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市場形勢及夏玉米栽培技術

豬病課堂 發佈 2020-05-05T03:46:52+00:00

2夏玉米栽培技術2.1 深耕疏鬆土壤,利於紮根增產自高產栽培來看,當前玉米耕犁層普遍較淺,15 cm的耕作層不利於玉米紮根,形成的根系發展空間不足,嚴重影響根系營養吸收,而造成後期的長成不良。

夏玉米屬高光效作物,見效快、回報高、產量高、效益突出。近些年,在內蒙本地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為擴大玉米種植產量,提升玉米種植效益,實現糧農的增產增收,很有必要進一步認清夏玉米種植行情,並針對性優化種植技術,以實現玉米產業的良性可持續發展。

1 玉米市場形勢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同時,也是養殖飼料和工業加工的原材料。過去一年,國內外玉米市場行情來看,基本上處於平穩見漲的態勢。國際範圍,玉米增產顯著,供需矛盾緩解,需求缺口得到添補,但是庫存乏力的問題依據突出,未來幾年玉米國際市場價格依然見漲。國內市場來看,一方面,工業化進程的發展,對玉米消費的需求持續見長。另一方面,能源飼料的減少,禽畜養殖規模的擴大,玉米的市場需求依然強勁。為此,國內玉米市場的未來幾年,仍然有形成價格高峰的可能,未來的玉米價格在平穩中有上升,有利可圖。由此,我們有必要緊抓是高價優勢、需求旺盛的大好時機,謀利玉米種植生產。另外,玉米高產潛力大,尤其夏玉米這種高光效作物,見效快、回報高、產量高、效益突出,在內蒙本地種植面積持續擴大。為擴大玉米種植產量,提升玉米種植效益,實現糧農的增產增收,很有必要優化夏玉米高產栽培技術。

2 夏玉米栽培技術

2.1 深耕疏鬆土壤,利於紮根增產

自高產栽培來看,當前玉米耕犁層普遍較淺,15 cm的耕作層不利於玉米紮根,形成的根系發展空間不足,嚴重影響根系營養吸收,而造成後期的長成不良。為此,前茬作物收穫後,尤其在秸稈還田後,需要對地塊深耕深松,便於秸稈深土層中發酵融入土壤。而且,從單產效益來看,深耕能保證玉米單產提高10%以上,一次深耕後3年時間內可不用深耕。根據以往經驗,深松深度至少30 cm以上,這樣有利於玉米根系紮根。

2.2 平衡施肥促生長,滿足玉米高產


當前,夏玉米栽培用肥普遍存在兩個不合理的現象。一是,圖省事,一炮轟。二是不施底肥,只追尿素。這兩種用肥,不利於後期養分沉積,造成後期玉米高倒伏率、低抗病性。因為,「一炮轟」,用肥集中在前期,一旦遇到雨季,會造成土層中肥料流失,造成缺肥的問題。「不施底肥」,考慮到玉米生育期短,前期不用底肥,或者用不足,會造成玉米秧苗不壯。即使後期追肥,也不會取得好的用肥效果。

為此,筆者建議推廣測土配方施肥:玉米作為禾本科作物,需肥重要的三個階段——苗期、穗期和花粒期。其中,各期對氮肥的需求最多,次之為鉀、磷。而在三大的需肥關鍵期,對氮磷鉀的需求量差異很大。

研究表明,夏玉米苗期植株小、生長慢,需肥較少,這時對氮、磷的吸收量為總吸收量的10%左右,以後逐漸加快,從拔節到孕穗吸收量最多,分別占總量的76.2%和63.1%。玉米對鉀的吸收,在抽穗前有70%以上被吸收,抽穗受精時吸收30%。玉米乾物質積累與營養水平密切相關,對氮磷鉀三要素的吸收量都表現為苗期少,拔節期顯著增加,孕穗到抽穗期達到最高峰的需肥特點。因此玉米施肥就根據這一特點,儘可能在需肥高峰期之前施肥。玉米施肥有兩個關鍵期,一是玉米營養臨界期,二是玉米營養最大效率期。玉米最大效率期在大喇叭口期,這是玉米養分吸收最快最大的時期。

2.3 合理密植栽培,增加穗粒增產量

當前,玉米種植過密、過稀問題突出,行距大或者小,都不利於玉米高產。合理密植栽培,往往是實現高產的基礎。通過合理的密植栽培,能大大提升畝產穗粒重及產量。通常情況下,種量控制在2~2.5 kg/667m2適宜,合理栽培密度控制在4 000~4 500株之間。據此計算,按每株150 g計算,這樣產量至少能保證600 kg/667m2以上。

2.4 做好病蟲害防治,降低病蟲害威脅

針對病蟲害的防治,應從早期的預控開始。遴選高產品種,為實現耐抗性奠定基礎。種子包衣處理,結合病蟲害特點,選擇合適的包衣種類,控制每次包衣劑量,確保防治效果。苗期當粘蟲達到防控指標,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或48%毒死蜱乳油防治。苗期當薊馬達到防控指標,可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或1.8%阿維菌素乳油或25%噻蟲嗪水分散粒劑。中期蟲害防治,施用蘇雲金桿菌(Bt)製劑或用氯蟲苯甲醯胺、噻蟲嗪等藥劑與甲維鹽合理復配噴施,能起到兼治多種蟲害的目的。

待到大喇叭口期,重點防葉斑類疾病,適用苯醚甲環唑或烯唑醇、吡唑醚菌酯、井岡黴素A等藥劑,視發病情況隔7~10 d再噴1次。

2.5 適時組織收穫,適當晚收保產量


適時組織收穫,能保證玉米千粒重,為實現高產創造條件。以往來說,種植戶喜歡將苞葉發黃作為玉米成熟的標誌。但是,科學論證:苞葉發黃時,一般籽粒剛發硬,下部還比較軟,籽粒水分含量高,此時玉米還處於灌漿期,葉片仍有光合作用需要,籽粒營養積累還處於運轉期。此時,掰玉米會影響玉米千粒重。為此,理想的收掰時間,應在苞葉發黃後推遲1~2周。這樣有利於增產,提升千粒重350 g左右,確保玉米高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