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棄秸稈變成「寶」土裡種出「軟黃金」

咸寧新聞網 發佈 2020-05-25T23:00:00+00:00

在咸安區高橋鎮白水畈,利民農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建軍開闢稻草、竹屑和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建起了赤松茸種植基地,在土裡種出了「軟黃金」。

咸寧網訊 (香城都市報記者杜培清 特約記者李星) 松茸,被稱為「菌中之王」,特別是《舌尖上的中國》 播出後,在國內更是掀起一番熱潮。在咸安區高橋鎮白水畈,利民農業合作社負責人李建軍開闢稻草、竹屑和秸稈綜合利用新途徑,建起了赤松茸種植基地,在土裡種出了「軟黃金」。

在白水畈「我家菜園」,一壟壟的土地被金黃的玉米秸稈和穀殼一樣的東西 覆蓋著。李建軍走上前去,往地表拱起的地方一扒,一窩肥嫩的松茸瞬間出現,濃郁而獨特的菌香讓人精神為之一振。

5年前,咸安區大力度推行秸稈禁燒,李建軍從中嗅到了商機。去年底,他利用秸稈、稻草等農作物下腳料作為栽培主料 ,種起了10畝松茸。這些松茸不用施肥打藥,種植成本低,還減少了焚燒秸稈帶來隱患和污染,修復了土壤、保護了環境,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李建軍算了一筆帳,「一畝地需要1噸農作物下腳料,畝產約6000斤松茸。新鮮松茸根據品質賣10到35元一斤不等,干松茸可賣到100元一斤。 每年9月—10月份播種,播種40天後就可採摘,採摘可以持續到次年5月下旬。」

在赤松茸大規模上市階段,每天都有七八個村民來幫忙。 「採摘的工作簡單不累,一天可以掙100元錢,比出門打工划算。」在基地務工的村民劉新平一邊採摘赤松茸,一邊笑呵呵地說。

松茸味美,能提高免疫力,具有極高的營養、藥用價值,從高橋的農莊,到武漢的採購商、深圳的電商平台都爭相到李建軍 這裡購買松茸。「我要讓松茸和高橋的蘿蔔一樣有名,走向千家萬戶,帶動更多的村民致富。」李建軍表示。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