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配,你到底輸哪兒了?」小三為什麼能上位?

蘇蘇心理 發佈 2020-05-08T02:40:08+00:00

現代社會,小三上位的事兒不時發生,大家對小三上位之事自然是同仇敵愾,氣憤填膺。尤其是遭遇老公出軌、小三上位的原配更是覺得小三應該千刀萬剮,渣男也應該下到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我的一個來訪者,因為老公出軌初戀女友,憤而離婚。


現代社會,小三上位的事兒不時發生,大家對小三上位之事自然是同仇敵愾,氣憤填膺。

尤其是遭遇老公出軌、小三上位的原配更是覺得小三應該千刀萬剮,渣男也應該下到十八層地獄,永世不得超生。

我的一個來訪者,因為老公出軌初戀女友,憤而離婚。

離婚後,來訪者又後悔與前夫離婚,因為她的前夫收入頗豐,且對女兒又百般寵愛,而我的來訪者人到中年,論容貌已經是人老珠黃,論收入也只是前夫的三分之一。

離婚後,她到婚戀市場上轉來轉去,怎麼看還是覺得和前夫在一起是最好的選擇,以她前夫的條件再婚找個未婚的大齡剩女都是是毛毛雨,而以我來訪者的條件,再婚找個和她同等收入的男性都比較困難。

於是,我的來訪者又想與前夫複合,可她的前夫真是吃了秤砣鐵了心,無論如何都不願意複合。我不禁感嘆:早知現在,何必當初?

當初,來訪者剛發現前夫出軌時,前夫態度相當好,前夫表示與初戀斷聯,並寫下保證書。

可是,來訪者每次想到前夫出軌初戀,心中就耿耿於懷。她時不時的就會提醒前夫是多麼對不起自己,罵他的初戀女友搶人老公又是多麼的恬不知恥。

倘若前夫下班晚回家一會兒,她就要查微信、拉話單。

他要求前夫隨時給她微信共享位置信息,甚至還把手機放到前夫車裡搞錄音監督。

這樣做的結果可想而知,如她所「願」,前夫又與初戀聯繫了,這一次,前夫堅決要求離婚。

現在,我的來訪者在卑微的求複合,我只能反覆地告訴她:不必追。

她已經錯過了複合的最佳時機。

有些事兒,錯了就是錯了,沒有回車鍵,不必揪住不放;有些人,錯過了就是錯過了,不必追!


在現實生活 中,原配完敗小三的案例數不勝數,相應的,原配輸給小三的狗血劇情也總在上演,今天,我們不妨來來探討一下:那些被小三的(女性)原配,到底輸哪兒了?同時,也剖析一下那些成功上位的小三(女性)為什麼能上位?

01、婚姻是什麼?

有人把婚姻比作是一場有特殊契約的合作,而夫妻雙方就是合作夥伴。這種合作的特殊性體現在婚姻受到法律的保護,同時,婚內男女雙方的合作成果以法律的形式界定為共同財產。

既然是合作就講究利益共享,風險共擔;所以,人們在尋求終身伴侶的時候往往會考慮對方的實力,只不過和選擇生意上的合作夥伴所不同的是:

1)選擇終身伴侶時所考慮的實力更立體,比如說形象、性格、品質、個人能力、經濟基礎等。

2)選擇終身伴侶時除了實力以外,愛情也成為現代人選擇伴侶的硬核。

02、愛情是什麼?

美國心理學家斯滕伯格提出了愛情三角形理論,斯滕伯格認為愛情包含三個要素,分別是:親密、激情、承諾。



總結:婚姻其實就是兩個有愛情的男女在一起合作做生意,生意的成果被法律界定為雙方共同財產,無論誰投入多少、產出多少,婚姻這種合夥生意吃的是「大鍋飯」,所以,夫妻有相互扶持的義務。

既然是合作,就牽涉到共同投資共同經營,男女雙方對合伙人都是有要求的,關於此,婚前雙方也都進行了慎重的篩選,況且,也有法律做支撐來保證雙方的權益及合法性。按道理而言,這種合作應該是一輩子的,因為,在中國,結婚 證是終身制的。

那麼是什麼原因導致經營失敗、夫妻解體呢?著名作家列夫托爾斯泰曾經說過:「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婚姻也是如此,婚姻猶如鞋子,合適不合適只有自己的腳知道。

在婚姻中,夫妻雙方對彼此都是有所期待或要求的,夫妻雙方如果都能夠相互滿足自己的期待,則雙方就會有幸福感,否則,就會欲求不滿,欲求不滿的結果必然導致供需不平衡。當婚姻內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時,無可避免的,不被滿足的一方就會向外尋求支持!

婚姻里的男人,首先,是作為一個獨立的人而存在。

生而為人,就會有需求。

作為地球上最高級的動物,人類都有哪些區別於動物的需求呢?

心理學家馬斯洛提出了著名的需求層次理論: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基本含義如下:

(1)生理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維持自身生存的最基本要求,包括衣、食、住、行方面的要求。如果這些需要得不到滿足,人類的生存就成了問題。從這個意義上來說,生理需要是推動人們行動的最強大的動力。馬斯洛認為,只有這些最基本的需要得到滿足後,其他的需要才能成為新的激勵因素,而到了此時,這些已相對滿足的需要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2)安全上的需要。

這是人類要求保障自身安全、擺脫事業和喪失財產威脅、避免職業病的侵襲、接觸嚴酷的監督等方面的需要。馬斯洛認為,整個有機體是一個追求安全的機制,人的感受器官、效應器官、智能和其他能量主要是尋求安全的工具,甚至可以把科學和人生觀都看成是滿足安全需要的一部分。當然,當這種需要一旦相對滿足後,也就不再成為激勵因素了。

(3)感情上的需要。

這一層次的需要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友愛的需要,即人人都需要夥伴之間、同事之間的關係融洽或保持友誼和忠誠;人人都希望得到愛情,希望愛別人,也渴望接受別人的愛。二是歸屬的需要,即人都有一種歸屬於一個群體的感情,希望成為群體中的一員,並相互關心和照顧。感情上的需要比生理上的需要來的細緻,它和一個人的生理特性、經歷、教育、宗教信仰都有關係。

(4)尊重的需要。

人人都希望自己有穩定的社會地位,要求個人的能力和成就得到社會的承認。尊重的需要又可分為內部尊重和外部尊重。內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在各種不同情境中有實力、能勝任、充滿信心、能獨立自主。總之,內部尊重就是人的自尊。外部尊重是指一個人希望有地位、有威信,受到別人的尊重、信賴和高度評價。馬斯洛認為,尊重需要得到滿足,能使人對自己充滿信心,對社會滿腔熱情,體驗到自己活著的用處和價值。

(5)自我實現的需要。

這是最高層次的需要,它是指實現個人理想、抱負,發揮個人的能力到最大程度,完成與自己的能力相稱的一切事情的需要。也就是說,人必須干稱職的工作,這樣才會使他們感到最大的快樂。馬斯洛提出,為滿足自我實現需要所採取的途徑是因人而異的。自我實現的需要是在努力實現自己的潛力,使自己越來越成為自己所期望的人物。



從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可以看出,人在滿足了低一級的需求之後,就會有更高一級的需求出現,感情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實現的需求也是男人在滿足了基本生活所需後的更高追求。

所謂的保暖思淫慾和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某種意義上不謀而合。

03、男人在婚姻里的渴望與缺失


在現實生活中,有這樣一種怪現象:明明原配在形象上比小三還要漂亮,但原配卻慘遭被劈腿、被拋棄、被小三上位。我們在痛罵渣男渣女喪失道德底線的同時,也許,我們更應該思考的是:原配,你到底輸哪兒了?小三為什麼能上位?

台灣【皇冠】雜誌出版社創辦人平鑫濤先生和愛情教母瓊瑤的愛情故事曾一度在坊間傳為美談,隨著平家子女和瓊瑤就是否插鼻胃管一事的意見分歧,平鑫濤前妻,年近90的林婉珍,在首度出版其回憶錄《往事浮光》前夕,「沉默50年,終於發聲」,她在該書中揭露了瓊瑤當年如何逐步介入她與平鑫濤的婚姻,第一次以林的視角將平鑫濤、林婉珍、瓊瑤三人的情感糾葛浮上檯面。

林婉珍是平鑫濤的第一任妻子,她來自一個富裕的紡織巨賈之家,其本人是一位出色的女畫家,其畫作曾獲亞太地區第二屆金獅藝文獎,被台灣國父紀念館、台灣藝術教育館、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等文化機構收藏。溫柔賢惠的林婉珍,跟平鑫濤孕育了3個孩子,平鑫濤創業皇冠文化時,林家有資金支持。

關於這段往事,林婉珍曾經不無憤懣地說:「我叫林婉珍,學生們喊我林老師,媒體稱呼我是平鑫濤的前妻。四十年前,我們簽下了一張小小的、十五公分見方的離婚證書,不久,『平太太』的稱謂就換成了另一個人……」對此,瓊瑤曾經回應說:「不管第三者、小四都沒關係,我沒婚姻,出現第三者,歸咎在男人。

從瓊瑤的回應看,等於承認自己是小三上位。

平鑫濤為何捨棄為自己孕育三個孩子的結髮妻子而娶了瓊瑤?原配到底輸哪兒了?大家眼中的小三瓊瑤又何以上位?也許,我們可以從平鑫濤、瓊瑤兩人的情感故事中,得到一些啟發。

平鑫濤和瓊瑤第一次相見,便似曾相識,因為他們神交已久。在後來的交往中,經過不斷的約稿、談稿、投稿,增加了相互間的了解,日久生情(有了愛情)。

平鑫濤是雜誌社的社長,初識瓊瑤,正是【皇冠】}雜誌社頻臨倒閉之時,1963年7月,瓊瑤的成名作【窗外】發表,自此,瓊瑤躍登台灣文壇,1971年和1975年,瓊瑤發表了【庭院深深】和【女朋友】分別獲得第9屆、第12屆台灣金馬獎、優等劇情片獎,此後一發不可收,代表作《有水雲間》《一簾幽夢》《心有千千結》《海鷗飛處彩雲飛》《彩霞滿天》《嘲聲》《梅花烙》等,可以說,是瓊瑤挽救了【皇冠】,成就了平鑫濤,才華橫溢的瓊瑤力挽狂瀾,幫助平鑫濤實現了自我價值的飛躍(滿足了男人的最高需求)

當然 ,平鑫濤也是瓊瑤的伯樂,是他成就了瓊瑤成為一代愛情教母、中國世界紀錄協會言情小說第一人。



而此時平鑫濤的原配林婉珍在幹什麼呢?

林婉珍此時在家照顧三個孩子,為了家庭,林婉珍甚至放棄了自己喜歡的畫作。

林婉珍在她的新書《往事浮光》簡介中說,她還記得愛是付出,她原以為日子會這樣過下去

遺憾的是:當一個女人假愛之名停止成長的時候,她卻沒有能力再讓所愛的人愛上,她的愛情也變得廉價而窒息。

重申一下:婚姻其實就是兩個有愛情的男女在一起合作做生意,生意的成果被法律界定為雙方共同財產,無論誰投入多少、產出多少,婚姻這種合夥生意吃的是「大鍋飯」。所以,當平鑫濤和瓊瑤有了愛情,而他們的「合作」又能使雙方利益最大化的時候,原配林婉珍就出局了,小三上位也是水到渠成的事兒了

當然,我並非認為平鑫濤和瓊瑤傷害林婉珍有理,我只是想提醒那些受過傷害或正在受傷的原配:也許我們誰也無法保證自己一輩子交付的那個人能夠做到對愛情忠貞,對婚姻有責任和擔當,但,至少,我們可以無論何時都不忘記自己的成長。

強大自己,做一個和伴侶勢均力敵的「合伙人」是對自己的尊重,也是對伴侶的負責。

畢竟,婚姻就是兩個人的合作,在婚姻的經營中,任何一方的價值過低,都會影響對方的收益。


總結:婚姻經營就是一個互惠互利的過程,提升自己在婚姻中的價值,才可以在婚姻中立於不敗之地。

打敗原配的從來就不是小三,而是在漸行漸遠的日常瑣碎中,我們漸漸丟失了愛和被愛的能力。

願您的一生都與良人相伴,也願您做個良人,執之之手,與之偕老。


作者:蘇蘇心理,您身邊的情感顧問,願用我微弱的光照亮你前行的路,喜歡就「關注」我。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