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女性,放棄億萬財富,卻遭唾罵為「波蘭蕩婦」

不二書史 發佈 2019-12-16T03:26:53+00:00

這世界上有沒有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有!都有誰?比如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桑格爾,他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再比如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他分別在1954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196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這世界上有沒有人兩次獲得諾貝爾獎?

有!

都有誰?

比如英國生物化學家弗雷德·桑格爾,他分別在1958年和1980年兩次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再比如美國化學家萊納斯·鮑林,他分別在1954年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和1962年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再比如美國物理學家約翰·巴丁,他分別獲得了1956年和1972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那麼誰是諾貝爾獎史上第一位分別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人呢?

是居里夫人。

瑪麗.居里原名叫做瑪麗.斯克沃多夫斯卡,她出生於波蘭的華沙,24歲前往法國巴黎求學,此後在巴黎大學理學院物理系認識了她未來的丈夫皮埃爾.居里。

由於兩人都對物理學充滿了熱愛,從而經常在一起做實驗。從相處到相愛再到結婚,兩人可以說是金童玉女般的組合。

所謂夫妻同心,齊力斷金,於是很快來到了小學課本中的故事情節。夫妻倆在1898年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鐳」。這一發現震驚了當時的科學界,當然,居里夫婦為了提取他們所發現的「鐳」元素,花了3年多的時間。

時間線來到1903年,居里夫婦榮獲了當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

得到諾貝爾獎,居里夫婦當然非常高興。可好景不長,也就是3年之後,居里夫人的丈夫皮埃爾.居里因為出車禍而去世。

這一年居里夫人39歲,面對丈夫的突然離世,她非常難過。

也就是這個令她非常悲傷的時刻,一個男人闖入了她的世界。

這個男人的名字叫做保羅.郎之萬。

郎之萬同樣是一名科學家,並且非常有天賦,自從丈夫皮埃爾去世之後,郎之萬成為了居里夫人的實驗室夥伴和朋友。

在居里夫婦失去丈夫最難過的日子裡,是郎之萬陪著她一步一步走出悲傷,從而居里夫人對郎之萬非常感激。

當然,兩人之間最開始只是友情,因為郎之萬是個有婦之夫,並且已經有了孩子。

居里夫人當時也有個女兒,從而雖然她認為朗之萬的為人很不錯,但也不會往愛情方面去想,畢竟不能破壞別人的家庭不是。

朗之萬在科學界是個極具天賦的科學家,但在婚姻里卻不是一個有天賦的丈夫。

他的妻子是一個雜貨店老闆的女兒,並沒有太高的文化。兩人婚前雖然很好,婚後才發現並沒有太多的共同語言。

他的妻子在家庭關係中非常強勢,曾經有一次兩人發生爭執,郎之萬的妻子還用花瓶打破了郎之萬的頭。

這讓郎之萬非常苦惱,甚至一度想離婚。

作為郎之萬的好友,居里夫人當時是勸郎之萬不要輕易動這個念頭,畢竟離婚對於孩子的傷害會非常大。

可是陷入苦惱的郎之萬卻在這樣的情況下對居里夫人進行了告白,郎之萬當時稱:或許我應該擁有像你這般的妻子,我們能夠在實驗室呆上一整天,還能無話不談,你懂我,而我也懂你。

正是因為郎之萬的告白,使兩人的友誼發生了改變,居里夫人發現自己對於郎之萬的感情不並不僅僅止於友誼。

從而在郎之萬的安排下,兩人在巴黎索邦大學旁租下了一間房子,這間房子便是居里夫人和郎之萬共同生活的地方。

可讓居里夫人想不到的是,郎之萬向妻子提出離婚,但最終卻失敗了。因為他的妻子拿到了居里夫人和他的情書信件。

郎之萬的妻子不止不同意離婚,還將信件公布了出來。這件花邊新聞一經爆出,整個法國都轟動了。

當時法國媒體絲毫不留情面的嘲諷居里夫人為「第三者」,說她為了自己的慾望不惜破壞別人的家庭。甚至在1911年居里夫人因分離出了純金屬鐳,獲得了該年的諾貝爾化學獎後,媒體不止沒有盛讚她獲得的榮譽,反而因為一封真假難料的情書,給居里夫人加上了一個外號:「波蘭蕩婦」。

這一切發生後,很多人要求居里夫人離開法國,包括她曾經的許多夥伴。當然,也有支持居里夫人不要去理會這些輿論,堅持自己的人。

比如愛因斯坦就為居里夫人反擊過媒體:如果兩個人相愛,那麼旁人無權干涉!

實際上,在居里夫人這件「醜聞風波」中,誰該付主要責任呢?

那自然是郎之萬。

可當時的輿論卻並沒有指向郎之萬,指向這個始作俑者,是他以已經和妻子結束關係為由,來獲得了居里夫人的愛情。

作為男人的他卻沒有承擔自己的責任,而輿論也沒有對他進行批評。

對此居里夫人的學生們對都非常憤怒,他們稱:如果居里夫人是位男性,或許法國的媒體就不會揪著這件事不放。

當然,最讓居里夫人感到悲傷的是,在事件爆發之後,郎之萬回到了他妻子的身邊,而回去的原因是,他的妻子允許他公開擁有一個女秘書做情人。

面對妻子如此「大方」的「善解人意」,郎之萬選擇了離開居里夫人,並且在多年之後,這位郎之萬還和自己的一位年輕女學生勾搭在了一起。

用現在的流行語來講:這位先生,你真的是渣。

當然,用渣來形容他,實際上還不夠,因為多年之後,為了這名女學生的工作,郎之萬還特地去請求居里夫人為他的學生情人給他安排實驗室職位。

所謂愛情餵了狗,說的就是這麼一回事兒。

對於居里夫人的辱罵議論直到1914年才結束,因為這一年一戰爆發了,面對當初讓她滾出法國的法國人,居里夫人拿出了所有積蓄購買了法國的戰爭債券,以此來支持法國。

她甚至還想融掉自己的諾貝爾獎章,但銀行拒絕了她的這一要求。

居里夫人對於金錢並沒有太大的執念,因為如果他想要獲得金錢,實際上太容易了,她只要把發現的鐳元素申請專利,那麼就能夠輕鬆的成為億萬富豪。

可她並沒有,因為她認為這是整個科學家的財富,是整個世界都應該用來使人類進步的財富。

在一戰之中,居里夫人成為了紅十字會戰地醫院放射科的醫生,說服了政府和軍隊高層使用X射線來檢查戰場上受傷的士兵,結果不言而喻,X射線對受傷士兵身體上的炸彈、子彈殘片有著極高的診斷率,大大降低了外科手術的難度。

在戰後,法國為居里夫人頒布了榮譽獎章,以表彰她拯救了數十萬法國士兵的生命。

這就是科學的力量。

說到科學的力量,我們不得不承認:科學對時代的進步有著巨大的影響,而在未來,科學的力量將變得更為重要。

現在看一個國家是否強大,要看這個國家的科學是否強大。從而我國現在對學科這一門學科非常重視,比如沿海發達城市,從3年級開始便有了科學這一門學科。

可儘管我們的孩子從三年級便開始學習科學,但很多孩子到了初中高中學習生物、化學、物理卻顯得非常痛苦。

原因是什麼?

不是初中高中的生物、化學、物理的老師不夠好,而時在我們的小學教育里,很難有很厲害的科學老師。

沒有厲害的科學老師,自然就很難打下一個好的基礎。

好多學校壓根就不知道怎麼上科學課,因為沒有積累,有的甚至是音樂課老師來上科學課。

這就麻煩了,因為科學課是對老師要求最高的學科,是真的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還要懂教育方法,才能讓孩子愛上科學。有了興趣,那什麼都好辦了。

如何培養孩子們的興趣?

那自然是多給孩子看一些有趣、有料的科學類科普讀物。接下來,不二就給親們推薦一套科學科普類雜誌。

這套雜誌叫做《萬物》。

1975年,楊振寧先生回國,被問到這樣一個問題!

如何才能提高中國人的科學素養?

楊振寧先生推薦了一個雜誌:《科學美國人》。

1979年,《科學美國人》的中文版《科學》在重慶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誕生。

這本《科學美國人》跟不二今天跟大家介紹的《萬物》有什麼關係呢?

《美國科學人》有一個少年版,在美國叫《How it works》。

在美國,成年人就看《美國科學人》,孩子就看《How it works》。

而去年,我國引進了《How it works》,名字就叫《萬物》。

我特地問了出版社,這個《萬物》是《How it works》的譯製版,還是合作版本,內容上是不是完全一樣的。如果是合作的,內容有較大的差別,那就沒意思了。

出版社告訴我,這個就是譯製版,但不是百分之一百一樣的,比如美國孩子從小接受很高的科學教育,對於些很生澀的科學知識也能理解。但這些很難的科學知識,可能不太合適中國孩子看,於是編輯便進行了重新排序,整個雜誌做到了從簡到難,但皆為譯製版。

我這才放心推薦給大家。

這套雜誌絕對是不二見過最美的雜誌,裡面的繪圖配圖以及細節,絕對超出我的想像,所以質量上,絕對是讓我服氣的。

雜誌知識涉獵廣泛,資訊新鮮,有很多前沿科學知識和話題,涉及交通運輸、工程機械、生態環境、太空探索、歷史人文等等。

雜誌圖片對知識的呈現讓人驚嘆,能在紙面上呈現出三維的效果...

大開本,讀起來眼睛舒服!比一般的雜誌都大,也比A4紙還大點兒,印刷質量精良...

給孩子定上這樣的雜誌,孩子以後每個月都可以收到來自科學的大禮。

雜誌的每一頁都特別的美。

孩子一定會喜歡上。

這套書不止適合小孩子閱讀,更適合成年人閱讀。當然,尤其是對小學高年級到高中的孩子幫助最大。

當然,這套雜誌不僅僅是自己和自己的孩子能看,當作送給別人的禮物也非常好,為什麼呢?因為訂好之後,對方每個月都會收到你的誠意。

現在科學教育在中國的重要性越來越強。

美國《華盛頓郵報》說:2001年到2014年,僅僅十多年間,中國新開設1800所大學,培養了五百萬工程、醫學、技術、科學人才。是美國的十倍。

美國人說:現在中國的學生,百分之四十四都學自然科學、工程學,產生大量的工程師,是美國的數倍,美國這個數據只有百分之十六。這百分之十六中,還有大量是移民。尤其是亞洲移民,比如中國,比如日本,比如印度。

現在白人學自然科學的人越來越少,因為他們有了原始積累,可以躺贏了。這也是美國現在最擔心的事情。

這也是我們最大的優勢。可能我們現在最頂尖的科學家的水平還比不上美國,但量變最終將導致質變,每年近數十萬的新增科學工程人員,其中一定能不斷產生越來越多的科學家,其中也將有最頂尖的一部分成為世界一流的科學家,並在將來,一定能產生不少諾貝爾級的科學家。

這只是時間問題。而將來懂科學的孩子將會越來越有競爭力。

訂閱的孩子拿到手裡,第一眼就是太驚艷了。

這裡面也講了未來的對撞機。

中國要不要造對撞機,對撞機到底有什麼用,孩子也能輕鬆了解。

不二很榮幸向大家推薦它的少兒版《萬物》。

《萬物》2020年征訂季!原價360元,現在頭條團購僅需298元!

現在購買即可獲得:

① 原價360元的《萬物》雜誌一年12期

② 定價98元的科普故事音頻集(50集,每集6分鐘每周更新)

③ 定價40元的萬物冷知識音頻集(共20集,每集4-5分鐘)

此外,現在頭條還有特別的優惠,團購2020年《萬物》雜誌,額外獲贈一本2019年的雜誌,讓孩子能夠先暏為快。

要看雜誌,就看這個品類最傑出的,也應該讓孩子接觸最新科技。因為現在發展太快了。百年前,一個人不識字也可以過得很好,現在沒有文化孩子真的很難出頭。

298元雖然看起來有點貴,但一年12期也就是12本,一本也就才24.8元,一個月花24.8元就能每個月為孩子提供科學養分。一邊可以提高見識,一邊還能夠獲得知識,為初高中物理、化學等科目打下基礎,還是非常划算的。

親們可以點下面的橫條直接參團,整個寒假讓孩子看這套有趣的科學雜誌,總比看電視玩遊戲強,親們覺得呢?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