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大關鍵農藥技術將成為製劑研發熱點,趕緊看

農藥市場信息 發佈 2020-01-16T06:44:33+00:00

03控制釋放製劑技術緩釋製劑分為兩類,一是純緩釋製劑,適用於衛生殺蟲劑、糧庫用藥、防治地 下害蟲等,多為封閉用藥;二是控制釋放製劑,適用面廣,用於大田防治能實現精準 施藥、提高藥效,是綠色安全農藥製劑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01

綠色乳油新配方體系的研究

綠色乳油新配方體系的研究徹底推翻傳統乳油的溶劑體系、乳化劑匹配體系,研製VOC含量低、對環境、生態安全性高的綠色乳油,是第三代農藥製劑技術開發最主要的目標之一。

2005年10月美國加州實施VOC<20%農藥准入法規後, 已成為世界農藥研究的熱點。新配方體系構架的基礎研究和設置是最關鍵的核心技術。

新體系的取材以植物源材料和新型綠色溶劑為主,目前已有兩條研究思路取得突破。

(1)共溶劑系統研發思路:通過對溶劑組合的篩選開展研究。已有一批高安全性能 的乳油產品問世。共溶劑組合的目標已呈現多樣化,如:改善溶解性能、低voc、低刺激、防結晶、提高製劑穩定性等。

(2)共溶劑-助劑系統研發思路:在共溶劑系統的基礎上又篩選了某些表面活性劑作為 組分之一。此時,表面活性劑充當了三個腳色,一作溶劑,二作乳化劑,三作噴施助劑。顯著提高了乳油的安全性和藥效。

02

「中國式」飛防用製劑的研究超低

容量噴施劑的配套是最迫切需要解決關鍵的技術之一。當前試用較多的懸浮劑、微乳劑、可溶液劑、可分散油懸浮劑、油懸浮劑、水分散粒劑等與傳統的UL是兩回事,無FAO標準可套用。將這些劑型改為飛防製劑其實質就是把超低容量噴施技術由簡單的油基藥液噴施改變為複雜的水基藥液噴施,需要針對一系列關鍵技術開展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

(1)規避高濃度施藥(超出常規100倍或以上) 所致風險的研究:提高製劑分散度,防止施藥不均引起藥害;助劑的篩選,規避在高濃度下呈現植物毒性的助劑;原EW、SE、SC中含有高揮發性有機物的規避和替代, 及施藥過程中公共安全問題的研究。

(2)規避藥液霧滴飄移所導致的風險。分類研究各種水基藥液噴出後的形狀和尺寸的 變化及沉降的路徑,建立一系列影響因子與結 果的數字化模型。主要影響因子如:飛行高度和速度、風向和強度、氣溫和濕度、藥液噴出的起始速度和尺寸以及藥液的表面張力、粘度、比重、揮發性等;

(3)劑型和配方研究;

(4)專用和通用的桶混助劑的研究;

(5)標準體系的建立。

03

控制釋放製劑技術

緩釋製劑分為兩類,一是純緩釋製劑,適用於衛生殺蟲劑、糧庫用藥、防治地 下害蟲等,多為封閉用藥;二是控制釋放製劑,適用面廣,用於大田防治能實現精準 施藥、提高藥效,是綠色安全農藥製劑技術的重要發展方向之一。

目前,能實現控制釋放功能的是微囊製劑。本世紀以來全球獲得了快速發展。至2018年我國微囊懸浮劑登記數已達243個,是2008年(23個)10倍多。然而,登記未投產的多、銷售的產品中,用於種衣劑、防治地下害蟲的多,用於大田防治的極少。

控制釋放技術是我國農藥製劑技術中與國際水平差距最大的領域之一。研發和掌握一系列關鍵技術是今後的重要發展方向。

1. 快速釋放技術 快速釋放是控制釋放技術的基礎,只有掌握了釋 放的快慢節奏才能實現控制釋放。主要技術路線和關鍵技術:(1)高含量(500G/L左右)、無溶劑、薄殼微囊懸浮劑工藝,關鍵技術:冷、熱儲和經時條件下的防破囊、抗結晶技術。(2)高含量(75%左右)微囊WG生產工藝,經濟規模下的連續化成囊工藝,連續化噴霧造粒工藝。

2. 預設條件下快速釋放技術

(1)田頭稀釋後快速釋放微囊製備,關鍵技術:囊材設計成對PH值敏感的類反滲透膜,製劑按材料要求設置成微酸或微鹼性,以保持穩定。施藥稀釋恢復中性後,藥物快速釋放。

(2)微鹼性條件下釋放技術:該法尤其適合將鱗翅目殺蟲劑製成CS。甜菜夜蛾、棉鈴 蟲、玉米螟等鱗翅目幼蟲的消化道呈鹼性。若在製劑中定向添加誘食劑更佳。關鍵技術:囊材的結構修飾,嵌入易遇鹼水解的基團(如酯鍵),遇鹼破囊。

(3)微酸性條件下釋放技術:用以種子處理或田間莖葉噴施的某些殺蟲劑藥物特別適合使用這類製劑。田間噴施前,視蟲情的輕重將噴施液調至PH4-6,噴施在莖葉上的藥液因水分蒸發而濃縮,酸度增大,藥物迅速釋放。關鍵技術:囊材的結構修飾,嵌入易遇酸水解的基團(如低聚乙縮醛基團),遇酸破囊。

3. 在水中不釋放的技術,這一技術給藥效高但對水生生物高毒的農藥品種帶來了水田應用的巨大市場。

關鍵技術:(1)約1/10左右的水相與油相的農藥原藥混合製得油包水體系,以此作為囊芯物來製取CS。(2)囊內水相和囊外水相中按滲透平衡和使用要求,加入滲透壓調劑(如鹽、醇等),使得藥劑在植物表面迅速釋放。掉入水中時,由於囊外滲透壓大於囊內,故藥物能長期儲於囊內致降解。農藥製劑控制釋放技術將與世界科技同步發展。

04

納米材料製劑技術

將納米材料技術用於農藥製劑,上世紀末,國際上即開始 了這方面研究。 綜觀近20年的研究進展,可以看到:

(1)達到納米級的農藥活性物,沒有表現出象無機納米材料所顯示的量子尺寸效應和宏觀量子隧道效應。

(2)液體農藥由於沒有固定的表面,達到納米級後顯示了有限的尺寸效應(如微乳劑),但沒有表現出典型納米材料所具有的小尺寸效應和表面效應。對納米級農藥製劑的研究宜注意選准切入點。分析國外的研究動態,相對集中在以下三個領域選題開發。一是高熔點,難溶(水及一般溶劑中)的固體農藥製劑,尤其是水基化製劑;二是納米級微囊(快速釋放型)的研究和開發;三是利用納米材料改善現有的農藥製劑的性能。

05

活體微生物農藥製劑技術

活體微生物農藥的製劑技術是該類農藥發展的主要技術瓶頸之一。將成為農藥製劑研發的熱點之一。

品種主要集中在:真菌如木黴菌等;細菌如芽孢桿菌,假單胞菌等;病毒類如多角體病毒、顆粒體病毒等;主要劑型:懸浮劑、可濕粉劑、粒劑、水分散粒劑等。

難點:連同培養基、排泄物等一併作為活性物組份進 入製劑。

重點:是延長製劑的貨架壽命(真菌類和細菌類製劑),關鍵技術如:一是使用當代農藥製劑配方技術,優化微生物休眠環境(水分、PH及專用穩定劑等)延長製劑貨架壽命。二是篩選和引入碳源、氮源、展著等組分,增強微生物 萌發和定植能力,提高藥效。三是解決微生物、培養基及多種功能性組份等共存於一個配方體系中的製劑穩定性問題。四是常用助劑與活體微生物相容性資料庫建立。

來源:世界農化網

免責聲明

部分文字及圖片來源於網絡,僅供學習、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業用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問題請及時聯繫我們以作處理。本聲明未涉及的問題參見國家有關法律法規,當本聲明與國家法律法規衝突時,以國家法律法規為準。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