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計師,你選擇「名」還是「利」?

土木在線 發佈 2020-05-22T03:42:08+00:00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擇校、擇業可能是最大的人生轉折。如果問一個基層建築師,你是選擇」名「還是」利「,是不是有點荒誕呢?

來源:良有方(id:nomad_liang)


01,楔子

人的一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選擇:擇校、擇業可能是最大的人生轉折。我也沒少接到填報志願的家長的問詢,只能基於我的理解,給一些力所能及的幫助。當下看是有效的,因為緩解了家長的焦慮;但是否有用,就不得而知了。

對於「選擇」這個話題,其實我沒能深入的思考過,可能是因為題目太大了。

有人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也有人說「不努力,拿什麼選擇」

。。。

聽上去都挺有道理的,也不知道該聽誰。

今天這篇文章我想通過我們熟悉的某些名人,他們在人生重要時刻做的選擇,談談我理解的「選擇」!


02,機會成本

萬科集團創始人王石,有很多個身份、很多個抬頭,大家都熟悉,我不贅述。我只想講1988年進行股份制改革時,原計劃王石可以獲得4100萬股本中的40%(也有一說10%),但他在最後一刻放棄了。

這次選擇,讓王石與各大百富榜沒有了任何關係,但是卻和娛樂版和體育版發生了不解之緣。

王石解釋過放棄的原因:

一是他自信做一名職業經理人,仍然有能力管理好萬科;

二是在上世紀80年代,突然變得有錢是件危險的事情。

中國傳統文化來講,不患寡,患不均,大家都可以窮,但是不能突然你很有錢。在這個社會的這樣一個文化,大家認同上呢,就是不管你合法非法,你非常有錢就不認同了。在名和利上只能選一個。我的本事不大,我只能選一頭,我就選擇了名。

上富豪榜是有多少人夢寐以求的呀,但王石卻放棄了。如果換作你,你會怎麼選?我猜絕大多數人都不會放棄股權的。

不管王石選擇的是「名」還是「利」,其實都存在著機會成本。誰也不能保證王石選了「利」,就一定能上富豪榜;選了「名」,就一定能成為名人。

我們每天都在做選擇,而每個人所擁有的的時間、金錢、社會資源都是有限的,所以我們為了得到某一樣東西,通常都不得不放棄另外一些東西。在經濟學裡,這些不得不放棄的東西,就是我們為當前選擇所付出的機會成本

從現在來看,王石確實放棄了巨額財富;但當時看,卻未必。而這一選擇的確成就了萬科,在一個更為分散和均衡的股權結構下,職業經理人幫助萬科穩步發展成中國最大的房地產企業。

而後的與髮妻離婚,選擇與「田小姐」在一起,讓王石的「人設」一度崩塌,「紅燒肉事件」鬧得沸沸揚揚。(就和現在萬科養豬一樣)

這是王石先生的選擇,因為有前面的那次選擇,所以我對於他這次的選擇一點也不吃驚。相反,這可能就是他的「人設」,一個特立獨行的人。

所以任何一次選擇,都是有「成本」的!


03,效率至上

黃其森是泰禾集團的第一大股東,實際控制人,不做地產的朋友可能會比較陌生。但說到「運河岸上的院子」,以及後來的」院子系列「大家可能就不陌生了。

泰禾的產品一直以來都以」品質著稱「,但」泰禾快不行了「的傳聞一直沒有停歇過。最近又爆出」泰禾引入戰投,黃老闆讓出第一大股東「的傳聞。

我在朋友圈看到了很多為其惋惜的感嘆,比如」以後再也看不到這麼好的產品「云云。可能我也不是他們的目標客戶,所以也沒覺得有多可惜。

當初黃老闆選擇」走豪宅路線,重倉一、二線,高負債運營「,也不是一時間的頭腦發熱,而是深思熟慮的。

只是人算不如天算,政策的轉變、限貸限購限價等一系列措施的出台,都制約了泰禾的發展(同款可能是宋老闆的綠城)。而泰禾沒能很快的做出調整,還在賭政策的」鬆動「。

一個產品做得好的企業和一家成功的企業之間,我認為是不能劃等號的。所以任何的選擇必須尊重市場規律,追求經濟學上的」效率原則「。

給定投入和技術的條件下,經濟資源沒有浪費,或對經濟資源做了能帶來最大可能性的滿足程度的利用,是配置效率(allocative efficiency)。

如果黃老闆做的產品選擇,能滿足市場需求的情況下,提高」要素配置「的效率,就不會淪落到」這般田地「。

所以任何的一次選擇,都應該」效率至上「。


04,眾生選擇

這兩天,建築評論員周榕先生的《「建築師求尊重?先看自己配不配」》一文在圈裡廣為傳播,甚至引起了某些群體的不適。

文中提到了「獨立建築師「」商業建築師「的分類,雖然不完全準確,但也只能大體這麼分了。

兩種建築師本沒什麼大區別,一類可能更注重名聲,另一類更注重」實效「。就和王石當時的選擇有點類似,不是說選擇了名就不要錢,也不是說選擇了錢就不想出名。

」名和利「本質上都是資源,只是形態不太一樣而已。

舉個例子可能比較容易理解:

你去全國最好的醫院求醫,想掛專家號。

如果你光有錢,你可以找黃牛連夜排隊,這種人在世俗人眼裡是暴發戶,要被鄙視的。

如果你有名(或者有關係),那可能一個電話就搞定了。這在世俗眼裡,是有本事的人。

而有能力或者有資格談論」名和利「的建築師,基本都應該屬於」名建築師「這個範疇,不管是周教授還是他說的商業建築公司的老闆,都屬這列。

這些人,怎麼說在江湖上都有了名號,可能還有不大不小的地位。如果你是Nobody,如何選擇又有誰在乎呢?或者這種選擇都不好意思叫「選擇權」。


對於大多數建築師來說,哪有什麼選擇啊!誰賞口飯吃,我就跟誰干;誰發的工資高,我就給誰畫圖,只要不拖欠」血汗錢「就行。


大城市的月生活成本:

租房要1.5-2K,

每天吃飯,平均一天50,一個月1.5K

交通費,通訊等0.5K

買零食、個人物品,社交等一個月1K,


所以任何一種選擇,都是基於自身現實情況的!

不要和基層員工談企業文化,還是有一些道理的。老闆只要兌現承諾,錢給到位了,那這家企業的文化就差不到哪裡。

如果問一個基層建築師,你是選擇」名「還是」利「,是不是有點荒誕呢?


05,結束語

對於理智的人來說,任何的選擇都是對當下所有條件的權衡判斷。用未來的結果去評判當下的選擇,無異於馬後炮。

任何的選擇都有機會成本存在,所以追求效率至上是最優解。

選擇「名」還是「利」,是某些階層的特權,哪有芸芸眾生的「份」

有的選擇,就別矯情,最怕的是「沒得選」!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