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兵團棉花生產模式在黃河流域起示範引領作用

石河子發布 發佈 2020-05-07T17:23:14+00:00

2017年10月,為解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成本過高、種植面積下滑等問題,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聯合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棉花專業組,在河北、山東共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引進了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結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開展試驗示範,集成

《兵團日報》石河子4月25日訊(記者 鄭婭莉 通訊員 薄曉嶺) 從「不能理解」「內地不能這樣種棉花」的反對聲中開始,從最初每個示範區「求著人干」到現在棉農「拿出土地要求帶著干」……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在黃河流域示範引領取得階段性成效。

「棉花植株高度控制在1米以下,有效提高種植密度,籽棉單產350公斤沒問題……」在4月9日舉行的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院士)示範基地建設視頻會議上,中國工程院院士、石河子大學機械電氣工程學院教授陳學庚通過網際網路平台對河北、山東等地的棉花春耕春播工作進行技術指導。

2017年10月,為解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成本過高、種植面積下滑等問題,農業農村部農機推廣總站聯合農業農村部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推進行動專家組棉花專業組,在河北、山東共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引進了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結合當地土壤氣候條件開展試驗示範,集成創新生產技術,推進黃河流域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

經專家測產,2018年,河北省南宮市200畝示範基地籽棉單產364.8公斤,比常規種植每畝增產40%;山東省兩個合作社籽棉單產分別達到334.5公斤和354.1公斤,比常規種植每畝分別增產34%和42%;2019年,河北省南宮市新增示範區籽棉單產382.3公斤,接近新疆棉花單產平均水平。特別是機械採收作業,得到當地農戶一致認可,當地棉田增產增效明顯,證明了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在內地傳統棉區推廣應用可行。

「棉花產業是兵團優勢特色產業,規模大、機械化程度高。兵團作為全國農業機械化推廣和現代農業示範區,有責任、有能力把先進生產模式推廣出去。」陳學庚對在內地大面積推廣應用兵團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模式充滿信心。

目前,專家組逐步形成了適應當地的棉花生產全程機械化技術路線。今年,河北省南宮市和山東省利津縣、濱州市濱城區、無棣縣計劃建設1300畝示範基地,開展雷射平地、北斗導航精量播種、對行深施肥、變量噴藥、水肥一體化灌溉、機械打頂、殘膜回收、機械采棉等全程機械化技術與裝備試驗示範,目標是籽棉單產400公斤、畝均節本增收1000元。

「在連續3年試驗驗證的基礎上,對項目成效進行總結提煉,探索出適宜的機械化技術路線、機具配套方案和推廣模式,為黃河流域棉花生產恢復性發展提供機械化技術支撐。」農業農村部農機鑑定總站、農機推廣總站副站長徐振興表示。



來源:兵團日報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