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石唱片在華語樂壇是怎樣的存在?

應鐘三十 發佈 2019-12-30T10:27:25+00:00

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概念,明星也不認識幾個,在沒有深入了解滾石唱片之前一度以為MV前出現的那個滾石黃標LOGO就是個製作CD光碟的公司標誌/掩面,後邊了解了,才發現果然少不更事不能亂講話,滾石是真實強大。


公眾號:hifitan

-

先說地位,滾石音樂是普及華語流行音樂的先驅,是一個時代音樂人的理想和信仰,也是華語音樂的活化石。

一、

在撥號還需要唔哩哇啦吱吱吱一陣亂響才能上網的時候,我們這一代多數人應該都聽過滾石唱片的歌。只不過那個時候還沒有什麼概念,明星也不認識幾個,在沒有深入了解滾石唱片之前一度以為MV前出現的那個滾石黃標LOGO就是個製作CD光碟的公司標誌/掩面,後邊了解了,才發現果然少不更事不能亂講話,滾石是真實強大。言歸正傳,記得最清楚的就是在歌舞廳唱卡拉OK還要從一大堆VCD光碟翻啊翻的半天,每張CD正面是曲目,底下就是滾石小黃標再是製作公司發行公司啥的,唱一首之後如果這張CD里沒有又要換一張CD,可沒有現在的點歌機輕鬆幸福。但細數了一下這些年喜歡的歌,其實不少歌曲真是從少年唱到青年。從《挪威的森林》到現在KTV常年盤踞對唱榜的《廣島之戀》,還有一度極其喜歡《海浪》和繞口令氣息神曲《天涯》。那我為什麼說滾石是流行音樂的先驅呢?又是理想又是情懷什麼卵的都來了?是貼金嗎?還真不是。

滾石logo(圖片來源於網絡)

二、

早在1976年,段鍾沂、段鍾潭兩兄弟出於對歐美音樂的熱愛效仿美國雜誌《滾石》在台灣成立滾石雜誌(大約等於滾石唱片的爺爺)。而在此之前,段氏兄弟已經在台灣推廣普及台灣民歌,當時也正是台灣民歌運動的頂峰。2年的時間裡滾石雜誌就由原來的多數歐美音樂傾向於推廣本土歌手及音樂。為了更全面的普及台灣原創音樂,段氏兄弟在滾石雜誌慘澹收場並背負重債的情況下於1980年創建了滾石有聲出版社(滾石唱片的爸爸,另外兩個股東吳楚楚和彭國華後來出去搞了飛碟唱片),並在81年為本土歌手潘越雲、吳楚楚(台灣民歌運動大佬,飛碟唱片創始人)、李麗芬發行首張唱片《三人展》,這張專輯使滾石唱片從幕後推手正式走向台前,打響了滾石唱片進入市場的第一槍。隨後潘越雲成為滾石唱片的第一位簽約歌手,而滾石還在繼續發掘本土有潛力的原創歌手。

滾石發行的第一張專輯《三人展》(圖片來源於網絡)

當時台灣樂壇一直處在戒嚴的重壓下,大體環境還是民歌民謠居多。1982年的時候,羅大佑估計是玩民謠玩的有點膩歪了(《歌》、《童年》都是那個時候出來的),就有重新建立音樂風格的想法,和邱復生、張艾嘉組了一個製作公司,然後自費錄了個母帶去找唱片公司發行,結果四處碰壁沒人敢要,當時的羅大佑絕逼是大寫的悲傷,以至於在後來在訪談節目裡笑說:「和那個時候所有的音樂風格太不一樣了,黑風衣黑墨鏡,肯定沒人敢要的嘛。」他們在沒抱什麼希望的情況下找到了滾石去談,沒成想一拍即合。滾石其實看到這種風格也挺懵逼的,你在一民謠環境裡突然搞出搖滾來,能不能行的確不太好說,滾石對銷量也沒抱太大希望,估摸著撐死也就2000張,就衝著頂下原創歌手的目的還是給整了,畢竟這風格的確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段鍾沂直言:是我們想要的音樂就行,不用管賣多少張。結果專輯最終銷量為14萬張。他們當時肯定不知道這張唱片居然在若干年後爬上了台灣百佳唱片第一位,這張唱片就是台灣歌壇教父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同年8月,滾石為潘越雲量身定製情歌歌手風格的《天天天藍》面世,與《之乎者也》同入台灣百佳唱片,排名第四。由於重視原創歌曲的創作和相較寬鬆的製作環境以及對不同風格音樂的包容性。隨後幾年裡,李宗盛、小蟲、周華健、趙傳、張信哲等耳熟能詳的歌手紛紛加入滾石。一時之間,滾石唱片在台灣樂壇風頭無兩。在80年代期間加入滾石的大佬們或有出色唱功,或以彪悍的創作能力成為滾石唱片後續10年發展的中流砥柱,高質量歌曲使市場與口碑同時得以兼顧。如80年代末期由EMI唱片跳槽加入滾石唱片的陳淑樺,由李宗盛量身打造了《跟你說聽你說》專輯一躍成為台灣音樂史上第一個銷量破百萬的華語專輯。

台灣歌壇教父羅大佑的第一張專輯《之乎者也》

步入90年代,滾石除了鞏固本土地位繼續挖掘歌手之外(李宗盛挖掘五月天、還有後續加入的徐懷鈺、劉若英、任賢齊、蘇慧倫等),開始拓展亞洲市場,正式進軍香港和內地。香港市場裡運營最成功的歌手當屬哥哥張國榮,與譚詠麟的譚張爭霸幾乎將香港所有獎項拿了個遍,張國榮復出後的首張專輯直接突破200萬銷量。而國內則由滾石副經理張培仁離開滾石成立下屬公司魔岩唱片,挖掘出竇唯、何勇、張楚成為魔岩三傑,以及唐朝、黑豹等。其中又以魔岩三傑94紅磡演唱會最為矚目,成就了國內華語搖滾的巔峰。在多線出擊之下,滾石以一己之力抗衡五大國際唱片公司(華納、環球、BGM、EMI、索尼音樂),打心底說是真彪悍。

魔岩三傑-張楚、何勇、竇唯(圖片來源於網絡)

稍微捋一捋滾石唱片的歷史發展軌跡可以清晰看到,滾石的目標定位非常精確——培養創作歌手,發揚原創音樂。這個核心理念現時為止一直存在。與網際網路「神曲時代」、包裝當紅網絡歌手閃電撈錢、紅利一過銷聲匿跡的任何一家文化公司都不一樣,個人覺得這是滾石唱片能夠傳承經典音樂延續至今的精髓所在。

在今年的10月25日,滾石唱片發布了公益歌曲《明天會更好》的高清重製版MV:

明天會更好2019高清修復版—滾石

這是台灣第一首跨越不同地域、不同唱片公司首次大規模集結60餘位歌手的公益歌曲,原本是為了紀念世界和平年,由羅大佑作曲、張艾嘉召集協調。這首歌曲的面世儘管有羅大佑極大的個人導向存在,畢竟他是以製作人身份獨立區別其他歌手,但我覺得已經足以一窺滾石唱片對音樂的包容胸襟和情懷。

1993年減災扶貧創明天義演合唱《明天會更好》:

減災扶貧香港內地歌星合唱版

無線群星曾華倩梁朝偉戚美珍黃日華等合唱《明天會更好》:

TVB群星版《明天會更好》

(明天會更好真是一首分分鐘把人拖進回憶里的歌)

三、

步入網際網路時代,唱片行業和多數傳統實業一樣無所適從,缺乏及時的響應。從磁帶機到隨身CD,從CD再到MP3,再到滿網絡的盜版音源在線播放、下載,唱片迅速被時代拋棄。可以說,網際網路時代的到來是唱片行業黑暗時代的開始。不管是內部變動還是外再市場原因,多家公司歌手出走、專輯發行減量,被收購或許從商業角度看來是最好的選擇。經歷同樣軌跡同樣磨難的只有曾經抗衡五大國際唱片公司的滾石依然活躍在樂壇,堅持著培養創作歌手,發揚原創音樂。從《快樂女聲》里的譚維維、郁可唯到獨立音樂人徐良,再到乾脆自己舉辦兩年一屆的滾石原創歌手大賽選拔潛力新秀歌手。在唱片公司沉寂的年代裡,滾石還在繼續堅挺著,米粒之珠,仍放光華。

2017滾石原創歌手大賽logo(圖片來源於網絡)

四、

近幾年滾石的歌手裡個人稍微了解的只有馬文和鞠起。隨機播放里無意中給我推了一首馬文《蟲人》,時而慵懶頹廢、時而激昂的聲音,和搖滾搭配在一起,爆發和張力讓人血脈噴張,搜到的資料有限,略神秘的樣子,畢竟是滾石力推的創作型音樂人。推薦曲目《蟲人》《你傻了那個大衛》《像花一樣》。鞠起的聲音在一眾滾石新生代歌手裡就更有辨識度,早先是氪元素樂隊主唱(據說是鞠起在讀大學期間成立的校園樂隊),N年之前就參加過快樂男聲,最後還是滾石原創歌手大賽整了一冠軍嶄露頭角。可能是主唱經歷豐富的緣故,適應的曲風也更有包容性。有幾首慢歌風格和張智成有點相似,但個人覺得鞠起柔和的聲音更適合苦情歌。推薦曲目《牆》《漂洋過海來看你》《無法停止》。就經歷來看可能馬文要更順風順水一些,油菜花本體無誤。鞠起則是真能堅持,畢竟為了音樂折騰了是幾年,感覺賊匹配滾石的堅持氣質。

能持續不斷挖掘優秀的新生代潛力音樂人,滾石的音樂情懷堅持到現在更像是到了收穫時節,也更希望豐收的碩果和熱愛音樂的人共享。在推出馬文北京的演出後,又聯合千千音樂舉辦了個「翻滾吧星勢力」的巡迴演出,集結了旗下優秀的新生代歌手。一直留意馬文鞠起,估計會去臨近的廣州站聽聽現場,喜歡流行音樂的朋友可以留意一下,目前廣州場、北京場已開啟預售:

第一站廣州,11月22日,黃埔大道羊城創意產業園中央車站,歌手有邱比,告五人,秘密行動,馬文、達西(廣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組個隊)

第二站北京,11月23日,朝陽區霄雲路35號SKY音樂現場,歌手有孫盛希,解憂邵帥,枯木逢春,鞠起。

第三站成都,12月14日,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南之路與杉板橋路交匯口萬科天薈Maolivehouse,歌手有小男孩樂團,鞠起,達西,馬文(這站應該是最爽的)

第四站上海,12月15日,萬航渡後路19號滬西文化藝術中心3樓VAS音樂現場,歌手有鞠起,劉萊斯,陳零九。

搖滾之類的聽現場好過坐在電腦前。還有個活動有一定幾率可以中免費門票:https://c.taihe.com/res/rolling-stones-activity/index.html,有興趣的朋友瞄一眼 。

寫到這不禁又翻了翻在播放器里滾石的《一人一首成名曲》,再回首,恍然如夢。滾石時代並未結束,而今還在不斷向前。奔跑吧,滾石。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