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有什麼好處?這麼多好處太難得,媽媽別捨不得

叮噹派 發佈 2020-05-06T11:49:38+00:00

文/叮噹派好習慣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最後,如果您喜歡叮噹派好習慣的文章,記得在下方點讚、收藏、轉 發哦!

文/叮噹派好習慣

叮噹派好習慣,持續推送教育熱點、好習慣養成方法、學習乾貨等豐富內容,助力3-12歲兒童「學習、情商、性格」三方面優化!歡迎轉 發、收藏本文~

轉眼已經到了5月份,各省(自治區、直轄市)的大中小學都陸續開學或者明確了開學時間。

寒假接近尾聲,不懂各位小朋友們在這個超長寒假裡過得怎麼樣呢?

聽說任何一件事堅持21天就會成為習慣,2月11號開始,揚州二年級男孩杭杭開啟了自己的21天「烹飪小達人」計劃

到如今,杭杭已經成功變身「小廚王」,學會了30多道家常菜,甚至還會在父母工作有些累的時候,端上一份煎雞蛋或者是麵條。

杭杭是如何成功的呢?他的爸媽是怎麼教育的呢?

首先,杭杭有耐心,懂得從最簡單的入手。一開始做的是最簡單的煮餃子、煮麵、煎雞蛋,漸漸難度升級,學炒菜,現在還會做紅燒魚等等。

其次,杭杭的爸爸媽媽非常支持孩子的決定,提供了必要的支持。

杭杭爸爸說,他一開始會給孩子把食材配好,孩子負責炒,他在旁邊提醒放糖、放鹽。

家人還專門給孩子配了一個鍋,方便他可以自己操作。

在學習做菜的過程中,爸爸還會給兒子聊聊烹飪里的物理知識,比如「熱油鍋沾水為什麼會炸?」

杭杭爸爸說,孩子的潛能是無限的,與其說孩子在成長,不如說,孩子帶家長一起成長。

杭杭媽媽每天在朋友圈記錄「大廚」的成長經歷,給孩子提出改進的意見。

這樣小小的一個計劃,不但讓孩子收穫了滿滿的成就感與樂趣,也鍛鍊了孩子初步統籌安排的能力,更培養了孩子獨立自主的生活習慣。

正如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說過:「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

靠自己,路才能走的更加長遠

不久前,一則「給上大學的女兒請保姆」的新聞引發熱議。

有人覺得,人家有錢,不想耽擱孩子學習,請保姆不是很正常嗎?

但問題是,這孩子可不是怕耽誤學習這麼簡單。

女孩媽媽說了,女兒從小沒做過家務,怕她照顧不好自己,才想招聘保姆。

這完全跟會做家務,但願意花錢省時間不是一回事。

一個生活態度極差的人,又怎麼會認真對待自己的學業呢?

還記得17歲神童魏永康,本是天之驕子,還沒有取得研究生學歷,就因生活自理能力太差而被學校勒令勸退

其實,對於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教育,是讓孩子擁有照顧自己生活的能力,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哈佛大學的一項跟蹤調查結果也顯示,20 年後,愛做家務的孩子和不愛做家務的孩子差別很大,收入相差 20%

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曾對全國2 萬個小學生家庭進行調查,結果顯示,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比起不承擔家務勞動的孩子,成績好了27 倍。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朱棣文一家被稱為「美國史上最牛華人家族」「12個博士,三代皆教授」。

左為二哥朱棣文Steven Chu,中為三弟朱欽文Morgan Chu,右為大哥朱築文Gilbert Chu

到底是怎樣的教育方式才能培養出這麼多優秀的孩子呢?

朱棣文曾提到他的媽媽要求孩子們:必須學會自己做飯。

直至今日,他在研究工作之餘, 最大的嗜好也是下廚做菜, 與妻兒、親友一起享用。

他在一次演講中提到:「很難想像那些只會念書,連煎蛋、煮蛋都不會的孩子,會懂得怎麼做實驗。」

有時候獨立能救孩子的命

叮噹派好習慣曾分享過一部動畫小短片《巨嬰》,「巨嬰」不堪飢餓的折磨,扒開媽媽傷口,重新鑽回她的肚子,再次成為一個嬰兒。

這個故事真不是虛構,2009年就發生了一件類似的悲劇。

在河南省信陽市羅山縣朱堂鄉,一名23歲的年輕小伙楊鎖從小被父母嬌生慣養,一點活都不讓碰。

父母去世後,他不去工作,變賣家產後靠乞討為生。不洗衣服,讓自己渾身散發惡臭。

為了取暖,他把家裡能燒的東西都順手燒了。

就連村裡人給他送來肉、菜等糧食,一直放到發臭也不肯動手做飯吃。

最後,在一個寒冷的夜晚,楊鎖將自己活活餓死在家中。

可見,良好的生活習慣和生活態度不但是學習能力的重要基石,在有的時候甚至能救孩子的命。

不久前,12歲硬核留學生獨自飛回國的新聞上了熱搜。

這個男孩在父母的指導下,獨自乘坐飛機從馬德里回國。

他全程戴好口罩、帽子,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並且堅持了20小時沒吃飯喝水,獨自完成登機、申報、檢測等一系列繁雜的程序。

如今國外疫情如此嚴重,海外滯留了許多年紀很小的孩子,他們沒有老師的幫助,沒有父母的陪伴,如何才能保證自己的安全。

培養孩子獨立性,相當於給了孩子一個保護他平安健康的隱形保鏢,就算離開了父母,他也能繼續自由自在地翱翔。

如何培養生活獨立的孩子?

最近,一則有關「大中小學設立勞動教育必修課」的消息上了熱搜榜。

可見,如今的教育越來越重視孩子的生活獨立能力,如果你也想讓孩子成為一個優秀的人,要做的第一步就是教他學會獨立。

培養生活獨立的孩子要注意些什麼呢?

① 讓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情,鼓勵孩子幫助父母

還記得上海一家小學將「家務清單」分為自理崗位和服務崗位兩部分。

自理崗位包括:穿衣、整理書包、洗紅領巾、疊衣服、打掃房間、簡單烹飪.......等等。

自理崗位要求孩子們自己動手完成自己的事情,而服務崗位要求孩子動手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事。不同年級,會有不同的任務。

② 在方法上要因勢利導,正面鼓勵孩子

上海小學的這份家務清單旁邊還印有「家務完成情況」的一欄,有三個笑臉,爸爸媽媽只要根據孩子的家務表現,在相應的笑臉上打上對勾就可以。

不僅爸爸媽媽要對孩子的表現評價,學校也會通過每學期的「家務大比拼」來評出「最佳小當家」,以此來引導孩子們在積極的去踐行自己在家中的責任,承擔做家務的義務。

可以看出,培養孩子的獨立性不能急於求成,要講究方式方法。

當孩子表現出獨立的願望或做事情有一點進步時,家長要及時鼓勵以及給以幫助,樹立孩子的自信心,促使孩子繼續努力。

當孩子犯「錯誤」時,我們不要輕易打擊孩子的積極性,要學會寬容對待,正面引導。

正如蒙台梭利博士所說:「孩子不做事是因為不知道怎麼做,可是他應該去做,因為他身體的本能,有能力從事各式各樣的活動,而且他有學會如何做的天賦。」

孩子變得獨立的過程是一個由量變到質變的發展過程,需要一步一步來,家長們千萬不能操之過急。

最後,如果您喜歡叮噹派好習慣的文章,記得在下方點 贊、收藏、轉 發哦!也歡迎您留下對上文內容的看法。

END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