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臨終為何要把武媚娘賜給李治當老婆?

唐風宋月 發佈 2020-05-22T09:36:08+00:00

大唐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即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一周年忌日,唐高宗李治進入感業寺為父進香。禮畢,高宗獨坐於佛殿中,良久不語。門吱呀一聲開了,小太監送進來一方手帕,李治打開,一縷烏黑亮麗的秀髮滑落於地,手帕上赫然繡著殷紅一首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

大唐永徽元年(650年)五月二十六日,即唐太宗李世民駕崩一周年忌日,唐高宗李治進入感業寺為父進香。禮畢,高宗獨坐於佛殿中,良久不語。門吱呀一聲開了,小太監送進來一方手帕,李治打開,一縷烏黑亮麗的秀髮滑落於地,手帕上赫然繡著殷紅一首詩:看朱成碧思紛紛,憔悴支離為憶君。不信比來長下淚,開箱驗取石榴裙。秀髮為武媚娘之發,字跡為武媚娘所書,筆法婉約流暢,意態縱橫,剛勁圓潤。李治潸然淚下,起身來到武媚娘禪房,只見武媚娘站在禪房中央,身穿石榴裙,艷若朝霞,楚楚動人。他上前一把擁住,二人抱頭痛哭,金風玉露一相逢,勝卻人間無數。多年以後,駱賓王在《討武曌檄》中寫道:(武氏)入門見嫉,蛾眉不肯讓人;掩袖工讒,狐媚偏能惑主。

武媚娘為何偏能「惑主」,駱賓王只說對了一半。武媚娘的確夠「媚」,因此才被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兩度選入宮中。她的「媚」名還是李世民金口御賜的。但是「媚」只占一半,另一半更為重要,即「才」。武媚娘入宮,被李世民封為「才人」。才人不僅侍寢,而且輔佐皇帝批閱奏章。李世民新得一匹烈馬,名叫獅子驄,肥逸無能調馭者。武媚娘就跟李世民說,我能收拾這個畜生。先用鐵鞭抽,再用鐵棍敲,最後用匕首捅。李世民點頭讚許,算你狠。

李世民病重,召太子李治入宮侍奉,與武媚娘同在御榻,二人互生情愫,「穢亂春宮(駱賓王語)」。其實駱賓王之語純屬栽贓污衊。李治武媚娘生情是真,穢亂是假,二人處於「發乎情而止乎禮」的克己階段。李世民一代雄主,怎會容忍臥榻之旁二人行苟且齷齪之事?何況前隋殷鑑不遠。隋文帝楊堅病重,太子楊廣入宮侍奉,就在御榻之旁將一同侍奉的宣華夫人非禮了。如果李治幹了昏君楊廣才能幹出的事,李世民還會把皇位放心交給他嗎?

李世民晚年,「女武亂唐」的讖語甚囂塵上,找李淳風一算,李大師說,此人正應在後宮之中,但不知是誰。李世民說,我全殺了行不,李淳風說,不行。現在殺了,她二十年後又一條好漢,會把你的家族屠戮殆盡。現在不殺,以後還能給你留幾個,重振唐室。李世民於是作罷。其實這個記載非常幼稚可笑,純屬小說家言,不足為信。李世民戎馬一生,弒兄殺弟,逼父退位,啥大不韙的事沒幹過,如果他相信「女武亂唐」之讖語真的應在後宮,武媚娘第一個就是被殺對象。既是女的,又姓武,以後要亂唐,這麼明顯的特徵還用李淳風算?瞎子也能看出來好不好。再說李世民是那種相信輪迴報應的人嗎?他連哥哥弟弟都敢殺,不怕報應,怕武媚娘死了以後報應他?這不扯麼。

因此李世民根本沒信過女武亂唐會應在後宮這種話。他唯一提防的,是外面的權臣。自古以來都是權臣篡位,外戚篡位,沒聽說後宮篡位的。後宮最多垂簾聽個政,也會把皇位順利交給兒子,不會把兒子踢開自己上。所以他殺了疑似應讖的李君羨,卻沒動武媚娘一根毫毛。相反,他非常認可武媚娘「鐵腕制馬」的說法,把武媚娘留在病榻,讓她跟李治頻繁接觸,以期日後成為李治的左膀右臂。這是李世民臨終對李治唯一的關懷了。人們都說李世民晚年冷落了武媚娘,那為啥臨死前一段時間偏要安排武媚娘侍奉,卻不安排他最喜歡的徐慧侍奉?一個人快要死了,身邊不應該是最親近的人陪侍嗎?

所以李治後來說,當年先帝看武媚娘寬容剛毅,賢惠明良,就把她賜給了我。此語應該不虛。武媚娘的確應該是李世民賜給李治的,目的就是制衡長孫無忌。

李世民晚年主要的工作重心,便是立儲。長孫皇后生了三個孩子,長子太子李承乾性情暴躁,腿也瘸了,九子晉王李治性情暗弱,都不喜歡,他最喜歡四子魏王李泰,李泰文采武功都比另兩位強。李承乾和李泰明爭暗鬥,朝臣紛紛站隊,最終太子李承乾在侯君集和杜正倫幫助下圖謀造反被廢,李泰和李治成了朝臣擁推的對象。岑文本和劉泊擁立李泰,長孫無忌和褚遂良擁立李治。岑文本和劉泊來自江南寒族,郡望不顯,長孫無忌卻是關隴勛貴集團的代言人,褚遂良也來自江南豪族,世代顯貴。在這場勢力明顯不對等的爭鬥中,李世民的態度成為立儲的關鍵。

平心而論,李世民是傾向於立李泰的,畢竟李泰更像一個守江山的人。可是長孫無忌堅決反對,他不能不考慮長孫無忌背後的勢力。長孫無忌代表關隴集團,關隴集團是六百多年來「長安政治中心(陳寅恪語,與之相對的是洛陽政治中心)」的統治集團,任何一個王朝,只要在長安定都,就得依靠他們生存,否則就得死。楊廣就是想脫離關隴勛貴集團的控制,結果身死國滅。李淵本身就是關隴勛貴集團的一員,也是因為這個身份才幾乎兵不血刃的順利進入長安,得到了該集團的擁護。如果李世民一意孤行立李泰為儲,李泰上位後就得跟關隴集團展開生死搏殺,很可能成為第二個楊廣,李唐王朝很可能成為第二個楊隋。

因此當李泰被排除後,李世民曾動過立李恪為儲的心思。李恪母親是隋煬帝女兒,屬於根正苗紅的關隴集團。「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李恪也是文武全才,英姿勃發。但是長孫無忌依然堅決反對。李世民試著跟長孫無忌商量,你就是覺得他不是你親外甥,怕他日後對你不利吧。這孩子英明果斷,跟我很像。我覺得他以後不會對你下手的。但是長孫無忌說,晉王李治寬仁忠厚,正是守成之君。希望您不要舉棋不定,亂了大局。李世民於是作罷。

長孫無忌為啥要擁立李治?原因不外兩條。如果李恪當了皇帝,他毫無疑問會被打壓甚至處死,性命堪憂。更重要的是,李治看上去軟弱無能,日後極易被自己操控,取而代之也不是不可能。楊堅就是奪了外甥的皇位,前車之鑑就在眼前。而這也是李世民最為擔憂的。長孫無忌就是第二個楊堅,既是外戚,又是權臣,而且「絕非正人(陳寅恪語)」。李世民一生識人無數,又跟長孫無忌從小長大,他是啥人比誰都清楚。既然如此,他為啥還要託孤長孫無忌呢?這就有一句話,時勢使然。因為他找不到比長孫無忌更合適的人選了。

劉邦臨終,看著呂后的背影說,她羽翼已成,我也無可奈何。想當年劉備也不相信諸葛亮,甚至當面說出「劉禪可取而代之」的話,可他還是不得不託孤諸葛亮,因為沒有比諸葛亮更合適的託孤對象了。李世民也是如此,明知長孫無忌不是好鳥,也得託孤長孫無忌。他試圖用李恪李泰破局,卻都被長孫無忌堵了。

既然李治是唯一人選,他就必須給李治挑一個能夠抗衡長孫無忌的人,防止長孫無忌學習楊堅謀朝篡位,這個人,便是心狠手辣的「制馬能手」武媚娘。大國如家,我們普通小民,如果想對抗叔叔舅舅,就得娶個強勢的老婆當家作主,為賢內助,否則一輩子都會被七大姑八大姨牽著鼻子走。皇家也是。唯一能夠對抗長孫無忌這個舅舅的,只能是李治的老婆。只有老婆才跟他一條心,才是家人,或者說,利益共同體。

正因如此,才有了李治在李世民一周年忌日進入感業寺燒香,與武媚娘重逢的橋段。他敢冒天下之大不韙娶先皇嬪妃,這是需要極大勇氣的。而李治生性「暗弱」,身上沒有這個勇氣,這個勇氣只能是李世民給的。換言之,武媚娘入感業寺為尼,李治在李世民一周年忌日與武媚娘重聚,一切都是李世民臨終安排好的。

這就能解釋一個問題,為啥武媚娘要出家。如果武媚娘不出家,她名義上還是李世民嬪妃,李治娶了這叫「蒸母」,於禮不合。但是走了出家這道手續,李治就是娶個死了老公還俗的寡婦,跟李世民沒有半毛錢關係。其實就是為了減少來自長孫無忌的阻力,不給他阻礙的藉口。這個做法後來被李隆基效仿。李隆基想納楊玉環為皇妃,楊玉環時為壽王李瑁王妃,老子奪兒子老婆,公公扒灰兒媳婦,這總不妥。所以李隆基先讓楊玉環出家為道姑,過了一年在華清池準備了一池水,恩賜楊玉環進來洗澡,「始是新承恩澤時」。楊玉環不走出家這道手續,她就是李瑁老婆。走了出家這道手續,她無非是個離婚還俗的寡婦,跟李瑁就沒啥關係了。

因此李世民晚年給李治上了雙保險。第一,託孤長孫無忌和李勣共同輔政。長孫無忌是關隴勛貴集團代言人,李勣是山東豪傑集團代言人,兩人在朝堂上可以相互掣肘。第二,託孤武媚娘,讓她成為李治賢內助,在後宮出謀劃策。事實上也果如李世民所料,李治即位後,長孫無忌隻手遮天,很快排擠了李勣,讓他坐了冷板凳,隨後屢興大獄,竟然把李世民生前最愛的李恪和高陽公主都殺了。李治在朝堂上鬥不過長孫無忌,便從後宮入手,以王皇后無子為名,扶武媚娘上位。雙方在廢后立後的問題上展開了生死搏殺,關鍵時刻李治得到了李勣支持(李治問李勣,我想廢掉王皇后,您啥態度。李勣說,娶老婆先得問父母,父母不在了,就可以自己做主,不必問外人。其實便是明確表態支持李治,因為長孫無忌在李治娶老婆問題上也是外人,無權干涉,更別提褚遂良之流了。),順利將長孫無忌干翻,保住了李唐江山。

老人家說,李世民在立儲問題上犯了錯誤,聰明一世,懵懂一時。應該立李恪,不該立李治。可是李世民能在被逼無奈立李治的情勢下給李治安排武媚娘逆境翻盤,不能不說是人中豪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