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足3平米的小墓,卻出土上百件文物,總價值超過20億!

送歷史個救生圈 發佈 2020-03-17T20:51:49+00:00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人視死如視生,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厚葬」的傳統。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導致衍生了盜墓這一行當。

  大家都知道,中國古人視死如視生,所以一直以來都有「厚葬」的傳統。而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導致衍生了盜墓這一行當。三國時期,曹操為了籌措軍餉,更是光明正大地建立了以摸金校尉和發丘中郎將為首的盜墓軍隊。從此,歷朝歷代對盜墓這一行為是屢禁不止。但在古代,盜墓也是極其嚴重的罪行,抓到後就會被處斬,因此一些盜出金銀後無法銷贓的盜墓賊,只能將贓物帶入自己的墳墓。而在上個世紀90年代,我國考古工作者就在陝西寶雞發現一座盜墓賊的墓。

  1992年5月,陝西一個考古隊到益門村進行考古勘探。而就在清姜河的東岸,考古隊發現了一個面積不足3平方米的墓葬。這樣的墓葬規格,在考古隊歷來所見的古墓中,應該算得上是「寒酸」的了,考古隊也並沒有對此墓抱有太大的希望。但由於此墓的位置選擇在了山崗一層的峭壁上,所以也引起了專家們的興趣。選址如此特殊,是否真的有東西呢?

  為了驗證自己的猜想,考古隊開始了考古發掘工作。當他們打開墓葬後,被裡面的隨葬品給驚得說不出話來。這個面積不足3平方米的小墓,裡面居然堆滿了各種金銀玉器,總量竟達200件之多。金器、玉器、鐵器、料器(古代玻璃)等文物,件件都是精美絕倫,十分罕見的國寶級文物。後來經專家鑑定,這些文物跨越商、周、秦、漢四朝,價值超過了20個億。

  考古隊想想就後怕,如果他們當初因為此墓「寒酸」的外表選擇了放棄,那將會給國家造成多大的損失?而在這些出土的文物中,最為珍貴的一件,便是一把名為「秦劍之星」的春秋後期金柄鐵劍。此劍劍柄由純金打造,上長30.7厘米,下長35.2厘米,並以勾雲狀、珠形的綠松石和料器來鑲嵌出角、眼的陽線蟠螭紋。首、格各有鏤孔,莖兩側由紋飾錯落成五對齒狀凸起。

  而這柄劍最貴的還不是黃金劍柄,是鐵劍身。要知道,在春秋戰國時期,中國的冶金業雖然開始發展,但人們更多使用的是青銅器,像這種鐵器,是極其難煉製的。所以這柄金柄鐵劍具有極高的藝術和歷史價值。那此墓的主人是誰呢?他擁有如此珍貴的寶物,為何卻會葬身在這樣一個不起眼的角落呢?

  ​專家們再三尋找,都沒有找到任何一點關於墓主的信息。但從出土的文物上,他們卻有了一些頭緒。因為出土的這些文物,有很多形制和製造時間與著名的秦公一號大墓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再加上秦公一號大墓當初有120多處盜洞,所以專家們便懷疑是此墓的主人從秦公一號大墓偷出的文物。換句話說,墓主其實是個盜墓賊。因為畏懼當時朝廷法律的森嚴,不敢花這筆錢,便給他作了隨葬品。

關鍵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