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琅琊榜》到底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往事酒濃 發佈 2020-06-03T22:21:22+00:00

《琅琊榜》到底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想起他說那句「罷了,儀典後,咱們父子再戰」話的時候,眾人意味深長,欲語還休的眼神,那局棋梁帝敗局已定,又何必再戰?

《琅琊榜》到底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請點下關注哦~

小編每天都會有《甄嬛傳》《琅琊榜》劇情分析的哦~

《琅琊榜》到底說了一個什麼樣的故事?

梁帝披頭散髮的回到寢殿,看見案頭上那盤他與靖王未完的棋局。

想起他說那句「罷了,儀典後,咱們父子再戰」話的時候,眾人意味深長,欲語還休的眼神,那局棋梁帝敗局已定,又何必再戰?何須再戰?

這時候梁帝才發現,不知不覺間,梁國所有的兵力都直接或是間接掌握在靖王的手中,朝中的文武百官,宗親士族也都站在靖王一邊,他早已沒有能力,或是沒有資格與靖王對抗。

現在他才發現,原來夏江說的都是真的。

梅長蘇就是林殊,除了他,誰能布下這麼大一個局,將所有人的套進去?

除了他,還有誰能夠這麼處心積慮為赤焰軍平反?

所以現在最重要的不是靖王的心意,而是梅長蘇,他到底想怎麼樣?

接下來梁帝和梅長蘇的一段對話,堪稱全劇的「劇眼」,看懂了這段話,大概也可以看懂《琅琊榜》這個故事到底是在說些什麼?

但是我今天不想從是非、黑白、曲直這些方面來談論這個故事,因為作者已經定調「赤焰軍是冤枉的,林燮和祁王根本不想謀反,梁帝就是因為多疑、猜忌才害了他們」,所以這方面沒有什麼可以討論的餘地,我先接受作者的設定。

我想說的是,有關赤焰軍一案,梁帝、祁王、林燮就他們各自站的位置而言,各有疏失,並不僅僅簡單的一句揭露「真相」就可以涵蓋的。

所以我才說《琅琊榜》比較理想化,理想化的另一種說法就是低齡化,小孩子才最關注是非黑白,就像考試以後最關注答案是什麼一樣,只要答案對了(真相大白),就所有事情都解決了,考試就可以得高分(甚至是滿分)。

而成熟的大人關注的是,事情怎麼會演變到今天這個地步?

如果重來一次,是否可以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

這就是用歷史的角度看問題。

成熟的大人其實注重的不是答案,生活又不是考試,天天盯著正確答案幹什麼?

大人考慮的更多的是,吸取慘痛教訓,避免走彎路,避免走錯路。

梁帝的疏失:梁帝是野心太大,能力不足的典型。

從一開始分析《琅琊榜》我就說,梁帝從來沒有真正意義上坐穩過位子,所以他的猜忌與其說是生性多疑,倒不如說是因為地位從來就風雨飄搖,他的人從生理到心理而產生的應激反應,人在感到不安全的時候最容易焦慮,而焦慮更會導致人的緊張和不安,這是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梁帝的疑心來自於,他從來沒有自信自己的乾坤獨斷,能搞定所有事,他最大的本事就是利用居中的位置左右掣肘,可最後權力也不在他手上,也沒有人真正聽命於他。

他的第一個疏失就是貿貿然登上權力的寶座,卻從來不能好好控制權力。

他的第二個疏失是沒有處理好他和兩個得力助手林燮和言侯的關係:娶了林燮的妹妹林樂瑤,讓言侯抱憾終身。

看以前的劇情,言侯和林樂瑤應該是兩情相悅的,但是梁帝當了皇帝以後就娶了林樂瑤,傷了言侯的心(言侯覺得梁帝當了皇帝之後人就變了)。

也許就梁帝而言,他沒法忍受文官第一人和武官第一人聯姻,但問題是,手握重兵的將軍的妹妹順利生下皇子,還是皇長子(祁王),這個麻煩遠比林樂瑤直接嫁給言侯導致言府和林府結盟大的多。

臣子勢力再大還是臣子,就正統而言,這血緣是無論如何跨不過去的。

但我有個外甥是皇子這個情況可就不一樣了,皇長子是有皇位繼承權的,而且當時言皇后無嫡子,無論立長立賢,都應該是祁王,而祁王的舅舅又是手握重兵的外戚,我想哪個皇帝碰到這種情況都要冒一頭冷汗吧。

而梁帝偏偏等到祁王已經成年,事情已經基本到不可收拾的餘地,他才準備要處理這件事,早幹嘛去啦?

看看人家雍正,是怎麼對待年妃和年羹堯的,你們不覺得梁帝很遲鈍嗎?

就這後知後覺的程度,還想當皇帝,一邊好好歇著去吧。

梁帝第三個疏失:冤枉赤焰軍

事情已經發展到林燮擁兵自重,祁王一家獨大的局面,梁帝還有更好的路走嗎?

其實沒有。

梁帝自始至終就是一個傀儡,既然如此,就好好做好一個傀儡的本分。

其實讓自己有才能的兒子早點繼位,也不是一個很糟糕的決定。

既然你本身就掌控不了大局,就讓能掌控大局的人繼續掌控,不要瞎蹦躂。

梅長蘇都已經說的很清楚了: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你一個人的天下。

脫離了門閥的擁護,梁帝什麼也不是,你又能掌控誰?

梁帝的天真與幼稚在於,他以為他掌握這個位置,他就能掌控一切,但其實無論人心、輿論、士族、宗親、兵權,藩王(霓凰郡主),沒有一方真正站在他那裡,他為了自己的權力,為了一己私心,害的整個梁國國力大損,而他什麼也沒得到,這才是真正的自私。

你就不能安安靜靜的當個傀儡嗎?

好歹還有榮華富貴不是?

祁王的疏失:

雖然《琅琊榜》把祁王捧成神一般的人物,但其實這個人物並不完美。

他太狂傲,太直率,太不成熟,換言說,他太幼稚。

我很懷疑祁王真的坐上樑帝的那個位置,他真的能做的很好嗎?

梁帝說:祁王在朝籠絡人心,在府清談狂論……朝中大臣都以祁王馬首是瞻,奏本上都言必稱祁王之意,朕如何容得?

我相信梁帝說的都是實話,也都是梁帝的內心感受。

這也從側面說明,梁帝這個皇帝當的真是太窩囊,如果換成歷史上的真正帝王比如康熙或是雍正,敢有皇子如此張揚?

恐怕早就不知道怎麼死的吧?

祁王的疏失在於,他從來沒有擺正過自己的位置,也未必真的能看清人心的善惡。

他真以為朝臣對他的言聽計從是真心擁護他嗎?

人心本就難測,也可能朝臣自己想趨炎附勢,為自己的將來留一條後路。

他的底氣更多的來自是他是天子驕子,母親是寵妃,舅舅是權傾朝野的大將軍,他才能如此狂悖狂傲,直言犯上。

如果用梅長蘇的話來說:既然你們說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不是任何一個人的天下。

難道天下就是祁王的天下,林府的天下?

言侯、宗親、霓凰郡主、蒙摯幾個親信聯合起來的天下?

話語權到底握在誰的手裡?

「天下」的定義到底由誰來定?

說到底本質還是爭奪的是話語權、主導權、掌控權,我有說錯嗎?

梁帝虧就虧在他能力不強,他要是像漢武帝這般能力逆天又強勢,林燮和祁王就會變成典型的大反派,都沒封太子就敢如此猖狂,對付你還需要其他的理由嗎?

林燮的疏失:

林燮擁兵自重,這是事實。

梁帝派去的人他一概不用,用的都是祁王的人。

這樣的舉措,在我看來是什麼?

上司派來的人,一概不用,重用的人,都是和自己有血緣關係的外甥推薦的人。

梁帝辦你,可以說他猜忌疑心。

我又沒有真的想反,不過就是不聽話而已,你推薦的人都不行,還是我外甥推薦的人好。

但是梁帝不處理林燮,他就逐漸喪失了話語權和掌控權,最後可能連立太子的權力都失去。

你們說說只要林燮活著,他能容忍除了祁王以外的任何人坐上太子之位嗎?

在祁王死前的所有舉措,包括用人、包括造勢,難道不是在為祁王繼位做準備?

林燮的最大疏失在於,他不知道怎麼避嫌。

既然你不是坐在梁帝的位置,有些事情就不是你能考慮的(立誰為太子)。

你只要想了,不管是你出於公心,還是出於私心,在梁帝看來就是僭越。

林燮至死都沒想到這點,到底是出於神經太大條,還是過於自我,覺得梁帝不敢下手對付他?

需要值得注意的是:《琅琊榜》全劇都是在梅長蘇的視角下展示出來的,這是林燮的兒子林殊的POV故事。

POV(Point of View),一種寫作手法,即「視點人物寫作手法」,

採用誰的視角,自然就會注入誰的情感,運用誰的價值觀,所以善惡、是非、黑白,恰恰是《琅琊榜》最不值得討論的地方,因為敘述者根本沒有留給我們討論的餘地。

而我想要說的是,就歷史觀而言,梁帝未必有那麼壞,林燮和祁王也未必有那麼不懈可擊(當然總體而言他們還是正義的那方)。

畢竟天下是所有人的天下,也不是林府一家人的天下。

如果你喜歡小編的文章,請來下關注哦~

小編每天都會有《甄嬛傳》《琅琊榜》劇情分析的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