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出獄,柯震東復出:原諒一個人,有這麼難嗎?

渭南政法網 發佈 2019-12-21T07:09:07+00:00

《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寧曾在北大做過一篇演講,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深受觸動:我唯一害怕的,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郭美美這個名字,相信很多人仍有印象。

8年前,她可是個家喻戶曉的「名人」,憑一己之力掀起了滔天巨浪,無數人的命運因她而改變。

12月16日,服刑5年出獄的郭美美發了一條道歉視頻,稱:因為年少無知,做過一些荒唐的事情,說過一些荒唐的話,想對所有人說一句對不起。

為什麼她要道歉?

如果郭美美只是想踏踏實實地改過自新,重新做人,我們原不原諒又有什麼要緊?她沒有必要道歉,也不會向公眾道歉。

而她道歉的目的是希望大家原諒她,然後她要利用之前的熱度復出,重新走上網紅的道路,繼續撈錢。

實際上,她已經這麼幹了。

她把自己的名字改成郭宸溪,重新開通微博又坐擁幾十萬粉絲,建立自己的粉絲群,叫「美粉團」。

看得出來她整了容,然後又改了名,復出的決心很大。

實際上她也剛從監獄放出來沒多久,就迫不及待地想要撈錢。

在郭美美服刑的5年時間,她在北京某高檔小區的136平方米的房子增值了差不多300多萬元。

即便是在監獄,她每個月也有5萬元的收入。

她比普通人的起點更高,洗心革面做普通人完全沒有問題。

但是習慣了走捷徑的她怎麼會甘心呢?

她現在的微博又是各種炫富,各種曬自己奢華的生活,和之前的路數如出一轍。

她開通了直播間,獲得了打賞,擁有了一定的粉絲,還在微博上預告自己寫的兩首歌。

照這個軌跡發展下去,她會成為一個網紅,照樣會有很多人,帶著或獵奇或欣賞或窺探的目的,成為她的粉絲,為她鋪平復出之路。

在她的微博下面,有許多人為她「打抱不平」。

看到這些狂熱的粉絲,我感到很害怕。

原不原諒,不是我們說了算,而要先問問她當年做了什麼。

她到底做了些什麼事呢?

2011年6月,一個網名為「郭美美baby」的20歲女生,在微博上高調炫富,照片里,她開著瑪莎拉蒂、蘭博基尼,愛馬仕的包包按顏色整齊排列……

最關鍵的是,她的微博認證頭銜是「中國紅十字會商業總經理」。

一時輿論譁然,紅十字會被推上風口浪尖,郭美美也「火」了。

然後,她借著「罵名」,宣布進軍娛樂圈,但拍的幾部電影都撲街了,於是,她開始用更「簡單」的方式賺錢——「夜場商演」、賭博、和男友一起開設賭場。

最終,將自己送進了監獄。

縱觀郭美美事件始末,會發現這個年輕女孩的拜金主義,已經到了病態的程度。

為了弄到錢,她可以出賣自己,可以違法亂紀,不遵守起碼的公序良俗。

但她造成的最壞的影響,還不是這些,而是對中國公益事業造成的近乎毀滅性的打擊。

根據中國紅十字會發布的報告,受郭美美事件影響,2011年6月全國社會捐款為10.2億元,7月則僅有5億元,降幅接近51%,幾年來連續下降。

捐款銳減的背後,是有難的人得不到援助。

2011年,深圳市民巫劍紅的父親突發腦幹出血,家中貧困無錢醫治。

深圳市紅十字會決定協助巫劍紅籌款,但最後僅收到了100元捐助,而這100元,是深圳紅十字會一個多月以來收到的唯一一筆款項。

佛山市紅十字會也遇到了同樣的情況。在之前的一年中,佛山紅十字會醫院學校共收到捐款88.6萬元,但自「郭美美事件」後,再未收到任何捐款。

還有多少遙遠的哭聲,被埋在了當年的歷史中呢?今天的我們,早已無從探究。

郭美美摧毀的不僅僅是紅十字會,包括整個中國的慈善機構,人們變得不再信任它們,募捐異常艱難。

實際上她和紅十字會沒有任何關係,她卻要炫富,要因為一己私利把這些機構拉下水,這對整個行業造成了不可逆轉的傷害。

郭美美真正傷害的是那些實實在在需要救助的人,他們只能在孤獨無助中慢慢變得絕望。

並不是說,犯過錯的人就永無翻身之日。法律已經給了郭美美應有的懲罰,她可以洗心革面,重新做人。

支持她重新做人,但不支持她成為網紅,成為有影響力的人,復出撈錢。

實際上我從那群圍著她狂歡的粉絲身上,看到的是一部分當代年輕人信仰的缺失。

如果一個人,無論做過怎樣的事,只要顏值夠高、夠有錢,就能夠輕易地得到大眾的原諒,如果年輕人不再有信仰,而是陷落在金錢崇拜、顏值正義的扭曲價值觀中,那我們這個社會,無疑是病了。

前幾天看到一則消息,因吸毒入獄的柯震東,現身自己的新片發布會,正式復出。

評論區有大批粉絲表示支持,說「他只是吸毒而已,又沒有坑人害人,應該給他機會」。

種種言論,簡直令人三觀盡碎。

如果讓吸毒藝人重新擁有廣泛的影響力,會不會有人去追隨他,模仿他,帶來更多吸毒的悲劇?

從這些擁躉身上,我看不到半點對於公平、正義的信仰,只有對顏值偶像的追捧,和無腦的狂歡。

還記得那個親手殺死母親的吳謝宇嗎?

他是北大的高才生,在「弒母案」發生前,他身邊所有的朋友都評價他是個完美的人:知識淵博、對人友善、籃球打得好。

可事後證明,他是個內心陰暗的「劊子手」,殺死母親後,還若無其事地藏屍、和母親的親戚同事周旋。

就是這麼一個表里不一的冷血惡魔,竟然在網上擁有了自己的粉絲,腦殘粉們無視他曾經犯下的罪行,轉而被他的「個人魅力」所折服,表示他是自己心中理想的男友類型。

顏值、才華、錢財可以為一個人錦上添花,但絕不能成為萬能的護身符,品行惡劣的人,再有錢、再帥再美,都不該受到吹捧。

可現實卻是,當下許多年輕人,已經把有錢、有顏當成了新的「信仰」。

之前在抖音上爆紅的網紅溫婉,17歲輟學、流連夜店、炫富、爆出不雅視頻,但粉絲們卻理直氣壯地為她辯駁:

好羨慕溫婉啊,我也想要GUCCI,可我居然還要上學。

搖妹有錢愛怎麼花怎麼花,窮人才要讀書。

他粗俗,他無知,但他出了名,賺了錢,所以,他做的一切就都是合理的,令人羨慕的。

在這樣歪風邪氣的影響下,越來越多的學生相信「讀書無用論」,幻想成為網紅。

曾經有人做了一個調查,10個小學生竟然有8個想當網紅,因為可以獲得很多打賞。

不僅是小學生,95後最嚮往的職業,也是網紅。

為了「博出位」,他們敢做任何出格危險的事,比如在馬路上飆車炫技、爆粗口秀下限。

一個叫LilTay的9歲小姑娘,憑藉瘋狂炫富,成功地成了一名網絡紅人。

她炫富的方式非常粗暴,直接拿著一沓鈔票,坐在豪車上拍照,嘴裡冒出一些極其難聽的粗話,不僅如此,她還口無遮攔地鄙視窮人。

9歲的年紀本該天真爛漫,這個女孩卻比成年人還要世故庸俗,如果這算是一種「成功」,不能不讓人感到悲哀。

當拜金主義在網絡橫行,輿論被毫無下限的人掌握,到處充斥著金錢、慾望,那些踏實生活的人會不會心灰意冷,進而懷疑自己,懷疑一切?

久而久之,就像是在能見度一百米以下的世界裡,喪失了想見到太陽的熱切期盼,任由黑暗席捲整個大地。

這是信仰缺失的最可怕之處。

那麼,年輕人真正的信仰,應該是什麼呢?

先說一個故事。

在日本的紙幣上,他們印的多是教育家、科學家和作家。

老版的10000日元面額上,是福澤諭吉的頭像。

他為什麼重要?因為就是他竭盡全力提出向西方學習,告訴日本人,科教興國,學習強國。

在科研上的巨大投入,換來的是25個諾貝爾獎,其中22個為自然科學獎,超過了德國、英國、法國,讓日本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諾獎大戶」,所以也讓日本在歷史上成為第二強國。

在日本現行的貨幣里,還有女作家樋口一葉、細菌學家野口英世等,他們都是為自己的事業獻出了生命的人。

日本把這些人印在貨幣上,就是向國民傳遞這樣一種價值觀:一個國家重視的,應該是教育、民族氣節、科技文化,還有精神。

當今的中國也是一樣,在我們國內也有我們年輕人信仰的榜樣。

這個95後年輕人叫曹原,他打破了困擾世界107年的超導體魔咒,榮登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雜誌年度十大科學家之首。

圖片來源:中國科技大學

在他之前,有學者發現了「超導體」,因此獲得諾貝爾獎,但苦於傳輸條件嚴苛(必須是絕對零度),因此一直無法落地。

而曹原的研究成果,完美地解決這個問題,讓「超導體」得到了初步的商業化應用。

她叫談方琳,初三的時候,就憑藉課題「斐波那契數列與貝祖數的估計」,在「第33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比賽」獲得一等獎。

圖片來源:《人民日報》

今年10月底,談方琳受邀參加第二屆世界頂尖科學家論壇,參會者都是全球科學界的頂尖人物,談方琳是其中年齡最小的一位,她才15歲。

看到這些年輕的朝氣勃勃的面孔,我腦中迴蕩著一句話:少年智則國智,少年富則國富,少年強則國強。

是他們讓世界看到了不一樣的中國少年的精神風貌。

曹原的研究成果發表後,瞬間震撼了世界,全球科學家都為之興奮,一位哥倫比亞教授激動地說:曹原為我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談方琳解決了貝祖數的最佳上界和下界的估計問題,一位加拿大的著名教授指名要拜訪這個中國女孩,他說:「這個問題我一直苦苦鑽研了5年都沒有弄出頭緒,竟然讓一個中國小女孩給破解了。」

看到他們的成就,聽到這些激動人心的話,我想每個中國人都會為之自豪。

將來我的孩子長大了,我一定會把這些故事講給他聽,告訴他,這才是值得他追隨的榜樣,這才是他應該堅持的信仰,而不是那些毀三觀的網紅和明星。

也許他們不能像明星和網紅一樣日進斗金,沒有名牌傍身,沒有鋪天蓋地的流量和關注,但他們找到了自己畢生的追求,推動了國家和歷史的進步。

《人民日報》副總編盧新寧曾在北大做過一篇演講,其中有一段話讓我深受觸動:

我唯一害怕的,是你們已經不相信了,不相信規則能戰勝潛規則,不相信學場有別於官場,不相信學術不等於權術,不相信風骨遠勝於媚骨。

你們或許不相信了,因為追求級別的越來越多,追求真理的越來越少;講待遇的越來越多,講理想的越來越少;大官越來越多,大師越來越少。

我想說的是,在這個懷疑的時代,我們依然需要信仰。

哪怕外界的噪音再大,哪怕目之所及都是沉沉的黑暗,我們也要堅定地傾聽內心的聲音,向著光明的地方而去。

信仰的力量,會像星光點亮曠野一樣,點亮世道人心。

而我們要做的,是追尋那一點星光,終有一日,星光會連綴成燦爛的銀河。

來源:桌子的生活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