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實現2020新年計劃?專家告訴你,千萬別公開

gloria聊情感 發佈 2020-01-05T22:01:46+00:00

每到這個時候,「計劃總結」總是刷屏朋友圈。 當然有人喜有人悲,更多的常態是:我20年的計劃特簡單,直接把19年的計劃複製黏貼過來就行,當然,19年的計劃一部分來自18年,一部分來自17年。 我們一邊痛恨自己的不努力爭氣,一邊又年復一年的搬運著那些未實現的計劃。


每到這個時候,「計劃總結」總是刷屏朋友圈。

當然有人喜有人悲,更多的常態是:我20年的計劃特簡單,直接把19年的計劃複製黏貼過來就行,當然,19年的計劃一部分來自18年,一部分來自17年。

我們一邊痛恨自己的不努力爭氣,一邊又年復一年的搬運著那些未實現的計劃。

甚至,有朋友放大招,在朋友圈宣誓:「如果我沒完成20年計劃,你們隨便叫我請吃大餐。」


我想很多人都這樣操作過吧,我也這樣做過。

之前,我在朋友圈立下重誓:「不減肥10斤不出門,否則出門看見熟人必給100紅包。」

後來,我果然沒出門,因為實在怕見人,事實總是哀傷的,我都扔出去五百大洋了,然而我的肉仍然深深的愛慕著我,牢牢黏在我身上不動彈。

有時候,我常想,我的計劃總是不容易實現,是不是我的重誓不夠狠所以沒有動力?

直到我看到TED的一個演講:「keep your goals to yourself (不要公開宣布你的個人目標)」,我的媽呀,原來專家都是做過實驗研究的:


科學證明,「讓朋友們監督似乎更有動力完成計劃」這個認知是錯誤的!錯誤的!

想要實現計劃最好的方式,那就是閉嘴別說!


專家說,下定決心的目標,不要告訴別人

這演講非常有意思,三分鐘的時間,但內容全是乾貨。

點擊連結:


不想看也沒關係,大概內容是這樣的。

演講人Derek表示:「在制定了一個美好的新的人生規劃後,人們本能第一反應是去告訴別人,當我們把自己的目標說出來時,我們的心裡會產生一種『我已經做成了』的錯覺,所以會在分享時立刻獲得一種滿足感,自己感動自己,而這種提前預支的滿足感,會降低我們對真正做到後帶來的滿足感的期望,從而降低我們去實現它的動力。」

O MY GOD!難道以前我的計劃沒實現,都是因為公開惹得禍?!


這個理論支撐是有科學依據的,演講中提到了三代心理學家的研究發現:

1926年,社會心理學創始人庫爾特稱這種心理為:「替代」,

1933年,偉拉馬勒發現:當你的目標被別人承認,在你腦子裡就好比這已經實現了。

1982年就更厲害了,皮特戈爾韋策爾就此寫了一本書,到2009年的時候,他還專門公布了一些新的實驗證明:

將163個人分成4組進行不同測試,每個人寫下各自的目標,其中一半實驗的人在房間裡宣布他們的目標承諾,另一半人保守目標,接下來每個人有45分鐘的時間進行工作。

他們可以選擇努力工作直到目標完成,也可以選擇停下來休息。

結果呢?

那些不泄露目標的人,平均工作了整整45分鐘,之後的訪問,他們還表示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他們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反過來,那些早早說出自己目標的人,他們平均工作大概三十分鐘就放棄了,採訪的時候,他們表示,感覺自己已經快要接近目標了。

所以說,怎麼辦呢?

原來我們的計劃那麼不容易實現,是因為太多了知道了我們的計劃,導致我們提前得到心理滿足。這個認知真是大大改變了我的心理思路。

嗚嗚嗚,朋友圈表示不背鍋。



下定決心的目標,不要告訴別人

這個理論是否得到證實,我們暫且還不知道。

但據我身邊的情況來看,還確實真是這樣,觀察我身邊的朋友,但凡每年初開始咋胡讓我們監督他完成計劃的,到年底基本上都沒完成,總覺得自己惰性嚴重。

相反,那些從沒叫我們監督,也很少聽到他談及自己的計劃的那些朋友,到了年底,我們常發現他已經默默實現了很多願望。

比如我有個朋友,女的,之前略胖,每次我們說減肥,給自己制定目標時,她從來不參與,每次我們買書,制定看書互促小組時,她真的從來也不感興趣,但是她會默默把書買回去看。

結果,我們意外發現,她簡直是閃電般的速度瘦下來,而那些我們還沒拆封的書,人家已經看完很多遍了,最可笑的是,當我們感嘆她的毅力時,她只是淡淡一笑,從不解釋,繼續默默努力。


果然,容易實現目標的那些人,都是默默加油努力的人。

所以說,用心制定目標,然後,管住嘴,別公布,將滿足感儘量延遲。

2020年,加油干,努力做,期待收到你完成計劃的好消息呦!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