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個轟炸了日本本土!為何當時不用炸彈,只撒了一堆紙片?

利刃號 發佈 2020-05-06T22:54:05+00:00

提到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受轟炸,大多數人都會想到1942年的"杜立特轟炸",然而實際上,第一次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的不是美國,而是當年的中國。

利刃/縱橫論

二戰期間的日本對亞洲國家造成了深重的傷害,由於國力上的差距,戰場在戰爭初期從來沒有燒到過日本的本土,一直到1944年之後美國軍隊的攻勢才逐漸逼近日本本土。提到日本本土第一次遭受轟炸,大多數人都會想到1942年的"杜立特轟炸",然而實際上,第一次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的不是美國,而是當年的中國。

1938年的5月19日,中國空軍兩架B-10轟炸機在中國空軍第十四大隊司令的帶領下,借著夜幕沖向日本本土,並成功地抵達日本上空,隨後安然無恙地返回中國基地。因為這一次事件,日本軍方對國內保證的"沒有一架飛機能夠跑到日本領空"的說法化為泡影,多名日本空軍指揮官被解職。但是,後人普遍記得的,還是美軍由杜立特帶領下進行的首次轟炸,中國的轟炸行動的光芒幾乎被完全掩蓋。

之所以出現這種情況,除去美國方面的宣傳力量比較大外,更主要的原因在於,中國方面進行的轟炸是史無前例的"紙片轟炸"。當時兩架中國B-10轟炸機抵達日本之後,投下的既不是高爆彈,也不是燃燒彈,而是由郭沫若等人進行篩選集合後制定的紙片傳單。而這份傳單上最為後人所知的就是一句話,"爾國侵略中國,罪惡深重。爾再不遜,則百萬傳單將變為千噸炸彈,爾再戒之。"

顯然,紙片炸彈雖然可以作為輿論攻勢的一部分影響對手軍心,但是在日本進展順利的1938年,這樣的行動基本可以認為不能對日本造成任何的損失。那麼,為何中國空軍不用實彈轟炸日本,非要選擇紙片呢?這主要有兩方面的原因,其一,就是國民黨內部部分人認為炸彈的效果不持久,兩架飛機不能造成什麼影響,換成紙片反而可以造成更加持久的效果。這次轟炸,灑下的紙片總數有100萬張,看起來確實能夠起到一定的宣傳效果。當然,這種說法在軍隊人員看來還是很荒謬的,無論如何實彈才是最有效的東西,沒有破壞效果談何轟炸呢?那麼這裡就涉及第二個,也是真正的主要原因了,那就是中國空軍沒有那麼好的轟炸機來對日本進行轟炸。

上文所提到的B-10轟炸機,在剛剛出現的年頭還算得上一款不錯的轟炸機,但到了1938年就已經不算什麼了。最致命的問題是,B-10不足以支撐中國出發,對日本進行轟炸並成功返回的能力。B-10的理論數據,是飛行航程2200公里,最大載彈量1000公斤出頭。從中國到日本再飛回來,B-10就不能攜帶那麼多彈藥。當時出發的兩架B-10轟炸機都攜帶了700公斤的額外燃料,這就很大地擠占了能夠攜帶的彈藥量。兩架轟炸機加在一塊,也就只能攜帶500公斤的攜彈量。正因如此,中國空軍才考慮直接攜帶紙片炸彈而非實彈,畢竟500公斤實在是太少了,也就和2枚500磅的航彈差不多,就算使用實彈,效果也確實是微乎其微,一不小心扔到山溝里爆炸了,誰都沒有發現的可能性都是存在的,至少換成紙片到處撒還可以被日本發現。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