穀物歉收、牲畜減少、各種物品價格上漲都使地主生活水平下降。根據莊園的記載,編年史家的報告,擁有資源和廉價原料的溫徹斯特主教,以及其他有錢的主教和當時貧窮並且手中有牲畜的屠夫一樣,被迫到大城鎮的市場賣牲畜換取現金,這種情況在偏遠的地方更嚴重。

氣候異常,饑荒、瘟疫席捲整個英格蘭國家時,地主階級生活被打亂,生活、消費水平明顯下降,更何況掙扎在生死邊緣的普通大眾。

14世紀早期,饑荒橫掃英格蘭時,貴族、有錢人以及教士開始降低生活消費的開支,經常停止救濟活動,貧困靠救濟為生的人這時候便到處流浪尋找食物。那些受僱傭的普通大眾面臨失業、無處可去的境地,因為地主階級靠減少他們的僱傭者,減少開支來抵擋大災難的威脅。一些沒有被地主解聘的僕人在1315-1318年工資降低。

對於農民來說,穀物收成的好壞直接決定他們是否能夠生存。14世紀早期,即使穀物在這種潮濕的天氣情況下被保存下來,也很難維持普通家庭的全部消費需求,在這種情況下,對於普通大眾來說是一場艱難的考驗,窮人被迫儘自己最大的可能獲取穀物使自己免於餓死

饑荒年一直持續到14世紀20年代,人們沒有食物吃,到處都是飢餓的人,一個人可能遊蕩三天買不到食物,城鎮也是同樣的情況,人們靠樹葉、樹根來減少飢餓帶來的痛苦或者在小河邊捕魚吃。這一時期教會和富裕地主經濟狀況不容樂觀,解散了大批雇員,這些人成為城鎮里不穩定因素,到處搶奪富裕人的食物。

四、 氣候異常引發社會問題

1、死亡率上升

毫無疑問,14世紀早期英格蘭人們是在寒冷的氣候之下度過的,跟隨氣候異常而來的是饑荒,人們沒有食物,吃一些不乾淨的東西,也導致一些惡性的、大規模腸道類型的流行病,也許傷寒,或其他疾病,死亡率大增加,疫情蔓延到各個地區,影響到社會各個階層。饑荒導致的死亡率升高和流行病帶來死亡是聯繫在一起的,氣候異常使本已虛弱的人們更加無力抵抗流行病,死亡率比13世紀溫暖時期上升。

2、犯罪率增加,社會秩序混亂

氣候異常不僅使英格蘭人口的死亡率上升,同時也使中世紀晚期的英格蘭社會處於動盪之中,犯罪率增加,導致英格蘭社會秩序混亂。氣候帶來的饑荒、瘟疫、死亡使中世紀晚期英格蘭人們處於極度恐懼中,這種恐懼感也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人們走向犯罪。

14世紀早期犯罪行為是與當時經濟形勢聯繫在一起,氣候異常穀物歉收、價格上漲、社會一片蕭條,人們無處獲得自己和家人的食物只能靠偷盜或是搶劫等犯罪的行為獲得食物,這是犯罪率上升的原因之一。

五、總結

對中世紀的人們來說,氣候是重要的,它決定穀物產量、各種物品價格、人們生活水平,更對社會的發展起重要作用。「小冰期」帶來的異常氣候造成穀物歉收,人口減少,造成更多的貧困者、流浪漢和無賴。饑荒使英格蘭損失了百分之十的人口,死亡率上升,犯罪率增加,社會秩序混亂,到處呈現貧困、動亂、蕭條的景象。

參考文獻:

1、王紹武《小冰期氣候的研究》

2、肯尼思·摩根《牛津英國通史》

3、亨利·皮郎《中世紀歐洲經濟社會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