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花,締造價值202.97億的農產品品牌

廣西衛視 發佈 2020-05-22T11:01:07+00:00

《茉莉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歌,也是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吳金琳:通過我們廣西民樂人不懈的宣傳和努力,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們愛上了我們傳統的文化,選擇去學習民樂,學習琵琶,在我們小康社會建設的征途上,他們會向更多的人去傳遞這份文化自信,

享譽世界 香滿人間

它是中國的文化名片

締造價值百億的農產品品牌

師者匠心 美在傳承

傳統民樂春風化雨

奏出時代新聲

沐浴時代新風 共享小康生活

5月21日 21:20

《我們的小康》講述你我身邊的小康故事


全球10朵茉莉花就有6朵出自這裡

《茉莉花》,是大家耳熟能詳的經典民歌,也是最能代表中國特色的文化名片之一。對於中國南部的廣西橫縣而言,「茉莉花」還意味著價值200億的農產品品牌。

橫縣茉莉花、茉莉花茶的產量占全國的80%以上、世界的60%以上。「全球10朵茉莉花就有6朵出自橫縣」,廣西衛視《我們的小康》,走進全球最大的茉莉花種植基地、世界茉莉花都橫縣,帶大家看看那裡充滿花香的小康生活。

4月中下旬,橫縣中華茉莉園開始了長逾半年的花期。連片1萬多畝的茉莉花田裡,綴滿了潔白無瑕的花蕾,清香悠悠沁人心脾。

位於校椅鎮的中華茉莉園,建於2007年,是集生產、加工、科研、旅遊觀光於一體的國家4A級景區。為了精準對接市場,橫縣在2019年將園區規劃成16塊村企聯建基地,大力推廣茉莉花標準化種植。

51歲的商大森,認領了200畝花田。今年,他的花田不僅早開花,而且花期還能持續到11月份,這比往年足足多了近40天。為何商大森的花田與眾不同?答案就在距離花田不到一公里的玻璃大棚里。

傳統的茉莉花種植,依靠天時地利,但在橫縣茉莉花生產數字化試點基地的玻璃大棚里,採用的是物聯網、雲計算、大數據等智能技術,能精準控制茉莉花培育的溫度、濕度、施肥、光照,不僅讓茉莉花的花期延長,還大大提高茉莉花的品質與產量。從2019年開始,橫縣先後投入410萬元用於智慧大棚的建設。截止到目前,橫縣茉莉花種植面積11.3萬畝,年產茉莉鮮花9萬噸。

茉莉花茶是橫縣最早實現產業化經營的特色支柱產業。早在1978年,橫縣茶廠就引進了雙瓣茉莉花種植,並且成功窨制茉莉花茶。這以後,茉莉花種植和花茶加工產業逐漸從江浙沿海地區轉移到廣西橫縣等地。商大森成了本地較早一批做茉莉花茶代加工的茶商,最初也都是為外地茶商貼牌加工。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商大森不甘心只「為他人做嫁衣」,2015年,他一口氣買下8畝地,註冊「大森」商標。

2016年,迅猛發展的茉莉花茶產業,助推橫縣成為廣西首個阿里巴巴農村淘寶「千縣萬村」項目試點縣,村郵樂購、樂村淘、京東幫等國內知名電商平台也跟著進駐橫縣,包括大森在內的一批本土茶企風風火火地做起自家品牌的電商生意。2019年,全縣共有40多個茉莉花茶本土品牌,橫縣金花、橫縣順來、橫縣大森更是躋身中國茉莉花茶十大品牌企業。

就在橫縣茉莉花茶大步「走出去」的時候,這些老茶企也遇到了新問題。

商大森 廣西春之森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有一個是河南那邊的(客商)來,想同我們簽約,看到我們在地上這樣做(茶),他說不符合標準,歐洲的客人來看,要不了。因為茉莉花茶都是放在地上窨花,不放在地上,我們以前老傳統的工藝是很難做出來。

36歲的雷大焰原是一名高級通信工程師,曾供職一家大型企業。2015年,他放棄城市的高薪工作,返鄉創業在老家橫縣雷屋村開辦茶廠。加工銷售的茉莉花茶主要銷往海外。很快,他就發現,傳統的茉莉花茶加工經過多次窨制、復火、通花散熱、起花,不僅工藝複雜,耗時、耗能、耗花,而且花茶品質不穩定,還有安全衛生隱患。

雷大焰 廣西清雷茶業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因為傳統的加工茉莉花利用率很低,所以就想到能不能有那麼一套設備,既加工起來又看見乾淨衛生,還要把花的利用率給提升起來,然後我們就大膽的在2016年就開始做了一套隔離窨制設備。

雷大焰團隊獨創的隔離窨制技術,將茶葉和茉莉花完全分離,整個加工過程在窨制箱體進行,花香在整個密閉系統中不斷循環吸收,避免了茶葉被二次污染還大大提高了花香利用率。

2019年9月,首屆世界茉莉花大會隆重召開,橫縣迎來從世界茉莉花和茉莉花茶生產中心到產業中心、產業配角到世界花都的華麗轉身,就在大會召開前一天,雷大焰收到了一條消息,他用隔離窨制技術加工出來的的茉莉花茶通過了德國CERES有機認證,可以出口到歐美等地。

拿到這塊「金字招牌」,雷大焰的創業理想邁出了一大步。他想要實現從種植到加工、銷售全程有機的追溯認證,還需要找到一塊長期提供原料的有機茶園。位於那陽鎮的南山白毛茶場,早在2006年就成為了橫縣有機茶生產示範基地,在政府的牽線搭橋下,雷大焰找到了擁有3000畝南山茶園的商大森,原本各自打拚的兩代花茶人決意抱拳出擊,共闖市場。

截至2019年,130多家大小茉莉花茶企業紮根在橫縣,年產茉莉花茶7萬噸。橫縣茉莉花(茶)列入中-歐「100+100」地理標誌互認互保產品,獲批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綜合品牌價值達202.97億元,成為廣西最具價值的農產品品牌。

在橫縣,茉莉花全身是寶,花朵製作成美食,花田美景吸引遊客,花香提取開發精油,就連枝幹都能修剪成精緻的盆栽。

一株茉莉花老樁盆景的售價從幾十到幾千元不等,相比賣盆苗,平均利潤高出50到100多倍。

他叫閉東海,今年30歲,以前是一名在外跑茉莉花茶市場的業務員。2011年他返鄉開始創業,做的是茉莉花盆栽的生意。每周都有那麼一兩次,閉東海變身網絡主播,在淘寶、天貓、抖音等電商或直播平台上銷售自己培育的茉莉花盆景。

閉東海原來做業務員的時候,意外地發現茉莉花盆栽賣的很火。一株茉莉花苗在橫縣的售價不到3毛,可是賣到北方價格就能漲上十幾二十倍。這讓閉東海看到了商機。2011年,他回到橫縣,挨家挨戶上門收購茉莉花苗,請來農業專家和專業的花藝設計師,建立茉莉花盆景孵化基地,摸索研發盆栽專利技術。2016年,閉東海賣出了20萬盆茉莉盆景,還獲得廣西電子商務創業創新大賽一等獎和最佳商業模式獎。

閉東海做茉莉花盆景出了名、賺了錢,他琢磨著讓更多鄉親一起做大產業。2017年,28歲的閉東海被推選為老家東安村的村支書,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專業合作社,跟村裡的500戶花農簽訂了保底收購合同,還免費提供花苗和技術,花農們平時採收茉莉花賣給閉東海做花茶加工,花苗可以開發成盆景。

東安村村民 閉英德:原來他沒有當支書的時候,村裡平均每戶每年的收入大概是在8000到10000左右。因為我們土地也不算很多,人均只是1畝左右。自從他上來以後,你看,這幾年比以前收入大一點,不說翻倍,也可以說增收了三分之一左右,原來收1萬的話,現在也能收1萬3左右。外村人進到我們村裡,都說哎喲,這個村變化太大了。

2019年,橫縣大力發展茉莉加花茶、盆栽、食品、旅遊等茉花「1+9」產業群,綜合年產值達122億元,花農畝產增收2000元左右。

在橫縣國家級現代產業園區內,一座總投資5500萬元,占地面積約5.8公頃的茉莉花加工新城即將建成使用。商大森、雷大焰兩代茶商寄予厚望的隔離窨制設備很快就可以下線投產。

五月,中華茉莉園花香怡人,遊客絡繹不絕。閉東海帶領東安村500戶花農培育的茉莉花盆景也花繁葉茂,今年預計銷量將突破100萬盆。

「他年我若修花史,列作人間第一香」,這不僅是古人對茉莉花的讚美,也是今天橫縣茉莉花人的內心寫照。

壯族女教授的弦動人生


2020年新年的這一天,吳金琳的手機里接到了天南地北的學生們,給她發來的新年祝福。

出生在廣西河池的吳金琳從小愛唱歌,最初的夢想是成為一名少數民族歌手,不過,一次偶然的機遇接觸到琵琶後,她發現,自己愛上了這個極具音樂表現力的傳統民族樂器。一路考入廣西藝術學院學習琵琶演奏專業,2002年她調入剛成立的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正式擔任琵琶專業的老師,為了讓自己的教學更有底氣,她向學校申請,到中央音樂學院跟隨中國著名的琵琶演奏家教育專家——李光華教授進修學習。

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吳金琳:我說李老師,我現在是民族大學的老師,因為我自己學了這麼多年琵琶,實際上我自己知道我是有問題的。

跟隨名師的進修學習讓吳金琳重新感受到琵琶的魅力。但要把毫無基礎的學生領進門,這對吳金琳來說又是一次考驗。

學生們對吳金琳可以說是又愛又「恨」。愛的是,她的教學生動嚴謹;「恨」的是,她的要求非常嚴格。

課堂上,吳金琳往往花更多的時間,給學生解讀與作品相關的歷史背景和文化內涵。每一次備課,吳金琳都要翻閱查找各種古籍和歷史資料,在她看來,琵琶彈奏者的技法嫻熟只是打了基礎,用心讀懂作品才算得上真正入門。

吳金琳專注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她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創新探索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帶著學生在「全國大學生藝術展演」、「廣西大學生藝術展演」上多次獲獎;也在各種全國、全區的專業比賽中獲得不俗的成績。2016年,吳金琳入選了由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出版發行的《華樂大典》收錄的中國琵琶歷代名家。

吳金琳的學生中,有的考上中國音樂最高學府繼續深造,有的分赴大江南北從事著與琵琶相關的音樂工作,還有的,成為了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


季麗麗,吳金琳的學生,曾經是中國駐泰國志願者,後來還擔任了泰國皇宮吉拉達學校孔子課堂中方負責人,多次得到泰國詩琳通公主接見。為了更好地與泰國學生交流,幫助他們了解中國傳統文化,季麗麗把琵琶介紹給自己的泰國學生。看到泰國學生們對中國古典樂器琵琶,從好奇到熟知,從不懂到會彈,季麗麗特別感謝老師吳金琳的言傳身教。

吳金琳的學生們在世界的舞台上發光發熱,而她的教學也沒有止步於高校的專業講堂。這幾年,國家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傳統文化和民族藝術成為不少學校的特色教育品牌。少數民族聚居的廣西,也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進包括壯族八音、銅鼓等民族傳統音樂在內的非遺文化進校園、進課堂活動。

從2018年開始,吳金琳工作之餘的時間幾乎都在「跑腿」 ,她發現,不少學生和家長對民族器樂很感興趣,但苦於請不到專業老師授課。如果讓高校的專業老師到中小學去開設傳統民樂課程,就能填補這個空白。抱著這個想法,吳金琳拿著自己製作的「高參小」琵琶教案一遍遍跑教育部門和學校。在她的溝通和爭取下,第一個兒童琵琶培訓課堂落地南寧市中興小學。 如今,每個星期總有一天,吳金琳帶著自己的學生,到中興小學給20多個喜愛民族器樂的孩子上琵琶課,這些小學員中年齡最小的只有6歲。

一年半的少兒琵琶教學是一份額外的工作,但是對她來說,這有著特別的意義,她打算繼續堅持下去。

廣西民族大學藝術學院副教授 吳金琳:通過我們廣西民樂人不懈的宣傳和努力,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們愛上了我們傳統的文化,選擇去學習民樂,學習琵琶,在我們小康社會建設的征途上,他們會向更多的人去傳遞這份文化自信,我也非常的相信,當我們愛上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我們會更愛自己的民族、更愛自己的國家。

「我們的小康」主題微視頻大賽正火熱徵集作品!

如果您拍下身邊的小康人物和小康故事(包含微視頻、微紀錄、MV, 時長在5分鐘內), 可通過本節目微信公眾號留言聯絡。優秀作品不僅可角逐大獎,獲取豐厚獎金,還將在廣西衛視進行展播。

如果您的身邊有關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故事線索,也可通過微信公眾號留言。

具體參與方式如下: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