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空中農業」把脈問診 湘潭市全面調查養蜂產業發展情況

湘潭在線 發佈 2020-05-07T14:39:35+00:00

蜂業不與糧果種植業爭農田,不與畜禽養殖業爭飼料,僅利用大自然中的百花資源,便可獲得蜂蜜、蜂王漿、蜂膠等產品。

湘潭在線5月7日訊(湘潭日報社全媒體記者王希台 通訊員 謝永紅)蜂業不與糧果種植業爭農田,不與畜禽養殖業爭飼料,僅利用大自然中的百花資源,便可獲得蜂蜜、蜂王漿、蜂膠等產品。同時,蜜蜂授粉還能顯著提高農作物產量,是名副其實的「健康產業」「空中農業」。

為全面調查了解湘潭市蜂業發展現狀,找准制約蜂業產業發展的突出問題,研究制定扶持蜂業產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和發展規劃,今年以來,市供銷社、市蜂業協會組織對全市蜂業發展進行了全面摸底調查。

現狀

養蜂農戶2490戶,年產值9280萬元

湘潭地處湘中丘陵地帶,蜜源植物豐富,適合蜜蜂養殖。新中國成立之初,湘潭就有農民開始養殖蜜蜂,蜂蜜作為農村集體資產上交。包產到戶後,蜜蜂養殖業快速發展,成為蜂農的主要收入來源。

湘潭縣農民彭伯元在新中國成立初期便開始養蜂,有了成熟的中蜂巢蜜生產技術,不僅培養了4個子女養蜂,還帶動周邊農戶加入養蜂業。湘潭縣楊嘉橋鎮合金村的湯孝全1964年開始養蜂,半個多世紀來,走南闖北追花奪蜜,至今仍在為發展蜂業扶貧奔波。

近年來,韶山市、湘潭城區周邊鄉村養蜂業發展快速,大多數鄉鎮都有蜜蜂放養場。湘鄉市毛田鎮的彭曉軍自學養蜂技術,並無償傳授給周邊農戶,組建春曉養蜂專業合作社,水府廟庫區養蜂場大量增加。韶山市養蜂協會會長毛世軍組織蜂農發展產業扶貧,促進農民增收和鄉村產業振興。

在湘潭縣,養蜂業協會將蜂業發展與產業扶貧結合起來,建設扶貧蜂場,承擔產業扶貧項目,目前已累計幫助建檔立卡貧困人口800餘人,人均增收3000元以上。

據調查統計,全市共有養蜂農戶2490戶、從業人員5170人、養蜂專業合作社56個,養殖中蜂4.7萬箱、意蜂1.6萬箱,年產值9280萬元。

問題

規模較小,產品單一,後勁不足

調查顯示,湘潭市蜂業養殖規模普遍較小,組織化程度不高。目前,全市蜜蜂養殖分散,沒有形成較大規模的龍頭企業,缺乏抵禦市場風險的能力。近年來,一些蜂農自發組建養蜂專業合作社,在規模化養殖、標準化生產、集約化經營等方面進行探索,但總體組織化程度不高、帶動能力不強,嚴重製約湘潭市蜂業發展。

同時,產品結構單一,市場競爭力不強。蜂產品種類豐富,除蜂蜜外,還有蜂王漿、蜂膠等10多種。蜂產品廣泛用於食品、藥品、保健、美容、服裝、醫療等領域。目前,湘潭市蜂產品以蜂蜜為主,主要用於直接食用,基本上沒有其他副產品,沒有形成完整的產業鏈,產品附加值不高。經營方式以蜂農自產自銷為主,產品質量良莠不齊,沒有形成產品品牌,市場競爭力不強。

目前,湘潭市蜂業發展仍處於起步階段,各級政府和社會各界對蜂業產業推進地方經濟、增加農民收入、促進農業綠色發展、提高農作物產量、助推精準扶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認識不足,缺乏政策引導和扶持,蜂業產業發展對社會資本的集聚力不強,發展後勁不足。

建議

打造行業品牌,創新經營體系

我省已將蜂業列為重點農業特色產業,制定了「百億產業」發展規劃,納入供銷綜合改革重點產業,加強與農民的利益聯結,助推精準扶貧,蜂業產業發展潛力巨大。

湘潭蜂業發展歷史悠久,如何促進蜂業產業健康發展,帶動蜂農增收致富,是一個值得認真研究和思考的課題。

市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聯合會將吸納市蜂業協會作為分會組織,指導協會制定產業發展規劃,強化行業管理,促進蜂業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同時,將養蜂專業合作社建設作為創新經營體系的重要途徑,在資本、養殖、產品銷售等方面,為蜂農提供全方位服務。一些有條件的地方要按照現代企業制度的要求,培植蜂業龍頭企業。養蜂專業合作社要以精準扶貧為切入口,通過種苗供應、技術培訓、信息服務、產品銷售等手段,組織帶動貧困農戶增加收入,助推精準扶貧。

同時,積極探索建立行業品牌,嚴格質量標準,推進蜂蜜質量溯源體系建設,用高質量的產品贏得消費者的信任。

各級政府要引導社會資金進入蜂業產業,支持蜂業協會、養蜂專業合作社承擔產業扶貧、鄉村振興項目,為全市蜂業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營造良好環境。各級供銷社要指導和鼓勵建設標準養蜂場、示範性專業合作社,將蜂業產業發展項目納入供銷綜合改革項目庫,支持符合申報條件的蜂業產業發展項目加快建設,給予財政資金支持。

>>返回湘潭在線首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