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介紹疫情期間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情況 豐收在望 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穩中向好

經濟日報 發佈 2020-04-28T06:24:26+00:00

從4月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特別是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

眼下,我國小麥從南到北正處於抽穗揚花灌漿期,整體長勢好於去年,也好於常年,再有一個多月就收穫了。春播的農作物進展順利,進度達到三成左右。早稻插秧基本結束、面積增加,扭轉了連續七年下滑的勢頭。

從4月28日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上,記者了解到,今年以來,我國農業農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向好,經受住了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特別是種植業增加值同比增長3.5%,「米袋子」「菜籃子」供給保障有力。

糧食、生豬生產持續向好

2004年以來,我國糧食取得歷史性的「十六連豐」,總產量增加了54%,單產提高對總產增長的貢獻達到66%。因此,2015年至今,糧食產量已經連續5年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今年我們會迎來第十七個豐收年嗎?

農村部發展規劃司司長魏百剛介紹,小麥產量占夏糧的90%以上,小麥長勢良好意味著今年夏糧豐收有較好基礎。這些年,我國糧食生產年年豐收,今年我們仍然有信心、有底氣、有能力奪取全年糧食豐收。生豬生產恢復也保持了持續向好的態勢。生豬生產克服疫情期間一度出現的仔豬、飼料運輸供應不暢等困難,一季度末與去年底相比,全國生豬存欄增加了1000多萬頭,增長3.5%;能繁母豬存欄增加了300多萬頭,增長9.8%,這兩項存欄都實現了環比增長。禽蛋、牛奶產量也有一定幅度的增加。同時,涉農企業生產經營秩序全面恢復。飼料、獸藥、屠宰、水產品加工等養殖上下游企業,以及農資重點企業全部恢復正常生產,產能達到常年同期水平。

從市場供應看,豬肉批發價格已連續10周下降,每公斤降了6塊錢左右,蔬菜、水果等鮮活農產品供給增加,價格基本回落到常年水平。魏百剛說:「農村經濟依然『穩』字當頭,有效發揮了『三農』『壓艙石』作用,為做好疫情防控和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撐。」

科技興農方興未艾

一直以來,我國實施「藏糧於技」戰略,農業科技水平的提高對豐富人民群眾的「米袋子」「菜籃子」作出了積極貢獻。疫情給今年的農業生產帶來不少影響,但是依託現代農業科技進步,今年農業生產能夠繼續保持平穩發展。

據介紹,在中央財政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建設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實施重大農業科研專項、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創新聯盟等舉措,一大批重要科技成果投入應用,有力支撐了糧食生產和現代農業發展。在優良品種推廣方面,糧食作物良種實現了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達95%以上,品種更新換代了5—6次,推廣了一大批優良品種,儲備了一批優質、高產、抗逆新品種。農機裝備也走到了大馬力拖拉機、北斗衛星導航自主作業、大型節水噴灌等設備服務農業生產的階段。同時,隨著農業大數據分析、5G農用技術、農業機器人等前沿技術突破,糧食生產智能化水平將進一步提高。在防災減災上,我國已經探明了糧食作物主要病蟲害流行規律和成災機理,開發了準確的預測預報技術,應用了一批安全高效綠色防控技術和藥劑,保障了農業有害不成災。

農業農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長廖西元介紹,為降低疫情影響,今年更是著力推廣了免耕播種、工廠化育秧、無人機打藥等輕簡化生產技術,並為緩解勞動力短缺問題,加大了機器換人、北斗導航作業等新技術應用。全國60多萬農業科技人員從2月份就開始堅守田間地頭精準指導,針對中原糧倉、江南水鄉、東北黑土地等不同區域的春季生產問題,提出管用的技術解決方案。

二季度農產品貿易形勢不容樂觀

一季度,我國農產品對外貿易出現下滑,進口增幅低於往年同期,出口降幅多年少見。農業農村部的統計顯示,一季度農產品貿易進口370.8億美元,增長8.9%,進口增加比較多的是肉類和大豆。出口162.3億美元,下降5.6%,受影響最大的是水產品,出口額為2012年以來同期最低,同比降幅達到18%。蔬菜、茶葉等特色優勢農產品出口也略有下降。

二季度,國際新冠肺炎疫情形勢依然複雜,對我國農產品貿易的影響還將持續顯現。根據農業部的調查,3月份以來,不少農產品出口企業遭遇退單,國際需求萎縮。特別是餐飲、工廠、學校等對農產品的消費需求急劇下降,對農產品出口穩定市場、增加訂單,非常不利。同時,全球主要的農產品、水產品展會幾乎全部取消或推遲,近180個國家對人員出入境實施了限制,企業難以通過展會、現場考察等傳統渠道拿到訂單。國際生產供應還存在不確定性,現在全球糧食等主要農產品供應總體寬裕,但封國封城的隔離措施,以及一些國家限制出口,放大了市場波動和恐慌情緒,增加了國際供應風險。

農業農村部國際合作司司長隋鵬飛分析認為,二季度的農產品貿易形勢不樂觀,進出口可能進一步分化,出口受影響會更大。農業農村部將密切關注全球農產品供求和市場形勢,抓好國家穩外貿各項政策措施落實,創新貿易促進方式,推動進口多元化,促進優勢農產品出口,發揮農產品貿易對國內市場穩定、產業發展、農民增收的積極作用。

支持留鄉農民工就近就業

穩就業是農村經濟工作的重要內容之一。今年受疫情影響,很多返鄉的農民工沒有再回到城市打工,成為當前農村的一個突出問題,對農民的就業增收帶來了一定影響。

為幫助返鄉留鄉農民工就地就近就業,按照國務院的部署,農業農村部會同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做出了具體安排。

農業農村部鄉村產業發展司司長曾衍德說,農業是農民工的老本行,各地要採取措施引導留鄉農民工領辦合辦農民合作社、農機服務社,開辦家庭農場,興辦特色種植業和規模養殖業,開展農資供應、統防統治、代耕代種等服務。正在各地興辦的現代農業產業園、農業產業強鎮、特色產業集群等農業項目,也需要留鄉農民工共建美好家園。

近期,不少農民利用網絡直播售賣滯銷農產品,形式新穎,還有力地展示了一鄉風土人情,令人眼前一亮。可以藉此東風培養和吸納更多的留鄉農民工利用網絡平台,發展農村電商、直播直銷、體驗農業等,闖出就業新門路,干好「新農活」。

農業農村部還將通過扶持創業,引導留鄉農民工積極從事鄉村車間、家庭工場、手工作坊、創意農業等工作,培育一批農村創新創業「領頭雁」。並通過農村越來越需要的鄉村保潔員、水管員、護路員、生態護林員等公益崗位,托底安置一批留鄉農民工就業,形成就業促增收、致富奔小康的良好局面。

來源: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