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出爐~來看看有你的家鄉嗎

新氧生活 發佈 2020-05-08T18:05:33+00:00

5月5日,「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這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的第三十屆。從1990年至今,中國考古學會和中國文物報社聯合評選了上百個考古發現,這些古蹟和文物透過時間的長河,展現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藝術、科學文明的繁榮,為歲月留下著痕跡。

5月5日,"2019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在北京揭曉,這是"十大考古新發現"舉辦的第三十屆。


從1990年至今,中國考古學會和中國文物報社聯合評選了上百個考古發現,這些古蹟和文物透過時間的長河,展現了中國上千年的歷史、藝術、科學文明的繁榮,為歲月留下著痕跡。


今天,就讓小新帶大家一起看看,2019年入選的都有哪些吧!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

陝西南鄭疥疙洞舊石器時代洞穴遺址是一處舊石器時代晚期的遺址,考古學家在其中發現了人類活動面、石器加工點、火塘等遺蹟,出土了人類化石、石製品、燒骨、動物化石等遺物萬餘件。

考古人員在原生地層中出土了2枚早期現代人牙齒化石,並在早年被人工搬運至洞外的、含石製品和動物化石的堆積中篩洗髮現人類牙齒4枚、頭骨殘塊3塊,這些篩洗出土的人類遺骸石化程度多與原生地層中出土的人類化石相當。

這些早期現代人化石以及共生的小石片工業類型的石器的發現是人類首次,為中國乃至整個東南亞地區早期現代人演化自本土古人群假說提供了重要的考古學證據,具有十分重大的學術意義。


黑龍江饒河小南山遺址

小南山遺址位於黑龍江省饒河縣烏蘇里江左岸,總面積有40多萬平方米,目前一共揭露出1600平方米,確認了五支不同時期新的文化遺存。這處遺址是發現東亞地區系統用玉的最早證據。

2019年的最新發現,為研究烏蘇里江流域新石器時代早期墓葬形制演變和文化序列提供了珍貴的資料,玉玦等大量玉器的發現,為研究我國玉文化的起源和傳播又增添了重要的資料。


陝西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

神木石峁遺址皇城台位於陝西省神木市高家堡鎮,距今已經有4000多年的歷史,由皇城台、內城和外城三部分構成的石砌城垣組成,城內面積超過400萬㎡,是目前中國發現最大的史前城址。

皇城台是石峁遺址的核心區域,皇城台的發現表明,這裡或已具備了早期「宮城」性質,是目前東亞地區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早期宮城建築。


河南淮陽平糧台城址

平糧台城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淮陽區大連鄉大朱莊村西,是4000年前中國史前文明的重要實證。

此處遺址平面方正規整、內部中軸對稱,在中國乃至世界城市發展史上都具有里程碑意義。特別是城門及城內發現的多處陶水管排水設施,為研究早期城市的水資源管理系統發展提供了重要線索。

作為豫東地區的區域社會中心,平糧台古城出土的各類遺存,從不同層面展現了中原龍山文化的地理優勢和文化特質,是新石器時代末期各區域文明交匯融合的集中體現。


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

西吳壁遺址位於山西絳縣古絳鎮西吳壁村南,總面積有110萬平方米,融合了仰韶、廟底溝二期、龍山、二里頭、二里崗及周、漢、宋等時期遺存。西吳壁遺址展現出了一種規模大、專業化程度高的冶銅作坊形態,為深入探索早期冶銅手工業技術及生產方式,乃至探索夏商王朝的崛起與控制、開發、利用銅這種戰略資源之間的關係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

這處遺址最珍貴的,是發現了冶銅遺蹟與遺物,這是中原地區時代早、規模大的冶銅手工業遺存,填補了中國青銅器產業鏈中的空白。關於這處遺址中所蘊含的史前青銅文明,可以看這一篇哦:山西絳縣西吳壁遺址,探索早期的青銅文明


06

​甘肅敦煌旱峽玉礦遺址

旱峽玉礦遺址位於敦煌市東南三危山後山。遺址面積一共有3平方公里。2019年的這次新發掘,一共發掘出了300平方米,清理了12處房址、礦坑、崗哨等,其中包括一座地面石砌房址、五座半地穴式房址。

這次發掘的種種證據表明,甘肅地區的透閃石玉料很早就進入到甘肅以東及周邊區域,在多元一體的中華文明形成過程中發揮了獨特作用。


​湖北隨州棗樹林春秋曾國貴族墓地

棗樹林墓地位於湖北省隨州市東城辦事處文峰社區,與近年發掘的文峰塔墓地均屬於義地崗墓群,是一處春秋晚期至戰國中期曾國貴族墓群。

這些墓地按曾侯及其夫人墓、高等級貴族墓和低等級貴族墓可分為5座「甲」字形大墓、19座中型墓、62座小型墓,墓葬均為東西向。棗樹林墓地彌補了春秋中期曾國的缺環,構建了中國周代封國中以考古發掘最完整的材料也是最重要的文化序列,是構建江漢地區青銅文化的一個標尺,在曾國乃至兩周考古領域具有重大意義。


​新疆奇台石城子遺址

石城子遺址位於昌吉州奇台縣半截溝鎮麻溝梁村附近的丘陵地帶。古城建在崖體上,部分地表還可見裸露的岩石。這處遺址總面積約11萬平方米,是漢代中原王朝有效治理和管轄西域的歷史見證。這些遺址可以對兩漢時期中原王朝經略西域的管理制度、選址和內涵有明確的認知,是研究兩漢時期管理西域的實證。

同時,發掘出土的遺物和內地同時期的遺物在製作工藝和藝術風格十分近似,又保留有鮮明的本地特色,對於了解絲綢之路中西文化交流有很大意義。


​青海烏蘭泉溝吐蕃時期壁畫墓

泉溝墓地位於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希里溝鎮河東村東2公里處,分布於泉溝周邊的山谷地帶。根據出土物特徵和壁畫內容風格,可以推測該墓葬為唐朝時期的吐蕃統治地帶。

這座墓里,在墓室四周和頂部以及甬道兩邊,都繪製有壁畫,這是第一次在青藏高原發現壁畫墓,還發現了十分罕見的彩繪漆棺。關於這座墓的秘密,可以看這篇文章:青藏高原的墓室壁畫,千年前的文化融合


​廣東「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


南海I號」南宋沉船水下考古發掘項目是我國水下考古的又一重要成果,是中國海域目前發現年代最為久遠的古代沉船。

從發掘結果來看,船體保存情況良好,現已發掘出土文物多達14萬件以上,沉船地址位於廣東中部通往西部海上交通的主航道上,也是古代中國通往西方世界的「海上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展示了我國宋朝時期高度發達的商品經濟,和十分繁榮的海上貿易。


這些珍貴的歷史遺蹟,是古人生活並存在過的痕跡,也是華夏這個文明古國,在悠久歷史中曾繁榮過的證據!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