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八部》中,慕容復窮盡一生想要光復的大燕國是否真實存在?

鏡鑒青年 發佈 2020-05-08T11:55:22+00:00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中,有個世居姑蘇的燕子塢參合莊的慕容氏家族。族中子弟慕容復不僅儀表堂堂,還能書寫百家字體,精通眾家武學,光環直追男主角喬峰,一度在武林中留下了「南慕容,北喬峰」的美譽。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竹映月江

在金庸先生的小說《天龍八部》中,有個世居姑蘇的燕子塢參合莊的慕容氏家族。族中子弟慕容復不僅儀表堂堂,還能書寫百家字體,精通眾家武學,光環直追男主角喬峰,一度在武林中留下了「南慕容,北喬峰」的美譽。

然而,慕容復雖然文武雙全,但他在書中的表現卻實在讓人不敢恭維。為了虛無縹緲的復國夢,慕容復捨棄一心愛著他的表妹,遠赴西夏爭駙馬,後來更是為了爭取大理國幫助他復辟大燕,不惜殺害忠心耿耿的屬下,導致其他親信下屬紛紛棄慕容復而去,一場復國大夢,最終化為泡影。

《天龍八部》的最後,金庸用寥寥數筆,介紹了慕容復的結局:

只見慕容復坐在一座土墳之上,頭戴高高的紙冠,神色儼然地對著七八個鄉下小兒說:「眾愛卿平身,朕既興復大燕,身登大寶,人人皆有封賞。」

到此地步,慕容復仍不忘興復大燕。那麼,這個讓慕容復心心念念想要興復的大燕國,究竟是什麼樣的呢?

古之遺愛

慕容復想要興復的大燕,是十六國時期鮮卑慕容氏建立的王朝。據史料記載,公元337年,鮮卑貴族慕容皝自立為燕王,在戰國時期燕國舊地上建國,史稱前燕。

鼎盛時期,前燕疆域「南至汝穎,東盡青齊,西抵崤黽,北守雲中」,還曾打退過後趙二十萬大軍的進攻,可謂是北方政治版圖中最耀眼的一顆星。

前燕的輝煌,離不開傑出人才的支持。比如慕容皝的第四子慕容恪,便堪稱十六國第一名將。他15歲掌軍,屢敗強敵,先後戰昌黎、破高句麗、擊東晉、奪洛陽,特別是以「連環馬」擊殺冉閔的驚天一戰,更是奠定了慕容氏成為遼東霸主的基業。

值得一提的是,戰場上如開掛一般的常勝將軍慕容恪,還是有名的「仁愛之將」。公元350年,慕容恪在廣固作戰,當時慕容恪本可下令士兵攻城,一鼓作氣拿下廣固城回朝受賞。

可當慕容恪看到廣固城城牆十分高大後,他便命令士兵停止了進攻,而後說了一句:「若其促攻,不過數旬,克之必矣,但恐傷吾士眾。自有事已來,卒不獲寧,吾每思之,不覺忘寢,亦何以輕殘人命乎!當持久以取耳。」

攻城當然很快能取勝,但我擔心這樣會造成士兵傷亡。我們不能為了勝利,就輕易傷害士兵的性命啊。

說完,慕容恪便下令圍城不攻,等待敵軍投降。最後慕容恪整整圍城7個月,才取得了這場遲到的勝利。

勝利雖然來得晚了一些,但慕容恪對士卒生命的愛惜,永遠閃爍著人性的光輝,照亮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

可惜,天妒英才。公元367年,慕容恪英年早逝,成為「古之遺愛」的名將。在他死後3年,前秦苻堅率大軍討伐燕國,打得燕國15萬大軍連連敗退。

隨後,苻堅大軍一路高歌猛進,將燕國首都鄴城團團圍住。燕國少帝慕容暐無奈之下,冒險突圍,不料卻在途中被前秦大軍抓獲,前燕就此滅亡。

興復大燕

前燕滅亡後不久,苻堅便遇到了足以改變前秦命運之戰——淝水之戰。

公元383年,東晉謝安、謝玄率領的八萬人馬攻打苻堅,雙方大戰於淝水,最終晉軍以少勝多,大敗苻堅八十餘萬大軍,前秦就此一蹶不振。

原本歸順苻堅的前燕慕容皝第五子慕容垂一見苻堅戰敗,立刻聯合鮮卑舊部復國,拉起一支人馬殺回故都鄴城,再度建立燕國,史稱「後燕」。

苻堅可能至死也不會想到,在他面前溫順如小貓的慕容垂,其實是一頭假寐的猛虎。慕容垂大軍抵達鄴城時,前秦曾派出使者質問慕容垂說:「你當年不容於燕國,幸得我家大王收留,你怎能如此忘恩負義,在國家新遭大敗時謀反?我家大王何嘗虧待於你,你為何如此喪盡天良!」

前秦使者或許忘了,慕容垂從來不是軟萌小白兔。公元369年,晉代司馬桓溫北伐。東晉大軍連戰連勝,先後擊燕國征討大都督慕容厲,燕將傅顏,俘虜燕將慕容忠,還嚇得燕高平太守徐翻舉郡投降。

消息傳來,燕國朝野震動。一些嚇破了膽的大臣甚至提出將首都從鄴城遷往更遙遠的龍城,以避晉軍鋒芒。

就在此時,慕容垂挺身而出。他堅決反對遷都的計劃,帶上5萬步騎躍馬揚鞭便去了抗擊桓溫的第一線。

兩軍很快在枋頭相遇,慕容垂一邊帶領前燕軍隊殊死抵抗,一邊派人斷了晉軍糧道,終於成功擊敗了桓溫。晉軍損兵3萬,桓溫此後再也沒有北伐。

想來,當年力挽狂瀾的慕容垂,從來未曾走遠,只是世事滄桑的變化,迫使慕容垂收斂了一身鋒芒。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慕容垂攻下鄴城後,隨即以此為根據地,展開一場又一場復國之戰。經過十多年打拚後,慕容垂收復了大量的燕國故地,但不知是否因為顧念苻堅收留他的情誼,慕容垂始終不曾染指前秦曾經的關中之地。

參合陂之戰

《天龍八部》中,慕容博在少林寺教訓慕容復說:「你若是死了,哼哼,想當年大燕國慕容恪、慕容垂、慕容德何等英雄,卻不料都變成了斷子絕孫的無後之人。」

誠然,慕容恪、慕容垂開疆拓土,一生豐功偉績足以成為燕國子民心中的英雄。不過,與他們同時被提及的慕容德,英雄事跡卻與燕人心中一件永遠的傷痛有關。

公元395年,後燕太子慕容寶突然想教訓下不聽話的小弟北魏,於是找老爹慕容垂要了8萬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到黃河岸邊,與北魏拓跋珪的軍隊隔河對峙。

誰知那拓跋珪是個用兵的高手,面對喊打喊殺的慕容寶,拓跋珪使出一招拖而不打的戰術,一邊將後燕軍隊拖入勞師遠征的泥潭裡,一邊派出一支奇兵繞到慕容寶身後截斷了後燕的郵路,還捉走了後燕的信使。

隨後,拓跋珪將劫持來的後燕信使帶到黃河邊,命令他隔著河嚮慕容寶大喊:「你父親慕容垂已經死了,你還不快些回去」。

後燕的軍隊聽說慕容垂的死訊後,軍心頓時大亂。慕容寶見眾將無心戀戰,只得下令退兵。

拓跋珪聽說後燕退兵後,一改之前避而不戰的態度,親自帶領2萬騎兵渡河追擊,雙方在參合陂展開一場大戰,燕軍大敗,兵馬損失無數,國土也被北魏截成了南北兩部分。

或許是參合陂之戰太過慘烈,以至於《天龍八部》里的慕容家族,在時隔多年後還念念不忘這場戰役,特地將自己家取名為「參合莊」。

後燕經此一戰,國力衰落,內亂不休。這時,鎮守鄴城的慕容德主動站了出來。他整頓好殘餘的燕軍,揮師攻入青兗之地,算是給大燕政權,又續上了一口氣。

此後,慕容德一邊艱難在北魏的陰影下求生存,一邊廣開言路,招賢納士,力圖振興國家。

一次,青州刺史鞠仲奉承慕容德是中興明主,慕容德一開心隨口開了個空頭支票的獎賞給鞠仲。

豈料這一舉動引來了另一個大臣韓范的不滿,於是韓范當場直言進諫道:「我認為天子無戲言,忠臣無亂答,可今天的談論卻上下相欺,可以說君臣都不對」。

慕容德聽後,非常讚賞韓范的發言,當場賞了韓范五十匹絹。

消息傳出後,朝中大臣都爭著直言進諫,朝堂上呈現出一片正義之風。

可惜,慕容德雖然一心重振大燕,卻敵不過人壽難永。在他死後,大燕政權迅速衰敗下去,最終消逝在歷史的長河中,只剩下《天龍八部》中的慕容復,用一生的辛勞奔波,無言訴說著大燕曾經的輝煌。

參考資料:《晉書》、《資治通鑑》、《十六國春秋別本》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