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離開爹娘七年,成名後哭著向母親傾訴,感恩爹娘當年放棄自己

歷史通 發佈 2020-02-09T22:12:55+00:00

四個兒子,爹娘沒有能力全養活,只能選擇放棄一個,讓他進戲班學戲。七年沒有流一滴淚的馬崇天,見到母親不自覺地留下了淚水,他哭著向母親傾訴,感恩父母當年的放棄。

四個兒子,爹娘沒有能力全養活,只能選擇放棄一個,讓他進戲班學戲。那樣他不僅能為家裡省口嚼穀,還能在戲班有口飯吃。爹娘為了公平,讓四個兒子選擇抓鬮,最終三兒子被爹娘「淘汰了」。三兒子名叫馬崇天,當時才8歲,他想不通為何父母不讓比自己大的大哥和二哥離開家,偏偏選擇了自己。他恨父親,怨母親,認為父母討厭他,不喜歡他,才讓他離開,讓他進入戲班。但三兒子沒有把對父母的恨與怨說出口,只是深深埋藏在心底,因為他知道即使說了,他也是要走的,要離開的。生活面前,人人都要面對現實,即使你是一個只有8歲的孩子。

1938年,四大名旦之一的尚小雲在北京成立的榮春社正式招生。父親低三下四地求了一位熟悉的介紹人,經過介紹人的介紹,三兒馬崇天可以進入戲班試學一段時間。如果一段時間的考核,戲班認為他是一個學戲的好苗子,就會與父母立下字據(也叫「生死契約」)。對於爹娘來說,幸運的是三兒馬崇天的嗓音、相貌、身材、資質和聰穎得到了戲班的認可,而對於馬崇天而言,這也是他人生「地獄般磨鍊」的開始。父親在保證人的保證下,與榮春社立了字據(生死契約),並按上了手印。這也預示著父親把兒子的命交給了戲班。因為,契約上很多規矩中顯眼的一條:「學戲無故跑了,打死,班主不負責任。言明七年為滿,凡於限期內所得銀錢,俱由某某師享受。」就連後來,影壇巨星成龍回憶起當年自己進入戲班,也是父親與戲班簽訂了「生死狀」。

馬崇天被父母放棄了,被戲班接收了。七年的「地獄生活」也正式開始了!馬崇天年齡雖小,但性格倔強、個性十足、有韌勁,一開始,不服管教,頂撞師父,與師兄弟打架。然而,進了這個地方,豈有你撒野的資本。文行有文行的師父讓你知道他們的厲害,武行有武行的師父讓你知道他們的手段,幾天下來,不服氣的馬崇天徹底被「馴服」了。馬在烈,也經不住折磨,最後只能服從。所以,當時人人都說「七年學戲,那就是七年大獄!三年出一個狀元,七年難出一個名角。」可見,當年那些名角吃了多少苦,受了多少罪,才有了後來的眾人喝彩,和耀眼的光環。他們的成功只有人羨慕,沒有人嫉妒,因為他們吃的苦讓人望而卻步。即使後來的洪金寶和成龍回憶起戲班的歲月也是連聲叫苦。成龍曾懷著夢想與好奇進入于占元師傅的戲班,僅僅四天,他就後悔了,恨不得逃離這個地方,一分一秒都難待下去。但父親與師傅之間關於自己的那張「生死狀」又讓成龍只能乖乖回去。晚上成龍也只能暗自哭泣,只能忍著,這一忍就是十一年。所以說,成龍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馬崇天作為成龍的前輩,又在名旦尚小雲的榮春社,只能說吃得苦比成龍有過之而無不及。馬崇天與師兄弟們早上五點就要起床,起床就開始練功,文行吊嗓子,武行練武功。馬崇天雖是武行,但也練嗓子。他與師兄弟經常是架著腿就能睡著。因為,他們一天睡覺的時間太短了,活動量太大了。從早上練功一直練到下午四點,然後到各劇場演出,一直演到晚上十二點才能回來。演完戲,馬崇天和師兄弟們按高矮個排著隊往回走,眼卻閉上了,腦子也迷糊了,身體僵硬,只有腳再走,整個人如行屍走肉一般。所以,在路上,他們走著走著就會聽到「咣當一聲」,腦袋重重地撞在路邊的電線桿上,嘴一歪,下意識地用手摸摸腦門,眼一直閉著,繼續往前走。

回到戲班,馬崇天和師兄弟們爬上大通鋪,挺屍般地躺在上面。晚上,凍醒了,隨便在手邊抓一床被子蓋在身上,孩子小的,寧願尿炕也不願起來,尿在炕上,向旁邊一滾,接著又睡了。一天不到五個小時的睡眠,白天過多的活動量,讓馬崇天和師兄弟不得不這樣做。第二天早上五點起床,沒有時間曬被子,匆匆忙忙地捲起來。被子裡長時間的潮濕,以致於裡面爬滿了虱子,虱子又爬滿了馬崇天與師兄弟的頭髮上和衣服里。所以,馬崇天和師兄弟們的身上不是這裡長瘡就是那裡長瘡。當時,馬崇天的師兄有一些經受不住這種身體與精神上的雙重摺磨,最終選擇了逃跑。孩子只想著離開這個「煉獄」卻不知向哪裡跑,跑回家,父母養不活,還得送回來,那樣免不了一頓毒打,跑到別的地方,沒有能力養活自己,只能選擇乞討,夏天能熬,冬天可能會被凍死或餓死在街邊。洪金寶是成龍的大師兄,但洪金寶曾回憶他當年在於占元師父的戲班時,並不是大師兄。他原本是二師兄,因為當年的大師兄受不了戲班的那套「折磨」,最終選擇了逃跑,一去不復返,結局如何不得而知。總之,原為二師兄的洪金寶頂上去,才成了大師兄。馬崇天的師兄弟們也有逃跑的,但最終又能逃到哪裡去呢?天下之大,難有一個孩子的立錐之地。

戲班平常是不讓學員回家的,春夏秋冬,每年只放一次假,那叫「封箱」。雖然師兄弟們都回家了,但馬崇天七年沒有回過家一天。他知道,如果他不混出名堂,全家定會嫌棄他。因為,他的那些師兄弟們回家,他們的爹娘都不讓進家門,怕他們把戲班的虱子帶回來。他們必須先把從戲班穿回來的衣裳整個兒脫下扔了,換上新衣服才被允許進屋。不然,爹娘,兄弟們絕不會讓他們踏進屋門半步。師兄弟們回家,晚上在家裡睡覺都不敢脫褲衩,由於褲衩與皮肉已經緊緊地粘在一起。因為上台演出稍微有點差錯,回到戲班後,輕則打個皮開肉綻,重則打通堂,要全體學生並排著趴在板凳上挨打。一人犯錯,全班受罰,所以學員的臀部沒有哪一天不見血的。俗話說「嚴師出高徒。」因為,在榮春社,嚴師不僅嚴,還都個個功底深厚,所以榮春社出了很多名角。馬崇天知道,在榮春社,只有兩條路可選,不跑,就要忍和練。

窮人的孩子學戲,初心就是為了能有口飯吃。馬崇天和師兄弟們經常吃的就是大鍋飯,沒有肉,也沒有面。天長日久的這樣,他們也有了統一的口頭禪「長吃菠菜,老吃韭菜,一年到頭兒吃餃子。」乍一聽,似乎學員們生活過得很不錯,常常吃菠菜,經常吃韭菜,一年到頭都有餃子吃。然而,這句口頭禪卻有另一種解釋:長吃菠菜,說的是這菠菜長得快成樹了,已經老得不能吃了。老吃韭菜,更是說,韭菜老得發硬,已經嚼不動了。一年到頭吃餃子,說的是,一年放假回來,只給學員包一頓餃子吃。一年到頭,也就是吃這一頓餃子。這就是當時戲班學員的生活。即使這樣,因為戲班裡講究排資論輩,剛到戲班的新學員只能坐在餐桌最偏僻的角落。很多新學員只能等到輩分高的或師兄們先吃才能再吃。成龍就曾回憶過他在戲班的生活說道「洪金寶是大師兄嘛,等他吃完菜,元秋喝完湯,剩下我就只能吃白米飯了。」馬崇天和師兄弟們在當時有名的榮春社更是如此,規矩相當之嚴。

因為,馬崇天的資質與聰穎,不僅學得快,還受到戲班師父的特殊訓練,所以很快在師兄弟中間脫穎而出,並受到當時權貴的追捧。馬崇天的名氣也逐漸從初露頭角到名聲在外。當時,一個科班有二百多了孩子,真正成名角的很少,而唱不出來的可以選擇跑龍套,如果不情願,那就自謀生路。有的學員選擇跑龍套,可能一跑就是一輩子。當初,成龍就選擇了跑龍套,成龍是幸運的,成名了,但這個成名的背後是曾經的「磨難」。而馬崇天的師兄弟,有人選擇了自謀生路,有人選擇了跑龍套,有的一跑就是一生。馬崇天成名了,成名角,但他吃得苦,受得罪,也比師兄弟們多得多。師兄弟們只有羨慕的眼光,卻沒有嫉妒的心,因為他們知道馬崇天所受的苦與罪。

離開家,離開父母,離開兄弟,七年後,成名的馬崇天回來了。他已經不再埋怨當年父母為何偏偏放棄了他,他不知道為什麼,也不願知道。成名後的他不能隨便地向別人哭訴衷腸,甚至不能隨便和別人說句知心話。當他看到母親,他瞬間又成了一個孩子,因為七年的苦,讓他有了傾訴的對象。七年沒有流一滴淚的馬崇天,見到母親不自覺地留下了淚水,他哭著向母親傾訴,感恩父母當年的放棄。父母的放手讓他學會了堅持與忍耐,現在,一切苦痛都已過去,苦盡了,甘來了!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