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林郭勒市博物館文物在線展覽

通遼旅遊 發佈 2020-02-22T07:27:30+00:00

霍林郭勒市博物館歷代錢幣精品展廳霍林郭勒市博物館歷代錢幣展廳面積235平方米,展品共計724件(套),主要展出從上起夏、商、周,下到1949年之前歷代發行的各種錢幣。

霍林郭勒市博物館歷代錢幣展廳面積235平方米,展品共計724件(套),主要展出從上起夏、商、周,下到1949年之前歷代發行的各種錢幣。弘揚了我國古代的優秀歷史,見證了中國幾千年社會經濟活動的歷程。


中國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貨幣的國家,天然貝幣是世界上最早的貨幣。銅貝、鉛貝則是我國及至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

先秦時期以海貝充當的原始貨幣。出土發現,早在夏晚期,貝幣已得到使用,商周時代則更為普遍了。商代常見的是一種齒貝,背面往往磨平,或鑽一穿孔,便於攜帶,學名為貨貝。貝是生長於熱帶亞熱帶淺海的貝類,它小巧玲瓏、色彩鮮艷、堅固耐用而成為原始居民喜愛的一種裝飾品,由於它具有大小適中、攜帶方便、易於計數等特點,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和商品社會的形成,天然貝就逐漸充當商品交換的一般等價物。材質有:金貝、銀貝、銅貝、鉛貝、玉貝、石貝、骨貝等。石貝、骨貝作為貨幣流通使用,銅貝、鉛貝則是我國及至世界上最早的金屬貨幣。金貝、銀貝、玉貝可能主要用於賞賜饋贈。東周以後,貝幣逐漸被金屬貨幣所取代,但在雲南一些少數地區,直到明代仍一直使用著貝幣。




春秋戰國,是我國第一次商業大潮掀起的時代,這時社會經濟繁榮,商品交換的範圍空前擴大,貨幣也出現了百花齊放的局面。當時貝幣尚在流行的時候,在我國不同的地區,基不同的自然環境和生活條件,依據不同的事物演變體系,先後出現了布、刀、圜錢則由紡輪演變而來。



秦國貨幣繼承了春秋戰國以來貨幣發展的精華,並獨創了外圓內方重半兩的圜錢——「秦半兩」。「秦半兩」注重於實用、簡約,方孔穿以繩索,攜帶便利。隨著秦統一六國「秦半兩」逐漸傳布全國。公元113年,漢武帝廢除一切舊幣鑄造五銖錢,這是繼秦半兩以來,我國出現的又一種重要的貨幣。魏晉南北朝是我國歷史上長達數百年的大分裂大內戰時期,國庫空虛,劣幣泛濫,百姓甚至以稻穀、布帛作為流通物,青銅貨幣一度衰落到最低點。

來源:霍林郭勒市博物館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