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在清華園,曾為央視播音員,初戀陳道明:遇見她,我最大的福氣

章魚仔仔侃娛樂 發佈 2020-02-06T23:36:37+00:00

提到陳道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位別人眼裡的「毒舌」藝術家,背後卻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女人,兩人的伉儷情深,在娛樂圈一直是一個佳話。

提到陳道明,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這位別人眼裡的「毒舌」藝術家,背後卻有一位非常優秀的女人,兩人的伉儷情深,在娛樂圈一直是一個佳話。

一個成功的男人背後,一定有一個偉大的女人。

陳道明自出道以來,就被冠以「清高」的標籤,表演實力雖然不容小覷,但無奈他看不上名,瞧不起利,從業三十年,他一共參與拍了35部電視劇,18部電影。

這個數字,還比不上一個現在的流量小生幾年的「貢獻」,可就是這樣一個「不求上進」的男人,卻和自己的初戀,一直相濡以沫至今。

說起兩人的結合,有時代的緣故,但最重要的還是「門當戶對」的結合。

1954年9月,杜憲出生在北京,正是秋風掃落葉的蕭瑟季節。

因為父親是清華大學的教授,所以杜憲從小是在清華園長大的,接觸到的人也都是當時國內極頂尖的知識大家。

耳濡目染,小時候的杜憲就非常的喜歡看書,當時本身也沒有什麼娛樂方式,杜憲一閒下來就聽父親講各種文史。

父親累了,她就非常安靜的在一旁選自己喜歡的書讀,這也為她後來考上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杜憲16歲時,初中一畢業就碰上了一個「招工」機會,進入了北京人民軸承廠工作,主要負責食堂後勤工作,整個工廠里一千多人的伙食,幾乎全由她打理。

但是這個年僅16歲的小女孩,一點都不露怯,而且做得還非常好。

因為工廠實行準軍事化的管理方式,所以那段時間,杜憲學會做很多飯菜的同時,也學會了怎樣一個人獨立,自主地安排好自己的生活。

工廠離家很遠,這段經歷算是她第一次離家獨自生活。

1977年,北京廣播學院在門頭溝有個招生點,杜憲便趕緊去報名參加了初試,沒成想,這一個看似小小的舉動,卻徹底改變了杜憲的生活。

當時初試的老師,是中央電視台的資深播音員李娟和呂大渝,兩人也有私心想要在這次初試考場上為央視播音員選接班人。

杜憲因為之前讀的書很多,再加上在清華園這樣的文化氛圍濃厚的地方長大,所以她知書達禮,清秀娟麗的樣貌和談吐,一下子就吸引了她們的注意。

於是,兩人便同時勸說23歲的杜憲,希望她立刻到中央電視台工作,雖然對這個工作並不了解,但是杜憲覺得總比在工廠做飯強得多,就答應了。

後來,中央電視台去門頭溝調杜憲的檔案時發現,她的檔案已經被招生辦調走了,央視這才知道,杜憲的文化課成績過了合格線,被北京廣播學院(現為中國傳媒大學)錄取了。


一年後,杜憲遇到了自己一生摯愛的男人--陳道明。

陳道明出生在1955年4月的天津,正是萬物復甦,小草初吐新芽的好時候。

陳道明和杜憲的戀愛算是「姐弟戀」,但這絲毫不影響他們後來的幸福生活,反而杜憲把陳道明一直照顧得很好。

陳道明的家庭是當時天津衛有名的中醫世家,父親陳磊光是燕京大學高材生,畢業後在天津大學教英文,還當過天津美國救濟總署翻譯。

就這一點上,和杜憲的家庭也算是「門當戶對」了。

陳家有八個子女,陳道明是最小,最受寵的那個,所以家人都喊他的小名「小八」。

中學畢業那年,他被好朋友拉著去參加天津人民藝術劇院的演員選拔,後來因為長相俊秀被老師一眼相中,搞笑的是,好朋友卻被刷掉了。

那個時代,有才藝的人很少,老師選拔說白了也是看「長相」,當時的陳道明,被老師評價為「有一種和時代格格不入的清高!」

就這樣,他稀里糊塗的成了一名「演員」,後來陳道明回憶這件事的時候還笑言,那時候找工作不容易,自己想著好歹是份工作,還有工資,在家閒著也是閒著,還不如去上班。

後來的7年里,陳道明一直都是演繹一句台詞沒有的角色,說白了就是「龍套」。可是,他一直沒有放棄,而自己堅持下去的唯一理由就是當時的那點微博的工資。

這樣看來,陳道明也是一個耐得住寂寞的人。但是他卻對待每一個角色都非常用心地去演繹,這也是後來被同事介紹「相親」的最重要的原因。

1978年,杜憲趁暑假去看望天津的一個舅舅,而這個舅舅恰好是陳道明的同事,因為覺得陳道明的家世和個人修養人品都不錯,便熱心介紹兩人認識。

這是兩人的第一次相識,算是一場相親。


兩人一見鍾情,她被他的斯文吸引,他為她的端莊和文雅而傾心。說來也是個笑話,後來杜憲的表姐帶她去天津人藝看陳道明演的戲,但是她愣是半天沒找著他的角色。

但是,兩人由此便開始交往起來,同為彼此的初戀,這份感情顯得尤為美好。

那一年,陳道明23歲,杜憲24歲。

兩人確定戀愛關係後,杜憲的父母並不滿意陳道明的工作,但是陳道明為了表示自己愛杜憲的心,憑藉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中央戲劇學院表演進修班。

目的很單純,就是不想和女友相隔兩地,離她近一些。這也讓杜憲的父母看到了陳道明真心想和女兒交往的心,便不再難為相愛的兩人。

戀愛期間,兩人也像其他情侶一樣,會為了小事吵架,鬧分手。但每次,兩人都會和好如初。後來杜憲回憶兩人婚後不常吵架的原因,還笑言是因為戀愛的時候把該吵得架都吵完了。

陳道明給人的印象是文氣的書生,但是在杜憲的面前,他卻是一個非常浪漫的人。

在中戲上學期間,兩人每周都會見一次面,每次見面的時候,陳道明都會為杜憲寫上一首浪漫的情詩。

還偶爾送杜憲一張自己錄製的情歌卡帶,這些歌曲的歌詞大部分都是陳道明自己特意寫的。


看,真正地愛一個人,就會為ta作出一些改變。

1981年,杜憲畢業後,分配到中央電視台做《新聞聯播》的播音員,而陳道明則被分配到中央電視台電視劇製作中心,做了一名普通演員。

但這並未影響到二人的感情,反而在1982年結婚,並在三年後有了女兒陳格。

那時的陳道明已經開始接拍電視劇《末代皇帝》了,所以經常忙的不可開交,而此時的杜憲也已經成為團隊的骨幹,也是同樣的忙碌。

面對這樣的窘境,夫妻倆為了女兒,就必須有一個人要放棄自己的事業。

而這正是陳道明一直很感謝妻子的地方,杜憲當時可以說是家喻戶曉的明星播音員,但是她為了丈夫的演員夢,甘願辭職在家相夫教子。

但是,陳道明卻堅持要讓妻子堅持自己的工作,做一名獨立的新時代女性。就這樣,杜憲又堅持了5年,直到後來轉為《經濟半小時》的幕後編輯,時間才充裕了一些。

而此時的陳道明,已經因出演《末代皇帝》,並憑藉「溥儀」一角獲得飛天獎,憑藉《圍城》獲得「最佳男主角獎」的大明星了。

這或許就是最好的愛情,有人甘心復出,有人努力向上,到頭來,他給了她安心的生活,她給了他一個溫暖的家。

1992年,杜憲從央視正式辭職,親手砸破了別人口中的「鐵飯碗」。

從央視辭職後,陳道明陪著杜憲去了美國佛羅里達大學訪問。

到美國後不久,夫妻二人接到了邀請杜憲參演《北京人在紐約》的劇組電話,但是二人深思熟慮後,拒絕了邀請,杜憲也最終沒有走影視演員這條路。

後來,要強的杜憲還擔任公司的董事長,藝術總監等職務,但是她還是無法忘記自己一直熱愛的電視專業。

後來,46歲的杜憲,在朋友的鼓勵下,主持了鳳凰衛視的環保節目--《我們只有一個地球》。

因為很久沒有主持節目,再加上當時新人的「長江後浪推前浪」,杜憲也遭受了很多的質疑和惡意競爭,但是她卻心態平和,一心做好自己的本職工作。

就像陳道明說的那句話:我們家杜憲,大家風範,寵辱不驚!

2003年,年近50的杜憲患上了腰肌勞損,陳道明心疼他說不要再工作了,在家好好歇一歇,兩個人也過過甜蜜的二人世界,但是杜憲卻一直堅持最大程度的發揮自己的餘熱。

後來,陳道明認真的說:夫妻,最大的意義並不是生兒育女,而是心靈的交流。兩個人彼此慰藉,彼此成就,生命也不該都是忙碌,還應該抽出時間陪陪家人,陪伴愛人享受生活的清凈。

杜憲這才決定適當減少工作,安心在家修養。一直低調的夫妻二人,很少一起出現在公眾場合,直到2014年,我們才知道杜憲成為了中國傳媒大學的教授,還在儘自己所能,培養一批又一批專業人才。

年近60歲的杜憲,依然是那個儒雅知性的笑容,似乎歲月對她有故意地「手下留情」,雖臉上爬滿了皺紋,但是依然有獨一無二的美麗!

陳道明經常說:「我什麼都不是的時候,杜憲看上我,說明我太太不功利;為了我們的家庭,她暫時放棄了自己的事業,這是她偉大的地方。」

或許,對於丈夫而言,杜憲是家庭真正的支柱。現在的他們,雖然早就過了青春熱戀的時候,更多的是相濡以沫和相敬如賓的平淡。

不只是在紛紛擾擾的娛樂圈,平凡的你我生活的環境中,也不乏有這樣的故事。或是女方回歸家庭,相夫教子,沒了自己的事業,便被丈夫嫌棄「與社會脫節」;或是一方事業急速上升,兩人差距變大,便最終分道揚鑣。

但杜憲和陳道明不是,他們有各自的事業,適當的時候,他們會選擇「成就對方」,但是一直堅持相互成長。

就像陳道明對杜憲說過的那樣,好的婚姻是應該是夫妻二人能相互慰藉,相互成就的。

而能與她最終相互成就的,就只有陳道明一人!

​圖片均來自於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