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圈化」「協同化」……網絡文學的這些新趨勢你get了嗎?

中國知識產權報 發佈 2020-02-29T19:16:54+00:00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聯合閱文集團共同發布《2019年度網絡文學發展報告》。該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網絡文學行業穩健發展,發展路徑更加清晰,內容生態日趨繁榮,並憑藉明顯的內容優勢成為IP授權和版權多元開發的重要源頭。



  近日,中國社會科學院(下稱社科院)聯合閱文集團共同發布《2019年度網絡文學發展報告》(下稱報告)。該報告指出,近年來,我國網絡文學行業穩健發展,發展路徑更加清晰,內容生態日趨繁榮,並憑藉明顯的內容優勢成為IP授權和版權多元開發的重要源頭。與此同時,網絡文學內容消費的粉絲化趨勢正成為行業發展的重要推手,全產業鏈開發的趨勢凸顯。


  內容消費新趨勢


  如今,網絡文學行業產生了新的變化。比如,Z世代(00後)用戶開始崛起,他們的內容付費意願更強,並對個性化閱讀有了更高需求;以70後為主的中生代作家開始成為網絡文學行業的中堅力量,將不同風格融入作品中;網絡文學由閱讀場景到影漫遊場景的延伸,催生出更多的網絡文學表達形態。


  這種趨勢首先表現為題材類型更加豐富,內容多元化表現顯著。統計顯示,網絡文學作品已涵蓋都市、歷史、遊戲等20餘個大類型、200多種小分類,還新增了大量的二次元、體育、科幻題材類型的作品,加之現實類作品崛起,題材類型豐富多樣。在寫作風格上,作者年輕化的趨勢明顯,傳統網絡文學逐漸向溫馨幽默的風格轉變,進一步推動內容創新。


  「破圈化」也成為網絡文學發展的新特徵。以閱文集團為例,在其所有平台上,更多的女性讀者成為「男頻作品(以男性讀者為主要目標受眾的作品)」的粉絲,優質作品的受眾突破了「男頻」「女頻」的界限。而與「破圈化」伴生的是網絡文學社交共讀、粉絲社群、粉絲共創的粉絲化特徵。報告認為,網絡文學的高度互動性在當下進一步演化,比如,網絡文學平台開發的文字彈幕「段評、章評」功能讓讀者可以進行社交評論,「興趣社交」功能則形成了豐富的用戶社區,「角色」功能讓粉絲讀者有機會直接參與到作品的完善和創作當中。通過正在拓展的粉絲經濟與社區生態,作品的世界觀和粉絲文化得以凝聚,使IP的力量無縫連接到下游產業。


  此外,粉絲力量延伸至IP開發的全產業鏈,網絡文學的「協同化」趨勢愈發明顯。如今,對網絡文學IP的開發強調與各方的協同連結,在作品質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通過IP的多元開發和聯動,將不同群體的粉絲進行整合,創造出更具價值的作品和文化符號。如前段時間熱播的《慶餘年》,在閱文集團的運營下,利用線上線下活動等多種形式,喚醒原著粉絲,並鞏固影視粉絲,讓「IP書影多場景聯動」模式浮出水面。在劇集播放期間,原著在起點讀書APP上的在線閱讀人數、單書在線閱讀收入增長50倍,聚集超200萬粉絲;跨平台的不同場景用戶因「故事」而互動討論,推動《慶餘年》在完結10年後重登暢銷榜前三甲。


  作品創作新空間


  數據顯示,國內2018年各類網絡文學作品累計已達到2442萬部,同比增長48.3%。伴隨作品規模日益擴大,精品力作不斷湧現,各家平台積極推動網絡文學作品輸出海外。在內容傳播上,網絡文學體現出全球的文化普適性和高速發展的態勢,網絡文學出海也完成了從內容到模式、從區域到全球、從輸出到聯動的進化,開始進行文化價值和商業價值層面的輸出。


  中國網絡文學「走出去」,閱文集團做出了積極探索。該集團旗下正版外語網絡文學平台Webnovel(起點國際)基於中國文化和海外用戶需求,進行全生態輸出,在定製產品聚合社群、輸出模式帶動原創、IP輸出多元開發等方面進行了嘗試。截至2019年底,閱文集團向海外授權作品700餘部,起點國際在線社區日評論量超過4萬條。自2018年啟動海外原創業務以來,該平台的海外作者超過5.2萬人,審核上線作品近9萬部,用網絡文學的方式推動中國文化「走出去」。(姜旭)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