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決定了一顆恆星的命運?恆星燃料耗盡的速度有多快?

量子科學論 發佈 2020-02-21T08:46:33+00:00

——-GeorgC.Lichtenberg恆星是宇宙演化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它創造了光明,溫暖,是它豐富了宇宙的成分,也是它帶來眾多的岩石行星,甚至是生活在這些行星上的生命。

「人們喜歡光明,即使只是一支燃燒的小蠟燭。」——-Georg C.Lichtenberg

恆星是宇宙演化中最重要的一環,是它創造了光明,溫暖,是它豐富了宇宙的成分,也是它帶來眾多的岩石行星,甚至是生活在這些行星上的生命。

今天我們要說的問題是,恆星的燃燒速率是由什麼決定的?以及不同的元素在恆星核心的不同層中是如何一步步發生聚變,直到恆星的死亡。

是什麼決定了一顆恆星的命運

我們既想知道恆星內部發生了什麼,又想知道它是如何發生的,就需要了解從一顆恆星燃燒開始到它生命結束的整個過程。

首先,我們需要找到一顆新生的恆星。在宇宙中唯一能找到它們的地方就是在巨大的星團中!

在一個年輕的星團中,如上圖中的NGC265,其中有各種不同類型的恆星,從質量最大、溫度最高的o級和b級恆星,它們的質量一般是太陽的幾十倍、甚至幾百倍,一直到質量最低的m級恆星,即最紅、最暗的恆星。(當然還有很多「失敗的恆星」,即所謂的褐矮星。)

那麼是什麼賦予了這些不同種類的恆星,擁有各自獨特的顏色和亮度?

簡單的答案是「恆星不同的質量」,這個因素是唯一決定恆星一生命運的因素。因為不管什麼類型的恆星,它們的初始組成的材料基本上是一致的,由大量的氫和少量的氦組成。

而這些恆星之所以會發光,是因為它們的核心發生了核聚變。氣體雲在引力作用下發生集聚以後,質量最少要達到2.5萬個地球的質量,即使是質量最低的m級恆星也會收縮成原恆星,溫度急劇升高,核心的密度和溫度足以引發一場自我維持的核聚變反應。

質子-質子鏈融合過程。

我們知道恆星有不同的顏色,既藍又亮、既然紅又暗!

那麼是什麼讓一顆恆星表現的如此藍而亮,而不是紅而暗,兩者之間的主要區別與恆星內部的溫度有關!例如,在太陽內部,最核心的溫度大約是1500萬開爾文,核聚變在核心處發生的最快。

但是當我們從恆星的核心越往外走,溫度就越低,但是核聚變的速率會隨著溫度的下降呈指數級的方式下降!當我們離開太陽核心25%的時候,溫度下降了不到兩倍,而這時的核聚變速率還不到核心的1% !

所以質量決定了核心的溫度和密度,而溫度又決定了核心的核反應速率,並且影響巨大。

這就是為什麼一個溫度只有太陽一半的恆星可以存活的時間更久,甚至是太陽年齡的數百倍,而一個質量非常大、溫度非常高的恆星,比如質量是太陽260倍的R136a1(下面星團的中心)的壽命十分短,還不到太陽年齡的0.1%。

不同元素在恆星的核心是如何燃燒的

一顆恆星的質量在其出生時就已經註定了,也就說它的命運早已註定。當它們在生命中燃燒燃料的時候,其中乏燃料的區域就會開始收縮,恆星內部的溫度升高!這意味著核心更大的區域可以融合任何正在燃燒的燃料,同時融合的速率也會上升。

除此之外,這也意味著隨著恆星年齡的增長,恆星的溫度和光度都將逐漸升高。

恆星在其生命周期內會產生一定的輻射壓力,這些高能輻射(主要時伽馬射線)需要從恆星的所有層中釋放出來,來支撐恆星抵抗引力坍縮。目前太陽的半徑是恆定的,因為太陽表面的向外輻射的壓力大致與向內的引力相同。但是,當恆星的核心(恆星的任何一層都一樣)耗盡所燃燒的燃料時,輻射壓力就會急劇下降,並開始在引力的作用下收縮。

接下里有兩種選擇:要麼核心可以充分的收縮和升溫,以點燃更多的聚變,無論是氫、氦,還是在最大規模的恆星中的碳聚變或其他更重元素的聚變;要麼恆星核心開始保持惰性,因為恆星質量較小的緣故,無法收縮升溫到足以燃燒下一階段的燃料,在這種情況下,恆星生命的終點就即將來臨。

上圖可以看到,恆星核心一開始從氫到氦,氦開心沉降堆積在核心,等核心氫燃燒完以後,核心開始收縮升溫,開始氦到碳的聚變,同時核心外層繼續著氫的氦的過程,但核心燃燒氦的速度非常快,等核心再次耗盡氦,又開始碳燃燒,一層一層這樣聚變下去,直到核心堆積為鐵核,核聚變停止。

一個恆星氦核的形成需要很長時間,即使是最大型的恆星也需要幾百萬年的時間,而氦到碳燃燒的時間大約是氫燃燒時間的10%。在那些已經開始進行碳燃燒的恆星,從核心的第一次碳聚變到核心的鐵堆芯停止核聚變,引發超新星爆發的時間尺度大約是一千年,所以當恆星耗盡核心的氫以後,離死亡已經不遠了。

事實上,類太陽恆星的內核耗盡其中心區域的氫燃料以後(我們的太陽將在50億到70億年後耗盡核心燃料)將首先膨脹成一顆亞巨星,在類太陽恆星點燃氦聚變並成為一顆真正的紅巨星之前,亞巨星階段將能保持大約一億年的時間。但只要成為亞巨星就說明一顆恆星已經永遠離開了主序列。

剩下的所有其他的聚變步驟都會相對較快的發生,因為「主序列」之所以被稱為「主序列」是有原因的:它是所有恆星一生中最主要的時間。就像一個人的青壯年時期一樣,是人一生中最主要的階段,一旦跨過這個階段,就會迅速的衰老直到死亡。

在質量較大的恆星內部,溫度決定一切,反應速度特別快,而元素之間的對流發生的很慢,無法將新的燃料快速的運送到核心發生聚變反應。也就是說,即使我們的太陽在數十億年後核心停止了聚變,但在核心周圍還會存在大量的氦元素,因為這些氦元素無法有效的沉降到核心,保持核心的聚變。

一顆恆星的整個核心需要幾千億年的時間才能將新的元素循環進去。

而m級恆星,反應速率較慢,核心的核聚變很溫和,這樣就能允許更多的新元素沉降到核心供其燃燒,因此這類恆星的壽命特別長,足有萬億年的壽命。

這就是一顆恆星演化的過程,比我們平時認為的要快的多,只要其核心耗盡氫燃料。一顆恆星就走向了老年階段。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