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中國藥聞 發佈 2020-05-15T01:11:25+00:00

來源:中國網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網 鄭亮)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5月15日15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機關西直門辦公區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負責同志及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來源:中國網

新聞發布會現場(中國網 鄭亮)

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定於5月15日15時在國家衛生健康委機關西直門辦公區新聞發布廳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疾病預防控制局負責同志及專家回答媒體提問。

文字實錄

國家衛生健康委新聞發言人、宣傳司司長宋樹立主持新聞發布會(中國網 鄭亮)

宋樹立:

各位媒體朋友大家下午好!我們還是在同一時間每天下午舉辦參加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今天發布會的主題是:常態化防控下的心理健康工作。我們為這個主題請來了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先生,他也是大家的老熟人了,已經多次出席聯防聯控機制新聞發布會。我們還請來了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女士,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評估中心主任石川先生,請他們就大家關心心理健康方面的問題來回答提問。

首先由我來通報一下疫情情況。

5月14日0時—24時,31個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4例,均為吉林本土病例;無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1例,為境外輸入上海病例。當日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4例,解除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09人,重症病例增加2例。

境外輸入現有確診病例46例,其中重症病例3例;現有疑似病例4例。累計確診病例1692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1646例,無死亡病例。

截至5月14日24時,據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現有確診病例91例,其中重症病例1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78209例,累計死亡病例4633例,累計報告確診病例82933例,現有疑似病例4例。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738691人,尚在醫學觀察的密切接觸者5211人。

新增無症狀感染者11例,其中境外輸入2例;當日無轉為確診病例;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04例,其中來自境外輸入3例;尚在醫學觀察無症狀感染者619例,其中境外輸入35例。

累計收到港澳台地區通報確診病例1536例。其中,香港特別行政區1051例,澳門特別行政區45例,台灣440例。

5月14日,全國現有確診病例降至100例以下,但本土現有確診病例連續3天上升。國內防範疫情反彈任務仍然艱巨繁重,要有針對性地加強重點地區、重點場所防控,進一步排查漏洞,落細落實防控要求,確保疫情不出現反彈。

以上是疫情情況。

下面我們進入現場提問環節,請記者朋友圍繞今天的發布主題提問。提問前請先通報所在的新聞機構。

中國青年報記者:

前天,北京公布了學校的具體開學時間。教育部指出,已經約有一半的學生返校開學,經歷過一個史上最漫長的寒假,一些學生可能會從心理上不適應學校的節奏,對於復學後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應當從哪些層面去更好的解決?謝謝。

中國科學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長陳雪峰(中國網 鄭亮)

陳雪峰:

謝謝中國青年報記者的提問。學生的問題往往也是大家非常關心的問題,現在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各地也在有序推進開學複課,有些學生在復學過程中心理壓力比較大,甚至出現心理問題,問題產生的原因不盡相同,通常可能會是以下三種情況:

第一種,在復學過程中心理行為的適應問題。第二種,復學以後面臨著升學或者面臨著畢業就業等客觀問題帶來的心理壓力。第三種,可能和復學、升學、畢業就業沒有直接關係,可能有一些學生本來就存在一定的問題,復學只是一個誘因,引發了問題。情況不同,應對方式也是有所不同的。

對於第一種情況,其實是個共性問題,就是在疫情發生初期,我們很難適應居家隔離和在家、在線學習的生活方式、學習方式,經過一段時間的調整,我們適應了。現在又要再次調整,現在學校也好、家長也好,都希望能夠儘快的恢復常態,對這種情況,我們的建議是不要著急,也不要期望孩子一踏進校門就能很快適應。對於新情況、新環境的適應需要一段時間,家長、教師、學生都應該有這個心理準備,同時更重要的是要有行為上的改變。特別是學校應該結合實際,做好校園防控工作,並且要把這些防控措施向家長和學生宣傳到位,減少擔憂。另外,家長和學生也要制定好學習計劃,儘快調整好作息時間,調整好學習方式和學習習慣,在家庭和學校密切的配合下,儘快度過這個適應期,這是第一種情況。

第二種情況,實際上是客觀壓力帶來的心理壓力。往年到了畢業就業季,家長和學生的心理壓力會比較大,也會比較焦慮,今年因為疫情的影響更加焦慮。這種心理壓力本質上是客觀壓力帶來的,所以應對這種心理壓力,最主要的是要解決客觀壓力。比如,應該積極關注和升學、就業有關的政策和信息,應該積極行動,給自己尋找和創造機會。在這個過程中,也要做好心理調適,尤其是面臨畢業的學生,他在求職過程中如果遭受了挫折,或者計劃就業的崗位不是很理想,可能會有挫敗感、無助感,甚至會有自我否定、放棄努力的情況,如果家長和孩子在升學和就業過程中有意見分歧,往往也會給彼此帶來更大的心理壓力。所以對於這種情況,我們的建議是,最重要的減壓措施還是要積極行動去解決客觀壓力,而最有效的心理支持是家長和孩子之間的互相支持。這是對第二種情況的建議。

第三種情況,很可能是本來就存在問題,在復學過程中壓力疊加,導致問題暴發。在人群中往往是存在一定比例的人有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即使沒有疫情也會有心理問題,復學過程中的適應壓力只是一個誘因,對於這些問題很重要的一點,家長、老師和孩子要進行分析判斷,找准問題的原因是什麼,原因找準確了也能夠及時的應對,也可以儘量避免耽誤干預的時機。

最後,還想強調的一點,學生群體是千差萬別的,每個孩子都不一樣,雖然面臨同樣的壓力情境,有些人可能適應的很好,有些人可能適應起來比較難,還有一些孩子可能在適應過程中感受到的壓力比較大,還會有一些軀體方面的反應,表現為身體不舒服,就是心理問題軀體化,對於這些問題,家長、學校都應該要密切關注和及時干預,幫助孩子解決問題。如果學校已經有一些好的心理健康教育的資源,要充分的用起來,有條件的地區,或者是必要的時候,也應該向心理健康服務專業機構、社會機構、醫療機構去求助,總之還是要及時干預和解決問題,儘量避免發生極端的事件。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新聞新媒體中心記者:

代表央視新聞網友提問。心理健康服務工作對鞏固疫情防控成果起到了什麼作用?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心理健康服務方面還有哪些需要加強和關注的?

國家衛生健康委疾控局一級巡視員賀青華(中國網 鄭亮)

賀青華:

謝謝你的提問。在疫情進入常態化防控後,我們按照習總書記關於加強心理健康服務的總體要求,重點做好以下四個方面的工作:

第一,認真總結前期疫情防控過程中心理健康服務工作所取得的好經驗、好做法。心理衛生工作服務面廣,涉及部門多,影響人群大,在這次防疫過程中,衛生健康、民政、教育、社會群團等有關部門在心理疏導、社會工作服務方面進行了積極的探索,取得了一些好經驗、好做法,通過及時總結提煉,更好的指導疫情的常態化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工作。這是第一方面,要做好工作的總結、梳理,為下一步工作提供指導。

第二,要重點關注老年人、兒童、孕產婦、殘疾人、嚴重慢性病患者等重點人群、弱勢群體。前天5月13日,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發布了新冠疫情與精神健康狀況的簡報,再次強調全球要關注這類重點人群的心理問題,所以我們要及時為這類重點人群、弱勢群體提供關愛幫扶,把我們的日常生活保障服務與心理健康服務結合起來,提高他們的健康福祉。

第三,以社區為主陣地,建立心理疏導和社會工作服務的網絡,引導精神衛生專業機構下基層、下社區開展心理服務,建立網格化的心理援助工作隊伍,提高基層開展心理疏導的水平和能力。

第四,加強心理健康科普宣傳。利用現代化的科技手段、信息技術、5G技術、網絡平台,廣泛開展科普宣傳,不斷提高公眾的心理健康素養和心理健康水平。謝謝。

中國家庭報記者:

湖北人民、武漢人民為抗擊疫情作出了很多的奉獻,很大的犧牲,現在疫情趨於平穩,在支持湖北人民、武漢人民儘快從疫情走出、恢復常態化生活和心理狀態的相關方面,請問陳所長對此有什麼建議?

陳雪峰:

謝謝記者的提問。對於這個問題,在全社會的層面,大家是有共識的,就是能夠認識到湖北,特別是武漢人民在疫情防控中作出了很大犧牲和很大貢獻,大家也有很多情感和行動上的支持,比如,積極購買湖北當地的產品來表示支持,媒體也有一些很暖心的報導,能夠讓大家感覺到普通民眾對湖北、對武漢人民的關愛和支持。對於如何幫助大家儘快恢復到常態化的心理狀態,主要有三點建議: 一,要普遍提高大眾的理性認識。經歷了疫情防控到取得階段性勝利,大家應該有這個感受,疫情防控的整個過程,取得勝利的過程也是我們的理性認識不斷戰勝非理性認識的過程,所以應該儘量避免偏見等現象發生。

二,在具體的行動中增加關愛,在返城、復工、復學的過程中,有一些地方,比如社區管控的舉措,或者是工作單位、學校的管控舉措比較嚴格,雖然是落實管控的具體要求,但是在實施過程中,一些細節方面有可能會傷害到湖北或者武漢人民的感情。其實,對於必要的防控舉措,大家是能夠理解和配合的,所以在這個過程中,防控舉措合理,詳細溝通,友好平等對待,是獲得理解、得到配合和表達關愛的關鍵。

三,各地應該採取一些針對性的舉措,尤其是要減少或者是消除在招工和就業等工作中出現的歧視行為。就業歧視影響的是社會公平,它剝奪的是一部分人的就業和工作的權利。從長期來看,對於穩就業、促消費是有傷害的。也就是說,對一部分人的傷害很可能最後是讓社會上的每一個人都受到傷害。換句話說,在歧視和傷害別人的同時,可能也在傷害自己。最高法也明確強調,任何歧視湖北籍勞動者的行為都屬於違法行為。對於這個問題,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採取實際的行動和增加關愛的行為。謝謝。

中新社記者:

我的問題是,我們了解到現在還有大約5千多名的集中隔離人員,對於這些人的心理健康服務,我們應該注意哪些問題?我們在流行病學調查過程中,對於隔離人員密切接觸者的調查應該如何提高配合程度,減少他們的心理抗拒?隔離人員和密切觀察者應該如何進行自我心理調節?謝謝。

北京大學第六醫院臨床心理評估中心主任石川(中國網 鄭亮)

石川:

謝謝記者的提問。隨著疫情的總體回落,現在的隔離人員數量明顯下降,但是在這個時期的隔離人員心態又和當時整體社會都在關注疫情防控產生了很大的變化。關於隔離和密接者本人的心理調節,我們提出以下五條建議:

一,理解被隔離的必要性。這是控制傳染源、切斷傳播的必然要求,目的是為了保障他人和自身的安全。隔離環境有利於病情觀察。有任何身體和心理的問題,都能得到及時的處理,把安心隔離視做是自己勇於承擔責任的行為,把常規的核酸檢測作為一次了解自己身體健康的機會,積極的配合。

二,儘快熟悉隔離的環境和規則,主動向工作人員了解相關信息。

三,定時通過電話、網絡等方式與家人和朋友分擔、分享自己的情緒、體驗和想法,感受家庭和社會的支持。

四,規律的作息,哪怕在隔離期間,也要安排好自己一天的生活,例如閱讀、運動等等。

五,下載使用官方推薦的網絡心理支持系統,聽有助於情緒放鬆的一些冥想、正念放鬆音樂,必要時撥打提供的熱線電話,尋求專業人員的幫助。

關於開展流調工作人員,我們也想從心理的角度提出以下三點建議:首先是要設身處地的共情,理解工作對象,在這種處境下可能會有牴觸情緒,要有耐心,充分的包容。對於操作流程要給予詳細的解釋和說明,注意言語方式,不要過於生硬。對於不合作者,要先傾聽,然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告訴他們這樣做既是為自己負責,也是作為一個公民需要承擔的社會責任,讓他們有這種承擔責任的成就感和認同感。對於情緒特別激動的,可以暫緩開展流調,根據情況由隔離點管理人員或心理救援團隊接手處理。二是告訴工作對象我們會對他們的個人信息保密,這也是大家非常關注的,只有相關的工作人員才能獲取他們的信息,打消他們的顧慮。三是在工作開展過程中,遇到被隔離人員反饋問題時,我們要認真對待,積極的向管理部門反饋,給予回應,增加我們的信任度。謝謝。

第一健康報導記者:

如何看待一部分人過於關注負面信息,如何緩解因此產生的抑鬱焦慮情緒?謝謝。

石川:

謝謝記者的提問。首先,關注疫情信息是一種很自然的反應,有利於我們保持一定的警惕,加強自我的防護,但是選擇性的關注負面信息,尤其是過分關注負面信息,是一種病態的表現。在這中間,老年人心理彈性下降,這種情況尤為突出。針對這種情況,首先要對信息有基本的甄別能力,要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科學素養,選擇官方的報導和部分權威專家對疾病的講解,不偏聽偏信,更不要信謠傳謠。其次,要限制自己每天刷手機看疫情相關信息的時間,每天不要超過半個小時,學會注意力轉移,把時間放在有建設性的活動中去。比如,工作、學習以及娛樂活動。三是要做好個人防護,形成新的良好的衛生習慣,比如去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勤洗手,不隨地吐痰,使用公筷,關注自己的健康,為自己築起一道健康的防線。四是對於一些人由於過度擔心而出現焦慮失眠等臨床表現,可以學習使用權威機構推薦的一些放鬆穩定化的音視頻,通過自我放鬆訓練減輕壓力。五,如果負面情緒嚴重到影響日常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通過以上的措施不能緩解,建議到精神心理專科門診就診,進行專業的心理治療和藥物治療。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我的問題是,現在國內疫情防控已經總體向好,但是局部仍有一些散發趨勢,世界衛生組織和專家都告訴我們,我們要和新冠疫情有長期共存的狀態。請問普遍人如何在心理方面更好的適應這種新常態?謝謝。

陳雪峰:

謝謝記者的提問。現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但的確還有一些不確定因素,最近有個別地區還有散發疫情或聚集性感染的情況。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後,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能有鬆懈思想、麻痹大意,我們還要堅持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這是一個重要的前提,是一個基本的心理準備。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應該怎麼進行心理調適,也有三點建議:一,調整心態。要真正做到接受疫情防控常態化,並且真正改變一些必要的行為和生活方式。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印發的《關於做好疫情常態化防控工作的指導意見》提了五個方面20條具體要求,前四條實際是對我們每個人的具體行為提出的要求,比如說科學戴口罩、保持社交距離、減少非必要的聚集性活動、室內多通風、勤洗手、使用公筷等等,這既是疫情防控需要我們做出的行為改變,也是從長期來講提高每個人的健康素養需要做出的行為改變。不是階段性的事情,而是將來生活方式的常態。

二,要持續關注國家和地方疫情防控舉措的新政策。由於疫情發展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疫情防控的舉措也會根據發展情況做出相應調整。隨著生產生活秩序的不斷恢復,大家的關注點是在轉移的。對於疫情防控相關的政策、相關的信息,可能關注度會有所降低。抓好疫情防控常態化的工作,需要從我們每一個人做起。所以,我們應當對疫情防控的舉措保持一定的關注。同時,這種關注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我們產生麻痹或者鬆懈思想。

三,一旦我們身邊出現了散發疫情或者是聚集性感染的情況,不要過度恐慌。因為在疫情暴發初期,疫情發展速度快,我們對病毒不了解,當時醫療資源也不夠充足,所以當時應對很艱難。但是經過了前一個階段的疫情防控,各級政府和我們每一個人實際上是積累了疫情防控的經驗,也有了應對疫情的心理準備。所以,一旦再次出現散發疫情或者是聚集性感染的情況,我們不要過度恐慌,過度恐慌對我們的免疫力有影響,而且可能再次帶來非理性行為。所以,對此要有理性的認識,如果出現散發疫情等類似情況,我們還是要按照國家和地方防控舉措的要求,積極的做好配合,及時調整自己的心理狀況,科學的應對。謝謝。

澳門月刊記者:

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僅是對公共衛生的挑戰,也是對民眾心理的挑戰。請問,我們應該如何針對一線醫務人員、康復患者和民眾做好心理疏導服務,保障他們的心理健康?謝謝。

石川:

謝謝記者的提問。正如剛才這位記者所說,疫情波及不同的人群,通常我們分為四類人群:第一類,新冠肺炎患者。第二類,一線工作人員,包括醫護人員、疾病防控人員、社區志願者等。第三類,和前兩類有關聯的人群,比如一類、二類的家屬,他們親近的朋友。第四類,更外圍的人群,普通公眾。如何進行心理調適,我們既有總體的原則,又不能一概而論,各有特點和側重。

總體來說有幾個原則:一,常態化。就是要意識到在比較長的一段時間內,我們可能要與新冠肺炎病毒共存,我們要接納這種現狀,允許自己有一些正常的情緒反應。但是我們又要儘可能在做好防控的前提下恢復一些社會活動。二,通過一些方法自我調節,自我處理或隔離疫情對我們造成的心理影響。比如,寫日記,封存自己的創傷性記憶,當然也有一些專業性的操作方法,比如安全鎖技術,這些在權威機構的官方公眾號上都有,前期國內精神心理學專家做了大量工作。三,我們可以對自己這段人生經歷賦予新的意義,例如重新審視自己對生命的看法,對如何好好的生活進行思考,規律作息、充分的營養,適當運動,愛自己、愛家人,啟動健康生活模式。四,要學會尋求幫助,一定要有求助的意識,要及時的求助於家人朋友,也可以通過各種官方的心理支持網絡平台、熱線電話進行求助。

患者是我們心理服務的重點人群,一方面我們要積極的治療和定期複查,儘快恢復身體狀況。另一方面,要樹立恢復健康的信心。因為信心對於免疫力的恢復至關重要,儘早的恢復社會角色,就是正常的生活和工作。需要特別提醒的是,目前絕大多數患者都能獲得良好的康復,不要因為患病、遭到排斥而產生自我否定,要理解對方很大程度上是害怕這個病,不是排斥你這個人。

對於一線防控人員,重中之重是一定要有充分的休息和休整時間,也要有適當的時機疏解自己的負面情緒。

第三類人群疏導的要點是減少對家人的擔心,客觀的看待他們的狀況,積極的配合,然後給予家人充分的鼓勵、支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行動起來是減輕焦慮的最好辦法。

第四類人群是普通公眾,一方面就是加強自我防護,減少不必要的恐慌,充分的投入到復工復產復學當中去。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記者:

剛才專家們介紹了很多在疫情常態化以後心理上發生變化的人群,還有一類人群,就是現在仍然在防疫一線的,比如大量醫務工作者、公安民警、檢驗檢疫人員,包括社區工作者,他們依然在一線堅守和工作,這些人的心理健康服務應該如何來做?謝謝。

賀青華:

謝謝你的提問。關心關愛一線醫務人員、公安幹警和出入境檢驗檢疫人員、社區工作人員等心理健康,這項工作非常重要。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以後,全面的復工復產復業復市復學複課,但是疫情防控工作仍然是常態化防控工作的前提條件、重中之重。疫情防控工作雖然進入常態化了,但是絕對不能有松一松、歇一歇的思想。疫情防控工作仍然需要一大批的醫療衛生人員、公安民警、出入境檢疫人員、社區工作人員工作在外防輸入、內防反彈、防擴散的一線。他們的工作強度很大,他們的工作壓力也很大,他們的心理健康問題不能忽視。各地衛生健康部門、公安部門、海關、民政等部門要繼續按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疏導工作方案》總體要求,履職盡責,做好工作,為一線的工作人員做好服務,把關心關愛、社會支持、心理疏導等服務工作落實落地,把總書記對一線工作人員的關心送到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一線人員。落實好四方責任,地方黨委政府的屬地責任、系統部門的主管責任、企業事業單位的主體責任、家庭個人的自我保護責任。在這裡還要重點強調,心理健康方面要從三方面做好工作。一是在單位層面,各個單位要按照國家總體要求,加強對一線工作人員的關心關愛。根據疫情變化的情況,做好一線工作人員的值班、值守、輪班安排,切實解決好一線工作人員在生活、工作中的困難和問題,加強對他們的心理疏導,開展必要的心理評估,發現有心理問題時及時提供心理服務。二是家庭層面,要關心理解一線工作人員,為其做好溝通保障,多溝通交流,發現其存在情緒上的問題,積極開導,必要時協助其就醫,或者尋求專業幫助。三是個人層面,作為一線工作人員,要時刻關注自己的身體狀況和心理狀況,學會自我心理調適,在緊張的工作之餘適當的放鬆,多與家人、同事溝通,良好的溝通能夠幫助我們渡過心理情緒上的難關。

總之一句話,各有關單位要履職盡責,關心好我們的一線工作人員,把我們的主體責任、個人責任、家庭責任自覺的履行好。通過我們共同努力,共同維護好一線人員的心身健康。謝謝大家。

宋樹立:

謝謝。剛才台上的嘉賓回答了大家八個問題,時間的關係,今天主題發布會就到這兒。明天的發布會我們將就援鄂醫療工作和恢復正常診療秩序有關情況,邀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有關司局和有關專家來回答大家的提問,歡迎大家繼續關注。大家也可以把關心的問題儘早發給我們,以便我們更好地準備,滿足大家的需求。今天的發布會到此結束,謝謝大家,謝謝嘉賓。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