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沒有發生「小行星撞擊」,恐龍能存活下來,進化成類文明?

科學探索之聲 發佈 2020-03-05T02:23:18+00:00

而我們常說的霸王龍、地震龍、腕龍都屬於非鳥類恐龍,在非鳥類恐龍中,有的性格兇猛,有的性格溫順,像霸王龍、蠻龍都是以肉食為主的掠食性恐龍,而地震龍、腕龍、易碎雙腔龍是以植物為食的恐龍。

作者:勵生


恐龍,一種生活在中生代至今的蜥形綱動物,其中包括鳥類和非鳥類恐龍。

而我們常說的霸王龍、地震龍、腕龍都屬於非鳥類恐龍,在非鳥類恐龍中,有的性格兇猛,有的性格溫順,像霸王龍、蠻龍都是以肉食為主的掠食性恐龍,而地震龍、腕龍、易碎雙腔龍是以植物為食的恐龍。

在距今2.5億年-6600萬年前,非鳥類恐龍是當時地球上的陸地霸主,和海洋中的魚龍類、天空上的翼龍類三分天下,在非鳥類恐龍存在的時代,其它種類的動物才剛剛在地球上落腳,其地位就和現在的嚙齒類動物一樣,不僅體積小,能力也很弱,在當時不過是非鳥類恐龍的食物而已。

不過,這種局面在大約6600萬年前被打破,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在地球上出現,導致當時地球上有50%的物種被滅絕,其中就包括了非鳥類恐龍。

根據古生物學家研究得到的結果,此次災害發生很有可能是由尤卡坦半島上的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導致的,科學家稱呼這次大災害事件為:地球第五次滅絕。

在大自然的災害面前,任何生物都沒有討價還價的餘地,更何況是無法預測的小行星撞擊,所以即使是曾經稱霸陸地的恐龍也無法躲過撞擊。但鑒於恐龍的兇猛強大,也有人時常會想,假設恐龍在當時沒有被滅絕,憑藉它們的優勢能否在地球上存活下來,並進化成為像人類這樣的文明呢?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探討一下。

例如:非鳥類恐龍的滅絕,究竟是被小行星撞擊帶來的災害滅絕的嗎?

關於這一點,其實沒有實際的證據表明,只不過,從目前來看,第五次生物大滅絕是因為小行星撞擊地球而引發的,不過,為什麼這其中滅絕的生物種類是恐龍、翼龍、魚龍類,而不是其餘小型的動物種類?畢竟,當時的哺乳動物已經出現,除此以外,還有鱷魚的祖先、鯊魚的祖先都和非鳥類恐龍同處一個時代,但它們都存活了下來,並衍生出後代。

所以,小行星撞擊地球帶來的災害或許會影響非鳥類恐龍,但是卻不是造成恐龍迅速滅絕的主要原因,換句話說,非鳥類恐龍本身可能就有滅絕的危機,只不過小行星撞擊事件讓這種危機提前了,所以,才讓恐龍在這麼短的時間中迅速退出地球舞台。

舉個相似的例子,在地球第四次生物大滅絕中,也有很多生物滅絕,其中就包括部分鱷類動物,不過最終還是有部分鱷類動物存活下來。這就是因為鱷類動物本身沒有滅絕危機,所以,一旦災難過去,它們就能挺過來。

但恐龍不是,在白堊紀時期,地球上的食物早已短缺,部分恐龍種類的體型是越來越大,而且數量也相對龐大,面對這樣的消耗量,當時的地球植物或許是不堪重負,生態系統早已出現失去平衡,隱隱有崩潰的可能,所以當小行星撞擊地球之後,這種問題就暴露出來了,一時間,食物短缺讓一向食量很大的恐龍來說,陷入絕境。

當植食性動物沒有了植物,只能活活餓死,同時,也帶動了肉食性恐龍的滅絕,所以,小行星撞擊地球,並不是導致非鳥類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是非鳥類恐龍本身就有滅絕危機,是小行星撞擊把這種危機提前帶到了恐龍面前,從而促使它們滅絕。

第二點:假設距今6600萬年前,沒有發生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那麼恐龍能夠存活下來嗎?

從上文中,我們可以發現非鳥類恐龍的滅絕是有自身原因的,所以,即使沒有發生希克蘇魯伯撞擊事件,它們也會有遭遇滅絕危機。而且,非鳥類恐龍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將近1.6億年的時間,但在這段時間中,恐龍也並沒有演變出像現代人類這樣的文明,反而是將自己逼上了絕路。

雖然,根據古生物學家的發現,恐龍種類中只有一小部分出現了腦容量增大的現象,例如傷齒龍,古生物學家在這類恐龍的化石上發現,或許擁有高度的群體意識和智慧。但是,還沒等它們演變出文明,就在第五次生物滅絕中徹底消失。

但這並不說,它們沒有被滅絕,就能演變成為文明,縱觀現代的生物種類,如靈長類的猩猩、頭足類的章魚和鯨魚類動物都富有智慧,例如虎鯨,是在智商上僅次於人類的地球生物,但它們並沒有演變成為文明,要知道鯨魚可是在5000萬年前開始出現的。

總結

地球生物的疊代更替是有規律的,體型從大到小,從低等到高等,一個生物要想演變成為文明,必須具備高智商,但這些恐龍都不具備,所以,即使恐龍沒有在6600萬年前被滅絕,也不見得能夠演變出文明,畢竟,它們能否順利的存活下來還是一個未知數。

歡迎關註:科學探索之聲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