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壁畫中的藥師佛由來

莫高窟參觀預約網 發佈 2020-03-01T11:45:45+00:00

敦煌尊像畫中,如果從諸佛繪畫的數量上看,除千佛外,單體像最多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琉璃如來,即常說的藥師佛。

敦煌尊像畫中,如果從諸佛繪畫的數量上看,除千佛外,單體像最多的是東方凈琉璃世界的教主藥師琉璃如來,即常說的藥師佛。

藥師佛,又作藥師如來、藥師琉璃光如來、大醫王佛、醫王善逝、十二願王。為東方凈琉璃世界之教主。此佛於過去世行菩薩道時,曾發十二大願,願為眾生解除疾苦,使具足諸根,導入解脫,故依此願而成佛,住凈琉璃世界,其國土莊嚴如極樂國。

敦煌尊像畫中數量眾多的藥師佛像,在唐代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往往在一個洞窟內不厭其煩地連篇繪製,反映出人們對藥師佛信仰供奉的熱情。以普度世人達到覺悟境地為理想的佛教,為了度眾的方便而出現種種利益現世的佛陀,受到大眾的信仰。如果說人生最大的危險,最恐懼的事情,莫過於死亡的威脅,對此賜予安心感的佛,是阿彌陀佛,那麼賜予人以克服病魔的力量的,則非藥師佛莫屬。他賜予的不僅僅是延年益壽,消除肉體的病魔,而且還能醫治世人的心病,即「無明之痼疾」,以及免除「九橫死」厄難,正因為如此,藥師佛獲得了大眾的普遍信仰。

在藥師佛的面前,中華燈樓、西域燈輪並出,燈火輝煌,展現出規模巨大的舞樂場面。二十八人組成的樂隊,有不同膚色的民族樂工,演奏著中原、西域的樂器,兩對天人揮巾獻胡舞。

佛像的塑造雖已出現新的風格,但舊的凹凸法影響尚未完全消失,鼻樑上的白線仍然是西域高鼻樑的餘韻。


藥師佛身著大紅袈裟立於蓮花上,左手托缽於胸前,身旁長幡為五色續命神幡,佛像左脅侍日光菩薩。上部飛天乘雲飛翔,姿態生動,披巾腰帶當風飄拂,動感強烈。此圖是敦煌壁畫中最早的一幅藥師佛說法圖,可惜左側為清代穿洞鑿毀。

藥師佛結跏趺坐蓮花座說法,身著大紅袈裟,左手托缽胸前,紅色缽已與袈裟的紅色融為一體,不易分辨。華蓋上懸長幡。侍立兩側的四身菩薩,頭部微傾,上身斜欹,腰肢輕擺,姿態嫵媚婀娜。

此畫作為敦煌莫高窟第220窟的《唐代藥師七佛圖》,畫面是七位表情不同,衣飾不同,姿勢不同的藥師。

藥師佛著通肩紅袈裟,右手執六環錫杖,左手托飾有絞胎紋之藥缽立於蓮花上,脅侍日光和月光菩薩,亭亭玉立,手執蓮花或作印契,項圈、手環、臂釧、瓔珞嚴飾其身,珠光寶氣。人物畫法仍然保留著凹凸法的流風餘韻。

藥師佛立於蓮花台上,身著田相紋袈裟,左手托絞胎藥缽,右手結印說法。足下蓮台生出蔓狀蓮莖,莖端蓮蕾含苞,蓮花盛開,花中胡跪供養菩薩。構圖新穎別致,描繪精細,是唐代藥師佛造型的佳作。

藥師佛立於蓮花上,身披袈裟,法相莊嚴,左手持玻璃藥缽,內盛救濟世人疾病之藥,右手持錫杖,安詳肅穆。

藥師佛立於蓮花上,身披田相紋紅袈裟,左手托藥缽說法,兩側脅侍二弟子、二菩薩。西側榜題為「南無藥師琉璃光佛觀自在菩薩眷屬聖□□普二為先亡父母」;東側榜題為「大悲救苦觀世音菩薩敬國清信佛弟 子敬國清一心供養」

藥師佛形體高大勻稱,臉長而豐滿,眉清目秀,左手托藥缽於腹前,右手執八環錫杖斜靠肩上,腳踏大蓮花。造型具有明顯的沙州回鶻時期的藝術特徵。

此幅西夏藥師佛像,身材頎長健碩,面相方中見圓,左手持錫杖,右手托缽,足踏祥雲。上有一供養天人。雖色彩年久脫落變色,但仍可見造型十分出色,對於我們學習佛像畫法是一個難得的優秀樣本。

藥師佛側身立於蓮花上,身披田相紋袈裟,左手托絞胎藥缽,缽內盛滿藥丸,右手握持錫杖靠於肩上,神情莊靜,法相慈和。

藥師佛居中,左手托藥缽,右手持九環錫杖;左側是持凈瓶、楊枝的觀音菩薩,右側是地藏菩薩。如此構成的藥師三尊像,敦煌壁畫中僅此一例。

(來源:厚素藝舍 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