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創業,開局真是一條狗!

prayforthepeople 發佈 2020-05-06T05:16:28+00:00

01俺不反皇上光和末年,公元184年,歷史上的黃巾起義爆發了。東漢政府派出了三個人物來對付這場起義,他們是皇甫嵩,朱儁和盧植。在這場平叛過程中,曹操沒有什麼亮點的表現,但是他在其中經受了鍛鍊,積累了經驗,為後來的霸業打下了基礎。並且,他在討伐黃巾的過程中,主要戰區是潁川。

01

俺不反皇上


光和末年,公元184年,歷史上的黃巾起義爆發了。

東漢政府派出了三個人物來對付這場起義,他們是皇甫嵩,朱儁和盧植。

在這場平叛過程中,曹操沒有什麼亮點的表現,但是他在其中經受了鍛鍊,積累了經驗,為後來的霸業打下了基礎。

並且,他在討伐黃巾的過程中,主要戰區是潁川。

這可是藏龍臥虎的地方,據說還是中國第一個朝代---夏朝都城陽城的所在地。

曹操在這個地方沒少動心思,拉關係,招人才。

甭管用著用不著,先混個臉熟埋下伏筆再說。

提前說一聲,曹操後來的得力謀士,也是三國時期大名鼎鼎的人物荀彧,荀攸,郭嘉都出自潁川。

因為征討黃巾有功,曹操又被提拔了,被任命為濟南國的國相。

所謂的濟南國,並不是現在意義上的獨立國家,而是州以下的地方行政單位,在地位上相當於一個郡,國相就相當於一個郡的郡守,和現在一個地級市的市長差不多。

當時的濟南國隸屬於青州,大體範圍就在黃河,泰山,濟南,鄒平之間。

曹操從洛陽北部尉到縣令又到國相,用了十年的時間,這個升遷速度說不上快,這應該算是積聚待發的階段吧。

濟南國也不是一個吸引人的世外桃源,地方上的官吏都跟京城的王公貴戚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

趨利避害是人的本性,所以攀龍附鳳的人到處都是,誰不想背靠大樹好乘涼啊。

尤其是地方上的一些實權派人物,削尖了頭頂也要想辦法跟達官貴人建立一定的聯繫,充當自己的保護傘。

他們的意圖很明確,如果處理好這些關係,以後就很容易飛黃騰達。

這也很容易理解,當農民的都想多置家產當財主,當小作坊主的都想擴大生產當老闆,當官的都想升官,這是人之常情,無可厚非。

但是,升官的目的要純潔,方式要規範。

你要升官,本著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掌握更大的權力以來更好的為國家為人民創造更大的價值,那一定會受到歡迎的。

不過,有的地方官可不是這麼想的,他們的私心太重了,他們的目的也很純潔,純潔的只剩下升官發財了。

同時依仗這些保護傘,在工作上就有點不那麼盡力了,甚至是胡作非為,弄得地方上的治安烏煙瘴氣。


就在這個時候,曹操來了。

曹操的到來不僅讓他們升官的想法破滅了,連做官的機會也沒有了。

當時濟南國一共有十個縣,曹操一上任,竟然免了八個縣令,完全打破了法不責眾,人多無罪的定律。

曹操的定律就一句話:干就干好,不干滾蛋。

所以說,在以後波瀾壯闊的歲月中,曹操曾經多次發布唯才是舉令,手下的將領謀士們都能獨當一面,這是他早年從政的經驗啊。

從曹操早年的經歷來看,不管是主管洛陽治安,還是治理頓丘縣,濟南國,都不是太平的地方。

這並不是曹操專挑惡劣的環境來顯示自己的能力,而是當時的天下到處都一樣-----官員腐敗,民不聊生。



02


這得拜託漢朝的最高統治者了,當時的皇上是漢靈帝劉宏。

現在抽出一點時間介紹一下東漢末年的這個最高執政者。

漢靈帝在位期間施行黨錮及宦官政治,巧立名目,搜刮錢財,賣官鬻爵,盡情享樂。

官逼民反,導致人民起義不斷,國家動盪不安。

這是官方書本對漢靈帝的評價,非常恰當。

黃巾起義就發生在漢靈帝時期,黃巾起義是農民起義,農民吃不飽飯就會揭竿而起,這個好理解。

但是,地方諸侯也不服從中央領導了,西北的涼州等地也陷入持續動亂之中,領導人主要有邊章,韓遂,馬騰(馬超的老爹)。

可以說,在漢靈帝的領導下,大漢帝國烽煙四起,一片狼藉。

其實,從漢靈帝的諡號「靈」字當中就一眼能夠看出漢靈帝的貢獻。

「亂而不損曰靈」,意思就是國家有動亂而無法制止,這個諡號還是挺適合漢靈帝的.

漢朝的滅亡,劉宏的功勞是大大的。

對於劉宏知道這一點就可以了。

既然老大這麼不爭氣,下邊的人就開始彈劾他,這種彈劾並不是動嘴勸說,當然,勸說也沒用。

不如來點實際的,直接動手來真格的,給大漢朝廷來個改頭換面,廢了他,換個明君。

有這種想法的人可能很多,真正實施行動的可就不多了。

冀州刺史王芬算一個,還有南陽的許攸,此人可以說是曹操的髮小吧,後面還有他的重頭戲,咱們以後再說。

另外還有一個是沛國的周旌。

他們想廢掉靈帝,立一個叫什麼合肥侯的皇族做皇帝。

這是一個天大的計劃。

哎,該說什麼好呢,看到這兒我真是百思不得其解。

這真是一個天大的計劃,但就這幾個人來說,太高估自己的能力了。要說王芬還勉強算個人物的話,那許攸就像個小丑,至於周旌,除了在此處露了一小臉之外,還真不知道他干過什麼事兒。

可以用一句話總結:一個廳級幹部帶著兩個嘍囉豪情壯志義無反顧的進行著開天闢地的事業。


03


但是我們不要認為這是一場盲目的行動,他們有完美的理論支持。

理論有兩點,第一點很高尚,第二點很猥瑣。

那就先說高尚的。

皇帝頂不起大梁,做臣子的為了社稷著想,就應該本著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則另選賢能,當然這也不是突發奇想,歷史上是有先例的。


伊尹放太甲,霍光廢昌邑這都是歷史上大放異彩的光輝環節。

無論是太甲還是昌邑,無論是大王還是皇帝,起不到自己應起的作用,擔負不起自己應擔負的責任,甚至起到反作用時,就不排除身邊的大臣有廢立之舉。

王芬他們就自認為是伊尹霍光,要承擔起歷史的重任,力挽狂瀾,改變歷史的發展方向。


說完了高尚的,然後再說猥瑣的。

王芬有了這種想法之後,有一次,他和一幫朋友喝酒聊天,當時座上還有一個叫襄楷的名人。

說他是名人,主要是這個襄楷也是一個著名的算命先生,不過它擅長的領域不是看面相,而是看天象。

在酒桌上,襄楷扯著一張大嘴天南海北的侃大山,當然,侃的都是天上的事兒,人間的凡夫俗子是不懂的。

既然聽不懂,也就沒幾個人理他。

這種情況現在也很常見,聚會中就有不引人注意而又不甘寂寞的角色,為了證明自己的存在,他就會想法設法的弄出地震級的新聞。

襄楷也一樣,為了引起他人的注意,體現自己的價值,他終於說了一句凡人能夠聽懂的話。

或許襄楷一輩子說了很多話,但就這一句讓襄楷在歷史上留下了大名,賺大了。

他是這麼說的:天文不利宦者,黃門,常侍真族滅矣。

大事不妙啊!

我近來看天象,預示著皇宮裡的人有危險了,至於皇帝身邊的那些人,毫無疑問,死定了。

本來天下就動盪不安,有的人已經蠢蠢欲動,你再來這麼一句,這不是火上澆油嗎。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

王芬坐不住了。

酒席散了之後,王芬就琢磨這個事兒-----我這兒正想當伊尹霍光呢,老天就來幫我了,看來這是天意啊,是個好兆頭,是個好開端。

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

也就是一半了,另一半就別想了。

但是,王芬很執著,他還繼續幻想,為了增加成功的可能性,他還在繼續找幫手,他找到了曹操。

由此看來,曹操在他心目中能力是相當高的,可以幫助他完成這項偉業。

曹操確實有能力,但是他也確實有眼光,就王芬這幾塊料,他還真沒看上眼。

還自認為是伊尹霍光,得了吧,差十萬八千里呢,根本就不是同級別的,沒法比。

伊尹霍光那是偉人,可以改變歷史發展方向,這麼幾千年來不就是出了這兩個人嘛。

再者說了,伊尹霍光那是什麼人物啊,位極人臣,並且得到太后和群臣的大力支持,同時,當時的太甲和昌邑王都剛剛登上皇位,沒有什麼根基。

現在你們也不睜大眼睛看看自己的力量,盲目行動無非就是螳臂當車,何況你們看中的那個什麼合肥侯,也是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算了吧,這趟渾水我不淌。

王芬以及後來的董卓、袁紹對皇帝的的廢立,曹操都投了反對票,原因當然是曹操敏銳的眼光預見了事情的結果,同時也說明這個時候的曹操還沒有取代漢朝的想法,還是忠於這個封建王朝的。

那麼曹操的判斷是否正確呢?


04


我們可以從王芬的奮鬥結果來看一下。

王芬的思想太堅定了,曹操的反對票也沒有改變他的想法,他帶領兩個嘍囉一如既往的執行著自己的計劃,尋找著合適的機會。

機會來了。

靈帝在皇宮裡待煩了,想到民間溜達溜達,去哪兒呢?

去北方的河間吧(當時的河間屬於冀州),剛剛在那兒建了一幢別墅,順便去看看。

王芬高興了----來到我的地盤上了,你自投羅網,這可怪不得我。

王芬要動手了。

動手是需要資本的,動武是需要兵力的。

王芬很明白,要想實現自己的計劃必須要動武(其實王芬已經陷入了思維定勢,這個事兒不一定要動武,打打殺殺總是不好的,後來人家曹操就是通過和平演變,在一片溫馨的氛圍中接過了漢朝的權杖)。

要想跟皇帝幹仗,兵力少了沒有把握。這是一個令人頭疼的事兒,要是能再借點兵力就好了。

上哪兒借呢?哪兒有兵呢。

當然皇帝有兵了。

那就跟皇帝借。

這個思路不是一般人能夠想出來的,空手套白狼,連政變的成本也節約了,花最少的錢辦最大的事。

說干就干,向皇上借兵,借兵的理由非常的偉光正:

啟奏皇上:

黃巾餘黨黑山賊不消停啊,到處打家劫舍危害百姓,為了拯救百姓,安定社稷,臣親自帶兵進行剿匪,與他們進行殊死搏鬥,無奈兵力太少,屢敗屢戰,辜負了皇上的厚望。希望皇上派援兵來,一定徹底剿滅黑山賊。

急派救兵 為盼

這是建功立業,一切為國家著想啊!皇上太高興了。

辦事效率是相當的高,援軍馬上就派來了,王芬的力量瞬間就壯大了。

計劃有了,力量有了,萬事俱備,東風也不欠了。

不,還欠一點,皇上還沒來呢。

等著吧,馬上就要來了。

那你就耐心等著吧,反正皇上是不來了。

怎麼了?

王芬萬萬沒想到,皇上也喜歡看天象啊,知己不知彼害死人哪。這真是成也天象敗也天象。

皇上出門前看了看皇曆,結果不太妙,又讓人看了看天象,結果大不妙。

說什麼北方的天空下有一股妖氣,貌似要壓倒正氣,又說什麼天上有兩個太陽了,雲中出現兩條巨龍了。

都是一些仙人仙語,反正聽不懂。

結論能聽懂----「當有陰謀,不宜北行。」

三國時候有很多相師,看天象的,看面相的,還有看手相的,有時候你不得不佩服,準的很,比如這一次。原因我解釋不了,可能是古時候的一門學科,現在失傳了,姑且如此吧。

既然北方有陰謀,那就不能輕易動干戈,小小的黑山賊也翻不起什麼大浪,目前先維持穩定再說,河間就先不去了。

王芬,你上兩天借去的兵還給我吧,這仗咱不打了。

這道命令可把王芬嚇壞了。

怎麼回事?

計劃泄露了?

皇上發覺了?

我的天哪,這可怎麼好啊?

現在起兵嗎?

士兵聽從調遣嗎?

將領服從指揮嗎?

能戰勝嗎?


一切都是未知數,到這時候,王芬才發覺自己的脆弱和孤單。

完了,都完了,與其讓皇上動手,還不如自己了斷。

王芬自殺了。

就這麼點膽子,就這麼點謀略,還想干天大的事情,除了死還有別的出路嗎?死就死吧,反正這是註定的唯一的結果。

王芬死了,許攸跑了。

至於周旌就不知所終了,從此之後再也沒看見過他的名字出現,推測一下,按照他的水平,很可能和王芬的結果一樣----英雄惜英雄嘛,都到陰曹地府去逞英雄吧。

看明白了吧,在這個事件中,誰是智者?

當然是曹操啊。



05

俺反董卓


儘管黃巾起義經過皇甫嵩,朱儁和盧植的努力,已經差不多平息了,但是,留下的後遺症太嚴重了。

在鎮壓黃巾起義中,每個地方實力派人物都擁兵自重,力量逐漸強大,形成新的軍閥。

更為嚴重者,漢靈帝聽從了劉焉(劉璋的老爹)的意見,在每個州設立最高長官----州牧,掌管一州的各項事務。

從此之後,州牧走上了歷史舞台。

至於州牧權利如何,介紹幾個人物你就了解了,曹操做過冀州牧,劉備做過豫州牧,董卓做過并州牧。

劉焉的初衷可能是好的,選幾個能力高,操行好的人來鎮守各州。但是,事情的實施可就不一定隨著他的意願發展了。

可以想像,地方上的一把手,沒有任何監督機制,權利就會極度膨脹,儼然就是一個小皇帝,加劇了地方勢力的割據,逐漸不聽從中央的調遣,甚至把中央委派的地方政府官員也趕盡殺絕,這就是明顯的反叛行為了。

所以說,到了這個時候,東漢已經顯現出了分崩離析的前兆。

非有力挽狂瀾者,已經不能改變帝國的結局了。

黃巾被平息之後,各地小股的殘餘起義軍還不少,比如黑山,白波,黃龍等等。

整天出來打家劫舍,百姓也遭殃,官府也頭疼。

儘管如此,他們終歸已經是強弩之末,東漢政府已經不把他們看在眼裡了。

這樣說也不準確,準確的說應該是東漢政府已經顧不上他們了,因為還有更大的亂子。

真難為劉宏了,實在是有點捉襟見肘。

這個更大的亂子可不是什麼農民起義了,而是地方諸侯----涼州的邊章韓遂,都是職業殺手啊。

他們的起兵跟一般的農民起義可就不一樣了,層次確實高啊!

人家追求的可不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而是誅殺宦官,匡扶政權。

(嘻嘻,騙誰呢?不就是爭權奪利嗎。)


不過,他們這種口號還是比較適合當時的實際情況的,東漢末年的幾個皇帝都非常寵信宦官,中學歷史課本上也講過,東漢末年宦官專政是一大特色。

這些該死是宦官,他們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為各地諸侯起兵反叛提供了充分的藉口。

邊章韓遂弄出的動靜很大,據說是有十幾萬人,天下騷動。

你千萬不要小看了這十幾萬人,這個人數是多是少要放在當時的環境來看。

據記載,漢桓帝時,全國人口大概在五千萬左右,通過漢靈帝的一番瞎折騰,人口也說不清下降了多少。

而人口的分布也是很不均衡的,大部分位於中原地區,也就是冀州,司州,豫州這些地區。

而邊章韓遂處於涼州的金城郡,大體位於今天的河西走廊這一地帶,在當年也就是人煙稀少的荒漠地區了,跟今天的鄉村郊區差不了多少。

就這十幾萬人,在小小的金城郡也算是全民皆兵了,看來邊章韓遂的影響力不小啊!


06


有反叛就有平叛,靈帝再昏庸,也不至於就束手就擒,他當然知道叛軍來了沒有他的好果子吃,所以就拿出皇帝的架勢命令大將軍何進開始調兵遣將。

不過這靈帝做事總是拖泥帶水,利用何進的同時又怕何進有二心 ,為了牽制大將軍,又安排了八個高級軍事將領,這就是歷史上的西苑八校尉。

這八個校尉確實也不一般,在我們這篇文章中出場露臉的就有好幾個。



其中有上軍校尉蹇碩,這個人大家應該熟悉,當年,曹操就把人家叔叔一頓亂棍就給揍死了,估計蹇碩還記著仇呢。

中軍校尉袁紹,這個人是本文的主角之一,是曹操的髮小,聯邦,政敵,死對頭。

典軍校尉曹操,這個就不用介紹了。

右校尉淳于瓊,估計這個人眼光不太好,但忠心可鑑,一直死心塌地的跟隨袁紹,所以,最後讓曹操給揍扁了。

助軍左校尉趙融,這個人膀大腰圓,吃貨一個,以後他還會露一小面的,不過形象不是很光彩。

另外還有下軍校尉,助軍右校尉,左校尉,本文不涉及,所以不再一一介紹。

所有校尉一律聽從上軍校尉蹇碩的指揮,也可以說,蹇碩就是曹操的直接頂頭上司,弄不好他在計劃著怎樣給曹操穿雙小鞋呢。

幸好他當領導的時間不長,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袁紹給頂包了。


按說靈帝已經做好了一切的準備,在平定邊章韓遂的過程中,有可能會挽回自己的一些聲譽,弄好了還會留下萬年美名。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天爺也不看好他,就在這當口,死了。

死就死了吧,也沒有什麼可惜的,皇上的人選多得很,無非就是太子繼位,也就是歷史上的少帝,少帝太小了,這也沒關係,太后臨朝執政吧。

看來,中國歷史上的母后垂簾聽政是有優良傳統的。


何進和袁紹合謀認為,既然邊章韓遂在名義上是衝著宦官來的,並且袁紹也對宦官恨的牙根癢,所以,兩人全票通過誅殺宦官。

沒成想太后不同意,兩人為了逼迫太后,想了一個餿主意,讓并州牧董卓進京來協助行動,給太后施加壓力。

這個計劃首先遭到曹操的強烈反對:殺幾個宦官還用得著這樣興師動眾,並且也不能濫殺無辜啊,又不是所有的宦官都犯了死罪。再說,董卓也不是什麼好東西,這樣做無異於引狼入室。

但是,下屬一般改變不了上司的決定,董卓到底還是來了,來了就翻臉了。

何進死於非命,袁紹跑的沒影蹤,皇帝也讓董卓更換了,少帝換成了獻帝,洛陽一片大亂。

董卓也不是亂殺一通,他看中了曹操:這個人不錯,智謀高超,武藝也說得過去,留在身邊,以後一定能用的著,並且還給了他一個驍騎校尉的軍銜。

誰說董卓只是一名武夫?

眼光挺賊的嘛。

這只能說是董卓的一廂情願,曹操根本就沒想和董卓同流合污。

尤其是董卓的擅自廢立皇帝,更是惹惱了曹操。

大漢王朝的皇帝怎麼能任由你擺布,身為封疆大吏,應該設身處地的維護皇權,保護皇帝才是。

更何況皇帝沒有半點差錯,你完全是按照自己的喜好把國家大事當成兒戲,你這就是倒行逆施,不會有好下場的。

還妄想讓我服從你的命令,啊---呸,沒門,我不宰了你就算是給你面子了。


07


這也就當做氣話說說罷了,真要宰了董卓,現在的曹操還沒有那個能力,他是很有自知之明的。

所以說,三國演義中的曹操獻刀刺董卓純粹是羅貫中的杜撰,羅老先生有這個精彩的想像,但曹操沒有那個莽撞的膽量。

曹操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逃跑,趕緊逃出董卓的勢力範圍。

現在趁著曹操忙著逃跑,我們回顧一下在兩次廢立皇帝的過程中,曹操的表現如何呢?

王芬圖謀廢靈帝時,曹操不參與他的計劃,還可以解釋為當時王芬力量弱小,幹大事成功率不高,風險係數太大,曹操善於投機,不乾沒有把握的事,這樣解釋勉勉強強說得過去。

但是,到了董卓廢少帝時呢?

董卓的力量可就大了,大到一手遮天,朝中文武大臣沒有幾個敢於反對的,而這時的曹操依然跟董卓拜拜了。

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相信,此時曹操的理想就是維護大漢王朝,誰跟朝廷作對,就是我曹操的敵人,無論你的勢力有多大,一定跟你死纏爛打鬥爭到底。


我是英雄我怕誰。

這氣勢,這氣魄。

氣勢氣魄以後再說吧,現在最緊急的任務就是保命,既然決定跟董卓決裂,那還是遠離他的好。

說跑就跑。


08

逃跑


往哪裡跑啊?

京城裡呆不住了,只能是向著太陽升起的地方跑了,一直望東跑就會跑到家了,跑回家再想辦法。

他這一跑,董卓就發覺了,馬上就全國下了通緝令,有名有姓,再加上一幅惟妙惟肖特寫的畫像,不怕你跑,就怕你跑不了。

曹操鬱悶了,白天是不能露面了,只能夜間逃跑了,名字也得改改,至於改成什麼名字不重要,反正是不能叫曹操了,最好還要化化妝,粘上點鬍子了,或者是貼上個黑痣子。

這一天,跑到了成皋,實在太累了,事也湊巧,正好這裡有個多年不見的老朋友呂伯奢,就到那裡歇歇腳吧。

曹操沒有預料到,就是這不經意的歇息,竟然引出了一段故事,並且這段故事的版本太多了,無意間給曹操留下了一個罵名,這是他沒有想到的。


版本一:

曹操來到呂伯奢家裡,碰巧呂伯奢沒有在家,他的兒子熱情招待了曹操,菜也擺上了,酒也溫上了,還找來了好多人作陪(當然,主要任務不是陪著喝酒,而是陪著殺人劫財),開始喝吧。

不過,曹操還是有警覺性的。逃犯嘛,都具有這種心理,猶如驚弓之鳥,就是睡覺也得睜著一隻眼睛,所以,酒是不敢多喝的。

呂伯奢的兒子也心懷鬼胎,見利忘義,他可不管什麼故人不故人,他想要的就是曹操的財物。

曹操能有什麼財物啊?匆匆逃命之人無非就是一匹馬,一個小包袱包著幾兩盤纏,最值錢的可能就是他的人頭了。

莫非是想要他的人頭?這種可能性非常大。

酒喝完了就該行動了。

呂伯奢的兒子領著那伙人動手了,牽馬的牽馬,搶包袱的搶包袱,還有的就抓著刀槍沖向了曹操。

曹操小時候打下的基礎確實不錯,武藝是有功底的,這麼多人竟然沒有傷著他,相反被他給打了個落花流水(「太祖手刃數人」)。

發生這件事的時候,曹操身邊應該是一個幫手也沒有,並不像演義中說的那樣還有個陳宮來贊助。

所以千萬不要把曹操看成是一個單純的文人,他的文學成就太高了,以至於掩蓋了他的武學造詣。

單從這件事上來看,曹操應該算得上是一個武林高手了。

以後馳騁疆場,揮刀砍殺的場面還有很多,慢慢看吧。


版本二:

曹操來到呂伯奢家,呂伯奢還是沒在家,仍然是呂伯奢的兒子盡了地主之誼,這一次說的很具體,一共五個兒子都參與了接待工作。

氣氛非常融洽,吃得好,喝的好,玩的也好,吃完飯雙方都休息了,相安無事。

半夜出事了,曹操怎麼也睡不著啊!

原因也很簡單,通緝令就在大街上張貼著呢,人就在房子了躺著呢,誰能保證呂伯奢的後人中沒有圖財害命的。

萬一睡著了,保不准腦袋就不牢了。

越想越危險,想到最後,乾脆不睡了,提著刀摸進主人房間裡,趁人家睡覺一刀一刀都給砍了腦袋。

一共砍了八顆腦袋,估計連人家孫子輩的也砍了。

細思量,這事兒太可怕了,你主觀上認為別人有可能對你不利,但別人連預想犯罪都不是,你就直接痛下殺手。說到底是曹操這個人太可怕了。


版本三:

跟版本二類似,主人們盡了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招待這位遠方的客人,少不了殺豬宰羊,切菜熬湯。

但是主人們的一個動作引出了大禍。

就在他們叮叮噹噹洗碗磨刀的時候,曹操心驚了。

月光下寒光閃閃的殺豬刀不會是用來宰人的吧?

在當時的曹操看來,那一定是用來宰人的,再精確一點說就是用來宰他的。

既然認定就是這麼回事了,那就先下手為強,曹操把這一家人殺了個精光。

同時,喊出了那句千古名言:寧我負人,毋人負我。


第一種版本,可以說曹操還有比較正當的殺人理由,後兩種版本可就是屬於濫殺無辜了。

裴松之作注時,也沒有說明哪一種版本接近於事實,很願意相信第一種版本屬於事實,但從曹操後來的所作所為來看,濫殺無辜的事他做的也不少。

甭管那一種版本了,反正都有一個共同的事實,那就是曹操殺了呂伯奢一家人繼續向東方逃跑了。


逃跑的路實在是太艱辛了。

再往東就到了中牟縣,在這兒曹操又遇到了人生中的一道關口。

逃跑是不敢走大路的,只撿鄉村小路沒人的地方,晝宿夜行。

沒成想,就是這麼謹慎還是被人發現了,發現他的是一個亭長,也就相當於一個比村長大不了多少的管區主任,也不知道這個亭長是心血來潮還是高人一等,總之他發現曹操與眾不同,尤其不像個好人,就把他抓起來送到了縣衙。

估計這個亭長威望不低,一嗓子不知道喊來了多少人,否則,他一個人是制不服武林高手曹操的。

中牟縣的縣令也認為曹操不是逃犯就是流民,看你那個樣子吧,渾身髒兮兮的,臉也不知道有多長時間沒有洗了,鞋子還跑掉了一隻。

英雄不問出處,因為出處可能是很狼狽的。

同時,曹操的化妝本領看來是挺高的,這麼多人竟然沒有認出他就是通緝令上的要犯。

也許他們都是一些陽奉陰違的傢伙,根本就沒細心端詳,只是應付交差罷了。

官僚主義害死人啊,讓他們喪失了一個邀功請賞的大好機會。

不過,還真存在一個有心人-----中牟縣的一個功曹,就是縣令手下的秘書長,他認出了曹操。

如果這個功曹揭開曹操的真面目,厚厚的獎賞那是當然不在話下,關鍵是三國也就沒有下文了。

曹操的生死就在這個功曹的一念之間,歷史的發展方向就掌握在這樣的一個小人物手中。

歷史很沉厚,有時候也很脆弱,偶然的因素確實會改變大的方向。

功曹沒有左右搖擺,也沒有舉棋不定,他幹的這個事情相當利索,立馬跑的牢房裡就把曹操給撈了出來,並且還送了一程,一直送到陽光大道上:逃命去吧。

這個功曹在歷史上沒有留下姓名,但是這也掩蓋不了他是一個不簡單的人物,心中是有敬畏的。


首先,他知道世道已經不太平,天下已經是大亂了,先有黃巾,後有西涼,這是明擺在眼前的事情。

其次,更為嚴重的是,地方官員大吏已成尾大不掉之勢,尤其是州牧的設置更加使得各地近似於獨立的王國,中央已經失去控制能力,情景不亞於東周末年的戰國時期。

最後,可以說這個功曹應該是一個比較有正義感和高情操的而且眼光還不錯的人,他不願看到窮苦的百姓處於水深火熱當中,而扭轉這種局面,能夠拯救帝國未來的只能是曹操。

因此,曹操不能死,而他此時又擁有搭救曹操的能力,機會難得,不能錯過。

就這樣,曹操撿了一條命。

也讓我們記住這個沒有留下姓名的功曹吧。

09

關東聯軍


曹操終於跑到了陳留,他不跑了,因為已經跑出了董卓的勢力範圍。

就在這兒吧,開始行動。

曹操變賣了自己所有的家產,招兵買馬,公開舉起了發對董卓的大旗。

老朋友衛茲很夠意思,把自己的家產也貢獻出來,盡心盡力的來協助曹操,招來了不少人,大約有五千吧,這就是起家的資本啊。

打仗親兄弟,上陣父子兵,弟兄們也都來捧場了。

夏侯惇,夏侯淵來了,曹仁,曹洪也來了。

這都是以後的頂樑柱啊!


189形勢圖


這是中平六年(189年)十二月的事兒。

反對董卓的絕不是曹操一人,而是一大批人,而這一大批人在當時的名聲都要遠遠的超過曹操。

個人的力量永遠小於集體的力量,為了增加威懾力,這些反對董卓的力量很有必要結合在一起,所以,結盟是很重要的。

一個月之後,初平元年(190年)正月,各路諸侯結成聯盟共同反對曹操。

據說是十八路諸侯,但是我怎麼也沒有找齊,我所知道的有下列人物。

冀州牧韓馥,既然是州牧 ,我們就知道他的實力大小了。

冀州是個好地方,大體在今天的河北,在那個戰亂頻繁的年代,經濟算是比較發達的了,人口也是比較集中的地方。

也就是說既有地盤又有兵源,誰要是掌握了冀州,可以說是基本上控制了北方的天下。

在這一方面,韓馥占了先機。


但是話又說回來,既然是好地方,誰都想占為己有,那麼韓馥能不能把這個優勢堅持到最後呢?

我看夠嗆,不說別人,就是他手下的人也看著眼紅,不甘寂寞。

其中有一人就是冀州治下的渤海郡太守袁紹,也是這個聯盟中最為突出的一員戰將。

渤海太守袁紹,從他老太爺那兒數起已經四代了,都在朝廷居於三公高位。

能人就是能人,董卓進洛陽之後,袁紹就跑的沒影了,原來是來到了渤海郡,還竟然當上了太守。

不過,他付出的代價也太大了,他倒是逃離京城了,但是他的一家老小全讓董卓砍了個精光光。

按說,這樣看來,袁紹和董卓可就是不共戴天了,他一定會毫不保留,付出自己最大的努力來攻擊董卓。

但是事實情況真不咋地,包括他的兄弟袁術,這麼大的家仇國恨都快忘乾淨了。

袁術也是這隻聯盟軍隊中的生力軍,他的名頭相當大,首先,身份高貴,雖然和袁紹為兄弟倆,但是母親不一樣啊,袁術是大太太生的,是嫡子,袁紹是姨太太生的,是庶子。

並且袁術當時的軍銜是後將軍,後將軍到底有多大呢?

同樣是將軍,是有很多檔次的,在漢朝前三位分別是大將軍,驃騎將軍和車騎將軍,然後就是前後左右將軍,這都屬於高級將領行列。

雖然有這麼多的光環,袁術這個人心胸狹窄,志大才疏,遠遠不如他的部下孫堅(這個人大家應該都知道吧,就是孫策孫權的老爹)。

另外還有幾個人物要介紹一下,介紹他們的原因是跟曹操關係太密切了,首先是陳留太守張邈和他的弟弟廣陵太守張超,開始時跟曹操好得不得了,後來打得不可開交,最後,把命都給打沒了。

其次就是濟北相鮑信,這個人跟曹操是很投緣的,在眾人都看好袁紹的時候,他就預知曹操能成為最後的勝利者,一直是曹操堅定地支持者,直到戰死疆場。

其餘的就一筆帶過了:豫州刺史孔伷,兗州刺史劉岱,河內太守王匡,東郡太守橋瑁,山陽太守袁遺。

就這麼多了,反正是湊不夠十八路諸侯。



等等,曹操呢?

是不是漏掉了。

沒漏掉,只不過是曹操還沒有資格跟這些人站在同一個檔次上,還算不上一路諸侯,他只是這個聯盟中的中層領導-----奮武將軍。

隊伍組織起來了,還起了一個響亮的名字-----關東聯軍,並且選出了新的武林盟主----袁紹。

原因是袁紹這個人軍銜不高能力高,官職不大背景大。

既然想干大的事業,就要搞出大的動靜,宣傳的事情是不可忽視的。

所以大家就商量了一下,集合在酸棗(河南延津)演出了一幕歃血同盟。

當時共同選舉的主持人有必要說一下,他不是哪一路諸侯,他也算不上是一路諸侯,而僅僅是張超的秘書長。

這個人文采、心計都非常高超,關鍵是忠心無比,他的名字叫臧洪。

臧洪站在主席台上,慷慨激昂開始煽情: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

緊跟著一一列舉了參加同盟的重要成員。


然後,闡明了聯盟的鬥爭目標:

「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隕首喪元,必無二志。」

最後,發下了誓言:

「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可遺育。」

全家死光光,斷子絕孫,這可真是毒誓。


不管誓言有多毒,都是說給別人聽的,做給別人看的。

看這陣勢,強大無比,其實就是一盤散沙,窩裡斗還行,要想進攻董卓,還是歇歇吧。

就在不久的將來,韓馥就讓袁紹給整趴下了,劉岱更乾脆,直接就把橋瑁給宰了,袁術也被逼的走投無路掛掉了。


咱們先不說這些喪氣話,先聊聊那些英勇的,激動人心的,令人可歌可泣的人物和事跡。

那就只能說曹操了,其他人,除了孫堅之外都不值得一提。

關東聯軍成立後,並沒有立即採取進攻態勢,但是,這勢頭也把董卓嚇的夠嗆,尤其是孫堅,不等上司下達命令就開始了他的閃電式進攻。

直接結果就是導致了董卓遷都長安,一把火把洛陽燒成了廢墟。

但是,關東聯軍沒有趁著大好機會繼續進攻,仍然停滯不前。

當時兩軍對壘,各路諸侯的大部隊基本上都布置在前線陣地上,但就是瞪眼看著不進攻。

這是為什麼?

啥也不為,原因很簡單----害怕,害怕董卓的西涼軍,尤其是盟主袁紹,簡直就是一個「恐董症」的重度患者。

曹操的想法跟他們不一樣,他抓緊時間站在講台上給大家上了一堂政治課,分析了當前的形勢,看看曹操的發言稿:


我認為此時正是戰勝董卓的最佳時機。

機會難得,稍縱即逝,既然大家結成聯盟,發過誓言,就應該齊心協力,共討董卓。現在,兵力已經到位,並且董卓焚毀洛陽,這是作死的節奏,他不仁不義的面孔大家已經看清楚了,民心向背決定戰爭的勝負,勝利一定是屬於我們的。

弟兄們,不要猶豫了,殺吧。

等到董卓捲土重來,我們可就徹底玩完了。


看看台下,一片肅靜。

要殺你殺吧,我們再觀察觀察。

曹操這個氣啊!

但是他沒有氣昏頭腦,他非常清楚,現在必須攻擊董卓,這是董卓最薄弱的時候,不過,他也很清楚,僅憑他自己的力量是干不過董卓的。

機會就這樣流逝嗎?

曹操當然不甘心,帶著他的五千兵來到了前線成皋(這個地點比較熟悉吧,不久之前,曹操還在這裡殺過人)。

成皋已經深入到了董卓的勢力範圍中,成敗在此一戰,必須的。

就在這個時候,老朋友衛茲和鮑信又來幫忙了,同時張邈也撥了一部分兵力,不管了,好歹就是這些人了,進攻。



10

蠢豬式的隊友


在進攻的路上來到了滎陽,遇上了董卓的名將徐榮,這個徐榮的戰鬥力不低於三國時期的呂布,大戰在此展開了。

戰鬥打得很艱難,死傷也很嚴重,當然這是對曹操而言的,因為徐榮勝利了。

那就直接說嚴重的後果吧。

鮑信的弟弟鮑韜被砍了腦袋,鮑信也被砍了,不過幸虧不是砍的腦袋,算是勉強跑回來了。

曹操也在跑,不過他的跑和鮑信就不一樣了,人家鮑信怎麼說也是騎著戰馬跑回來的。

你再看曹操,簡直就是百米衝刺的運動員,步伐的頻率那是非常的高,後背上還插著弓箭,當然,弓是自己的,血也是自己的,只有箭是人家的。

戰馬早就被砍死了,再不跑人也沒命了,只有這個時候,人的潛能才可以完全發揮出來。

即便是完全發揮出來也是有限的,傷員終歸是跑不過追兵的戰馬。



關鍵時候還是自家兄弟,曹洪來了。

曹洪來了也沒用,他是擋不住這麼多追兵的。

其實人家曹洪根本就沒去想阻擋追兵,他用另一種方法很容易就把這個難題解決了。

他把自己的戰馬交給了曹操。

這個方法想出來很簡單,做出來很難。

在這麼緊張的情況下,曹操還跟曹洪客氣了一番:兄弟,不用管我了,你快逃命去吧。

曹洪沒跟他客氣,一句話直擊要害:天下沒了我曹洪沒什麼大不了的,沒有你可就塌天了。

曹操在前邊騎馬跑,曹洪在後邊撒腿跑。

很難想像曹洪竟然能跟上,如果放在今天的話,百米和馬拉松都得是他的冠軍。技不壓身,看來還得多學點技術,關鍵時候能夠救命。

跑到了汴水岸邊,水還挺深,根本過不去,曹操可不想學習楚霸王,烏江刎頸的傻事他不做,他的理念就是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還是幸虧曹洪找到了一條小船,這才撿回了一條命。

這就是曹洪立的第一功,這功勞可大了。

曹操又逃回了酸棗,不回來還好,回來一看可氣壞了。

所有的大軍雲集酸棗無事可干,睡覺的睡覺,遛彎的遛彎,就是沒有正經研究軍事的。

將領們可就更舒服了,天天小妞陪著,小曲唱著,小酒喝著。

曹操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我說你們這是幹什麼?

咱們也不是來參加宴會的呀,我們還有重要任務呢,董卓就在前方,咱們不進攻就得挨打。

快快快,醒一醒,你們聽聽我這個辦法行不行。

咱們兵分三路。


北路軍,袁渤海(袁紹)從北邊出發,帶領你的部隊占領孟津。

南路軍,袁術將軍,你帶領你的人馬從南邊進攻,駐軍丹水,析縣,爭取拿下武關。

中路軍,其餘將領就從大本營酸棗出發,一路向西,直指成皋,占據敖倉,只要把敖倉拿到手,我們就有了充足的後勤供應,吃穿用就都不用愁了。

同時奪取轘轅,太谷,占據有利地勢,以便於進可攻退可守。



上邊所提到的武關,轘轅,太谷。

你只要知道一點就行了,這都是一些戰略要地,只要占領了這些地方,勢力範圍就可以達到到這些地方。

從曹操這個計劃來看,是決定把戰線推進到洛陽一帶。

由此可見曹操的謀略太深了,能夠抓住瞬息萬變的機會。因為此時董卓已經把都城從洛陽遷到了長安,洛陽城裡已經沒有了皇上,只有董卓,所以攻占洛陽也無可厚非。如果皇上還在洛陽的話,你看誰敢動一動。你就是有能力也沒有膽量啊!要麼說機會難得嘛。

只要占據了上述地點,函谷關以東的地區就徹底脫離了董卓的控制,同時向西可以直接威脅三輔(也就是長安周邊地區)。

曹操做完了戰略分析和軍事安排,緊接著又開始了政治動員工作:


我們逼近三輔之後,當然不能直接進攻長安,皇上還在裡邊呢!

我們只是加固陣地把住關口,和董卓對峙起來,讓天下人都看看,我們是來諸惡賊,救皇上的,只要人人明白了這個道理,我們就是以順誅逆,然後再和董卓開戰,請大家相信我,我們一定會一戰而勝。

現在如果猶猶豫豫失去戰機,我們就立馬成了一群小丑,當然也會萬古流芳,不,不是流芳,是留名,留下萬古臭名。


曹操慷慨激昂的演說結束了。

大家的表情十分怪異。

你以為你是誰啊,這麼大口氣,還明目張胆的給領導安排任務了,一邊待著去。

完了,一群蠢豬式的隊友。

曹操失望至極。

走了,傷自尊心了,跟這些人在一塊沒有什麼好結果,還不如自己扯起旗杆自己干。

曹操帶著夏侯惇曹仁這些兄弟們要單幹了。

也就在這時候,劉岱和橋瑁也不知道什麼原因,兩人起了紛爭,劉岱一怒之下竟然把橋瑁給殺了,讓他的部下王肱代理東郡太守。


關東聯軍至此也土崩瓦解。

單幹是要有資本的,曹操原來的五千兵馬早已在滎陽戰鬥中讓徐榮收拾得差不多了,要想東山再起,必須還要募兵。

到哪兒募兵呢?

曹洪說了,他跟揚州刺史陳溫比較關係還不錯,要不到揚州試試。

試試就試試吧,也沒有別的辦法了。

曹洪高風亮節,首先貢獻出了自己的一千家兵。

不愧為大財主啊!陳溫也很夠意思,贈給了兩千兵力,然後又發動大家的力量,好歹又從丹陽太守周昕要了一千人,這樣算來共有四千人了。

行了,夠折騰一番的了。

折騰自己吧。

帶著這些兵油子重返前線,建功立業。

想法是好的,事實是出乎意料的。


走到龍亢出事了。

夜裡正睡的香呢,士兵譁變了,原因不清楚,很可能是士兵們不願到前線打仗。不願打仗你回家就可以了,但是他們並沒有一鬨而散,而是直接進攻曹操,放火燒了他的營帳,目的很明確,就是要殺掉曹操

看來那時的當兵絕對不是自發自願的,相反是被逼無奈,要想爭取自由身,必須要起身反抗。


都不容易啊!

曹操又要親自動手了,抓起砍刀就上陣了,一會功夫就砍死了幾十個人,其餘的嚇得不敢上前。

弟兄們也帶著親兵趕來了。

等到平息叛兵之後,全體集合,報數:1,2,3,…,500。

報告:應到四千,實到五百。

白忙活了。


曹操沒有氣餒,帶著這些人又回到了前線,他要死磕到底。

後來,曹操寫了一首詩歌流傳至今,就是反應這一時代的情況,有興趣的可以再溫習一下。



《蒿里行》 曹操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

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

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

勢利使人爭,嗣還自相戕。

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

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

白骨露於野,千里無雞鳴。

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


這次講的曹操創業故事,應該比較長,這裡先放一小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