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窮人和富人之間,誰才是寄生蟲?

麥童文化 發佈 2020-05-07T01:37:25+00:00

2019 年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這部影片社會性極強,讓人在觀影后,不禁深思貧富差距及階級固化,還有人性的弊端,所以這部片子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實至名歸。

獨特文化,有我帶來,歡迎關注「麥童文化」

2019 年韓國電影《寄生蟲》獲得金棕櫚獎,這是韓國電影首次拿下金棕櫚獎。這部影片社會性極強,讓人在觀影后,不禁深思貧富差距及階級固化,還有人性的弊端,所以這部片子成為首部獲得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影片獎的非英語片,實至名歸。

影片講述了一家住在擁擠潮濕的地下室的窮人,其長子基宇靠著偽造的學歷,進入了一戶富人家做家教,並且設計把自己的家人也帶進了這戶富人家裡,開始像寄生蟲一樣擠進這個家裡,隨著劇情的展開,兩個不同階級的家庭交匯,究竟誰才是被供養的真正寄生蟲?

01 貧富之間,誰才是寄生蟲

窮人一家四口蝸居在陰暗潮濕的地下室,生活得艱難,唯一的經濟來源就是摺紙盒,但這點微薄的薪資又能幹什麼呢,還是不能改變他們的生活。所以,折披薩盒掙來的錢一到手,一家人馬上又揮霍一空,從不想以後怎麼辦。

這種靠著耐心和細心就可以做好的工作,他們的成品卻有四分之一是不合格的,對方想解僱他們的時候,一家人開始蠻橫的要求對方繼續聘用自己。

如果說是因為智力的問題,他們不得不從事這種繁瑣的勞動就罷了,可是他們卻能把富人騙的團團轉,慢慢的從一群無業游民變成這戶富人家裡的家教,司機,保姆,甚至在在生日會的時候,富人一家都還不知道他們的真實身份。

富人一家呢,男主人是一家韓國知名科技公司的老總,供養著劇中的所有人。和所有父權家庭一樣,女主人是個全職主婦,只在家帶帶孩子,善良又單純,妥妥的白富美,但不會做飯不會打掃,在保姆離開後只一周的時間內,家裡就快垃圾成山,最後只能匆匆招了金嫂做幫傭以維持正常的生活。小兒子的一副塗鴉被誇成極具創造力的神作,她也誠摯的相信了,兒子的畫作被指出有童年陰影,她立馬淚流滿面的懇請家教基婷幫幫兒子。兒子本來調皮怪異,可是窮人家出來的基婷卻有辦法讓他聽話有禮貌。

回到片名《寄生蟲》,如果從生物鏈的角度看,無疑,窮人一家都是寄生蟲,他們爭奪陷害司機保姆,想方設法進入這家富人,儘管他們爭奪的都是和他們一樣的底層人的資源,但只有進入這戶人家,他們才能從男主人家拿到錢,過得比原來的生活好一點。從這點看,女主人也可以說是寄生蟲,因為她也是依賴男主人,甚至地位不高,正如她辭掉保姆時的理由,如果保姆真的患了肺結核還留在家裡,被丈夫知道了,她會被碎屍萬段的。而且她做得飯菜不好吃,也不會打掃,基澤多次問男主人,你愛你太太的吧,都沒得到回應,可否猜想她對於男主人而言會不會也只是一個美貌的高級保姆呢?

可是富人一家也仰仗這些窮人提供的服務來維持生活,如果脫離了這些人,他們對於這些日常生活的瑣事就應付不了,不說富人了,普通人離了這些在底層服務業工作的人,生活都難免不便利。就拿春節來說,每次過年,多數窮人謀生的餐飲等服務行業都會關門,一旦他們離了這些崗位,多數服務行業就只能陷入停擺的局面。習慣了有人在生活上照料的富人們,在生活上又何嘗不是寄生蟲?

02:貧富之差,也是尊嚴之差

如果說,依賴社長一家而活的基宇一家是寄生蟲,那身為寄生蟲的基澤最後卻反轉的殺了社長,這結局一開始就隱約有苗頭了。

從小孩子童言無忌的說出司機,保姆等人身上有味道開始,窮就化為味道,赤裸裸的揭開在基澤一家身上的難堪,這種味道宛如刻入了基因,就算他們脫離了地下室,還是隱藏不了他們落魄和卑微的身份。最後社長向基澤要鑰匙,靠近時捂著鼻子的動作,摧毀了基澤心底最後的尊嚴,他殺了社長。

明明在一家人鳩占鵲巢的在社長家狂歡的時候,基澤還在擔憂被離職了的司機能否找到工作,那時他心裡還有愧疚,不忍。

在前任保姆趕在雨夜前來的時候,忠淑也給開了門,她內心也是不忍吧,這些人心裡都有善良。忠淑說,如果有錢,她也能很善良,可是這一刻,他們都還是窮人。

可是當保姆撞破她們的秘密時,基宇一家為了保住秘密,毫不猶豫的解決了前任保姆。

只能說在利益面前,這些善良就抵不過現實了,對生存的本能渴望一瞬間化為洪水猛獸,吞沒比自己更底層的弱小者。

之前在地下室里,曾是女子鏈球冠軍的媽媽在家織毛衣,爸爸基澤整天遊手好閒;基宇和基婷因為樓上改了無線密碼,在廁所到處找信號,這樣一群無業者連溫飽都很難保證,甚至不敢對在窗戶外向自己撒野的人怎麼樣。可人是貪婪的,在得到了基本的生存滿足後,就會開始奢想更大的要求,不僅是活著,而是更好的活著,有尊嚴,體面的活著。所以當她們進入社長家後,一家人可能都沒想到這樣生活在陰影里的蟑螂,有一天會因為尊嚴憤而殺人,可是事情就是這麼發生了。

03、因為窮,只能無能為力?

《寄生蟲》拍出了窮的可怕,爭奪的可怖,仿佛窮就是原罪,只能去爭奪才能換來自己境地的改變,可是從始至終,窮人一家都只是在感慨富人的生活,在富人不在的時候去模仿富人的生活,沒有想過改變,有也只是通過手段向同層次的人使出計謀,頗有點認命了的感覺。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歸因理論",是說人經常會為自己的行為尋找合理藉口:如果是成功的事情,都容易歸因到自己的努力成分上;如果失敗了,就會怪到外界去。尤其是基澤,他對貧窮的無可奈何轉嫁到成對階級的憎恨。

其實是他們的膽小和卑怯讓他們更願意相信一切都改不了,不付出不期待,就不失望了。

整個影片最讓我感到感嘆的是,作為一個窮人基澤有一顆敏感脆弱的心,這是一個悲劇,富人偶爾流露出的自私無情,就成為基澤殺人的理由。

相比之下,窮人沒有更好教育資源,沒有人脈,沒有背景,要達到同樣的生活條件之前,註定了要遭受更多的磨難。這種磨難不是誰都能受得起的,也許在那之前,基澤也努力過,可是,沒能成功,承認自己的無能膽怯是需要勇氣的,可是仇富就簡單得多了,人的嫉妒足以毀掉理智,但這不是傷害的理由。

這個社會,平凡人居多,與其把宿命論加諸己身,不如只管努力,莫問前程,進一步有進一步的歡喜。

麥童文化歡迎各位看官的評論和留言!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