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介石遷都一會兒武昌一會兒南昌,宋慶齡等有何反應?

湖北衛視大揭秘 發佈 2020-05-05T00:41:06+00:00

前面講到,汪精衛請求回國復職的信.在國民黨內掀起了一股「迎汪」熱潮,而深感受到威脅的蔣介石,則令人意外的提出,要將廣州國民政府遷往武昌,妄圖以軍權掌控國民政府,對抗汪精衛。

前面講到,汪精衛請求回國復職的信.在國民黨內掀起了一股「迎汪」熱潮,而深感受到威脅的蔣介石,則令人意外的提出,要將廣州國民政府遷往武昌,妄圖以軍權掌控國民政府,對抗汪精衛。為了讓廣州國民政府同意遷至武漢,蔣介石甚至不惜假惺惺的在10月3號發出「通電」,贊成「迎汪」。


按照蔣介石的要求,蔣的心腹、代理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主席張靜江和代理中央政治會議主席譚延闓在廣州四處遊說鼓吹和提倡遷都,並發出通知召開聯席會議,由譚延闓、張靜江、徐謙、宋慶齡、吳玉章等五人組成主席團,討論遷都事宜。10月21日,譚延闓將聯席會議的最後決定以電報的方式告知了蔣介石。


廣州國民政府聯席會議對蔣介石提出的遷都武漢,到底是什麼態度呢?我們一起來看看電報上是怎麼說的:「政府遷移須戰事結束始可實行,先須鞏固革命策源地,使廣東基礎穩固,黨部與政府確能負責。」這意思就是說,遷都這個事兒要等蔣介石將北洋軍閥完全打敗了才會再考慮。

可汪精衛回國,已是箭在弦上,蔣介石不得不立即回了一封電報。我們來看看,蔣介石在電報上都寫了些什麼:「武昌既克,居士答辯,本黨應速謀發展,中(正)意中央黨部與政府機關仍留廣州,而執行委員會移至武昌為便。否則,政府留粵而中央黨部遷鄂,亦可使黨務發展。」


蔣介石的這封電報意思很明顯了,國民政府執行委員會或者國民黨中央黨部,誰來武昌都可以,可見,他一定要將政權或黨權其中的一個,牢牢握在手中。與此同時,蔣介石還派出鄧演達和張發奎兩人專程坐飛機回廣州,敦促遷都事宜。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國民政府的管轄區域日漸擴大,從發展國民政府統治基礎的角度出發,遷都時機似乎已經成熟,再加上蔣介石態度強硬,國民黨中央政治委員會終於在11月26日做出了遷都武漢的正式決定。會後,在廣州的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和國民政府委員分批北上武昌。







照片上的人,分別是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宋慶齡、國民政府司法部長徐謙、外交部長陳友仁、交通部長孫科、財政部長宋子文以及蘇聯顧問鮑羅廷。在此前,廣州國民政府已經派遣他們六人先行出發去往武昌。

12月2號,蔣介石特地邀請先行抵達南昌的宋慶齡等六人在廬山遊玩,並提出12月7號在廬山舉行一個小型的中央會議。就是在這次會議上,蔣介石突然又提出了一個讓人大跌眼鏡的議案。

會議剛開始時, 氣氛還顯得十分融洽,可是讓蔣介石沒想到的是,以宋慶齡為首的參會代表,很快就提出了幾條針對蔣介石獨裁的提案。比如說:凡北伐軍攻克的省份,財政由中央統一管理;取消主席制的一長制,改為委員制的合議制等等。


在會上,蔣介石的臉色越來越陰沉。最後,一直沉著臉不開口的蔣介石,突然,以「政治與軍事發展便利起見」為由,再次提出遷都。不過這一次,他卻是將遷都武昌改成了遷都南昌。這國民政府好不容易同意了遷都武昌,蔣介石怎麼又突然改變主意了呢?

這時距九月初蔣介石第一次提出要求遷都武漢已經過去了近三個月。戰場上的局勢瞬息萬變,這時蔣介石的部隊已經離開武漢,沿著南潯路進占了南昌。而武漢,在地頭蛇唐生智的經營下,已經成了他的地盤。


蔣介石認為,這時遷都武昌,不僅達不到他最初的目的,甚至還有可能會讓政權被唐生智控制。

因此,蔣介石才希望通過改成遷都南昌來扭轉局勢。事實上,蔣介石無論是遷都武昌還是南昌,都是想「要將中央放進自己的衣袋之中」。面對蔣介石突如其來的這一招,宋慶齡等人又會作何反應呢?


宋慶齡等人覺得蔣介石出爾反爾,定都武漢是你提出來的,我們要到武漢去你不讓我們去。他們已經分析出蔣介石有跟共產黨俄國,跟工人運動,有反叛思想了,所以他們堅持要到武漢去,結果宋慶齡這幫人就去了。

1926年12月10日,宋慶齡等人抵達武昌,12月13日成立了中央執行委員會和國民政府委員會並召開臨時聯席會議。12月13代行國民黨中央黨部和國民政府的職權,同時發布命令正式定都武漢。


宋慶齡等人在臨時聯席會議上,直截了當地批評了蔣介石的獨裁和專制,並規定「總司令不得擅自決議和任意下令」。這個規定,極大的刺激了蔣介石,被逼急了的蔣介石又會採取怎樣的行動呢?關注湖北衛視大揭秘頭條號,明天繼續為您講述!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