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萬人對婚姻的看法:你為什麼還沒結婚,誰才是真正的受益者?

泛心理學院 發佈 2020-02-09T20:30:27+00:00

1)人們對婚姻的期待正在變得更複雜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AndrewJ. Cherlin曾指出,婚姻主要有三個階段:·制度婚姻在1850年以前,人們對於婚姻的期待,主要停留在基礎的物質需求上,在那個時期,愛與親密是婚姻的附加獎賞,而不是主要目的。

點個關注,@泛心理學院跟我一起,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情感故事,還有各種趣味測試

人和人之間吶,隨緣,也別攀緣。
該著跟誰就跟誰,湊不到一塊兒也別勉強。


2020年,中國社科院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心發布《社會心態藍皮書》:

根據調查顯示,中國男性的婚姻滿意度總體高於女性,並且,從年齡段來看,50歲以上男性的婚姻滿意度較高。

不得不說,這一屆的男人,是時代婚姻的最大受益者。

五六十年代出生的男人,娶個老婆,生兒育女,操持家事,自己只負責上上班就行了。

那個年代的女性,傳統,保守,不用要求,便自行視相夫教子、勤儉持家為己任,同時還要堅持上班工作。

可細細觀察,如今這年代,真的變了嗎?又或者說婚姻里,誰才是那個真正的受益者?


大家為什麼不結婚?


根據民政部發布的數據,自2013年以來,去年是結婚人數連續下跌的第六年。與此同時,離婚人數也連年增高。


似乎對於現在的年輕人而言,婚姻,變得越來越像個「謎」。


在這個時代里,人們真的都不願意結婚了嗎?這究竟是為什麼呢?而那些離開一段婚姻的人,又是為什麼離開的呢?究竟是婚姻變了,還是我們變了?


為此,前段時間我們發起了關於參與這個關於婚姻的調查,問了大家對於婚姻的看法與期待,也問了大家未走進婚姻或離開婚姻的原因。


這次的調查最終收到了超4萬份有效問卷,其中90後占69.7%,80後占26.3%,還包括了一些00後、70後,甚至還有一些60後們也參與了此次討論。


而關於為什麼沒有結婚,達到法定婚齡的人們給出的原因中,最突出的是「找不到合適的對象」(64.3%)與「不明白婚姻對我意味著什麼」(35.4%)。

而在這些原因的背後,很可能是人們對於婚姻「期待」與「看法」的改變。


1)人們對婚姻的期待正在變得更複雜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Andrew J. Cherlin曾指出,婚姻主要有三個階段:


·制度婚姻
在1850年以前,人們對於婚姻的期待,主要停留在基礎的物質需求上,在那個時期,愛與親密是婚姻的附加獎賞,而不是主要目的。


·友伴婚姻
從1850年到1965年,隨著經濟的發展,社會制度的健全,人們對於婚姻的需求重心逐漸轉向了親密和性。


人們在婚姻中,開始注重「愛與陪伴」。


·自我表現婚姻
1965年至今,人們則越來越多地希望在婚姻中獲得除了親密之外的,自我表現與自我成長的機會。
人們越來越多地把婚姻看做是實現自我價值的一種途徑。

此外,調查中還可以看出,年輕一代(尤其是90後)的確對於在婚姻中獲得愛與成長有著更高且更多的期望(在期望的四個方面上均顯著高於其他世代)。

正處在結婚年齡的他們很可能因此遲遲沒有走進婚姻,而這也許會是為什麼近年來民政部統計的結婚率下降的原因之一。


試想一下,當我們寄望於同一個人來滿足自己的各種需求時,找到這樣一個各方面都符合期望的「合適對象」的難度是否就更大了?


還有人表示,與「期待太多」相反,「自己並不期望從婚姻中獲取任何東西,卻也反而也因此沒有什麼動機結婚了」。


2)婚姻,不再被看作人生必需完成的任務


「婚姻曾被這個社會建構為「是每個人都必須完成的人生任務」,「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條件」,「是真愛的唯一最終歸屬」。


但在當今這個時代,似乎有越來越多的人開始「質疑」這些曾經約定俗成的東西。


甚至有人在調查中明確表示,「婚姻就是一種社會建構,不相信這種契約形式」。


從不同世代的人是如何看待婚姻的,我們也可以更完整地了解整個社會對婚姻看法的變遷。
年輕一代結婚率下降的原因,從中也能窺見一斑。

當婚姻不再是必需品,婚姻不再是幸福的充分必要條件,婚姻也不再是真愛最終唯一的歸屬,那麼婚姻是什麼呢?


就像大家在調查中所表示的那樣,我們開始對婚姻感到迷茫、不明白婚姻對自己意味著什麼,也開始將更多其他人生目標放在首要位置上,於是,也就會有更多人不打算在這樣的時刻走進婚姻。


到底男女之間,誰更需要婚姻


到底男女之間,誰更需要婚姻?


根據調查數據顯示,男性普遍比女性更認同「婚姻是人生必須完成的任務」。

看來大多數已婚男人對自己的婚姻還是很滿意的,畢竟婚姻給男人的便利太多了。


曾有一家國際諮詢公司,做過一次以「女性、力量和金錢」為題的深入調查。


結果發現,中國女性對婚姻的滿意度最低。


只有37%的中國女性同意:「在我的人生中,能遇上我的伴侶非常幸運。」


老實說,女性的婚姻滿意度普遍低,我太能理解了。


畢竟,婚姻里,女人和男人想要的不一樣。

大部分中國男人嚮往的目標,卻從不是成為好爸爸,好丈夫,好兒子。


中國男人他們是向外的,忽略感情,嚮往成功,不求家庭的接納,只求社會的認可。


而家庭,這塊女人的立身之地自然滿是荒蕪,只算得上男人的後路而已。


對婚姻即使不滿,但只要妻子生兒育女繁衍後代,對父母盡義務,不出軌,就可以得過且過了。


誰更需要婚姻和家庭,一目了然。



婚姻是一種選擇,是多種人生選擇里的一個;

隨著我們對婚姻的看法與期待的改變,婚姻的制度色彩正在日趨弱化,人們開始不再以單一的名詞或身份來定位彼此。

正如密蘇里大學的Tyler Jamison所說,「和過去戀愛-結婚的單一模式不同,這個時代的年輕人可以選擇不遵守舊有的社會規範,而是以他們自己的方式來建立浪漫的聯結」,比如長期同居,開放式關係等等。

當婚姻不再被看做是戀愛的終極目標,人們也有了更多個性化的相處方式。

人生很長,這個關於婚姻的選擇,你也不需要著急著給答案。

點個關注,@泛心理學院跟我一起,每日趣看心理看八卦,情感故事,還有各種趣味測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