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歷史上的這個朝代超過四百年

看經典品百味人生 發佈 2020-02-05T04:40:29+00:00

因為歷史資料缺乏的原因,現在我們很難完全掌握那個時期的歷史全貌。大禹這個人,我們比較了解的是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但這是他繼承帝位之前的事情。

夏朝是一個比較神秘的朝代。因為歷史資料缺乏的原因,現在我們很難完全掌握那個時期的歷史全貌。但是,通過前人不懈努力,我們現在還是能對夏朝有一個比較粗線條的了解。

在以禪讓制為傳承方式的堯舜之後,帝位傳到了大禹。大禹這個人,我們比較了解的是他治水,「三過家門而不入」,但這是他繼承帝位之前的事情。在他擔任首領期間,一次重大的事情是舉行了「塗山之會」。這是一次朝會活動,當時的各個部落首領都來到了塗山這個地方(在今天安徽省懷遠縣內),朝見大禹,並進貢禮物。這次朝會,表明大家都接受大禹的統領。這是一次非常重要的朝會,是夏王朝正式建立的標誌。

大禹之後,禪讓制就被世襲制給取代了——這個知識初中歷史都是作為重點內容的。大禹的兒子啟通過政治手腕取得帝位,宣告禪讓制的結束。啟在位的時候,也舉行了一次盛大的朝會。這次朝會叫做「鈞台之享」。這一名稱來自《左傳·昭公四年》「夏啟有鈞台之享」的記載。鈞台是在首都里建造的神壇。因為啟是通過政治手段奪取帝王的,所以不服他的人很多。他鎮壓了各方反對勢力後,在首都宴請諸侯,宣示自己的「共主」地位。從此以後,家天下的世襲制被確立下來。

啟之後,夏王朝一共經歷了十五位君主。如果算上大禹,夏朝一共有十七位君主,如果不算的話,那就是十六位。這些君主的生卒年月大多不詳,現在很難考證他們到底活了多少歲。他們的名字非專業的人很少有聽過的,根據在位順序排列,分別是:啟、太康、仲康、相、少康、予、槐(芬)、芒(荒)、泄(世)、不降、扃(局)、胤甲、孔甲、皋(吳、皋苟)、發(發惠)、履癸(桀)。那時候中國的姓氏還沒有完全形成,所以名字很奇怪。這些人中最為人熟知的要數最後一位君王桀,也稱夏桀。他是歷史上著名的暴君,他的名言是「天之有日,猶吾之有民。日有亡哉?日亡吾亦亡矣。」簡直狂妄到了極點,結果當然是他先死了,作為末代君主,他死的一定很慘。他「以人為輦」的暴虐事跡,中學歷史書上就有,忘記的同學找中學歷史老師麻煩去。

夏朝的活動範圍(紅色的點都曾是夏的首都)

在夏朝的歷史上,比較重大的歷史事件還有「太康失國」和「少康中興」。前一個事件是亂世,因為啟的兒子少康荒淫無度,被后羿率領的東夷族給滅掉了。經過少康的勵精圖治,終於復國,夏朝迎來了一個繁盛時期。這一亂一治,用歷史的經驗充分說明了「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這一顛簸不破的道理。

夏朝從啟開始到桀結束,經後人推算,一共經歷了四百七十二年(也有一種說法是四百三十二年),在中國歷史上算是持續時間比較長的朝代。它的首都並不固定,大禹的時候都城在陽城,啟的時候在安邑,後來又多次更改。

夏朝的君王在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或夏後氏,也有稱之為帝的。

以上便是關於夏朝的粗線條介紹。因為資料的缺失,這個神秘的王朝還有很多故事值得我們去探索,這得等更多歷史學家和考古學家的努力了。

關鍵字: